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1999年5月8日凌晨5点,五枚攻击性炸弹直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三名中国记者当场被炸死,数十人被炸成重伤。

这是一场惨无人道的恶行。

关于此次轰炸,罪魁祸首美国狡辩称这是一场“误炸”,他们原本是想炸毁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但是用了一份旧地图,导致炸弹扔错了地。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也有北约的将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

“我们得到的线报是南联盟的总统米洛舍维奇当时在中国大使馆,我们本意是炸死米洛舍维奇。”

然而此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为何执意要将南联盟以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呢?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1.科索沃危机爆发,美国趁机发动空袭

引起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南联盟的科索沃民族问题。

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自治省,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塞尔维亚人与阿尔巴尼亚人在这片土地上对立了几百年。

1991年科索沃的阿族甚至还宣布成立了所谓的“科索沃共和国”,阿族的民族分裂势力日渐猖狂,南联盟政府不得不加强了对阿族恐怖势力的打击力度。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1998年2月28日,塞尔维亚特种部队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武力斗争时,造成科索沃中部克列兹等地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80名无辜群众死亡。

这一事件被称为“德雷尼察屠杀”,也成为了科索沃危机的导火索。

此次事件立马引起了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关注。

南联盟对美的强硬态度,早就使美国对其不满已久,想要除之而后快。

其实科索沃危机说到底是南联盟的内战,与他国无关,但是美国很快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介入了南联盟的这场内战。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1999年3月24日,北约正式对南联盟发动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空中打击。

美国著名的军史学家约翰基甘在评价北约与南联盟的战争时表示:

“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唯一一场只靠空中力量就大获全胜的战争!”

“我们动用了50余颗卫星,55艘海军舰艇,1000多架各型飞机,无战斗死亡!”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战地记者许杏虎曾在日记中记录了这场惨烈的战争:

“路上除了偶尔见到的几辆装甲车外,没有其他的车辆和行人。”

“北约两周的轰炸使得这里变得满目疮痍,工厂炸没了,水管炸飞了,电线炸断了,商店关门了。整座城市成为了一座的空城,市民们都躲进了防空洞。整座城市唯一的声音就是不断响起的空袭警报。”

随着北约的轰炸范围越来愈广,南联盟各个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大桥等都被炸毁。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但是塞尔维亚人没有屈服。

“塞尔维亚人绝不向北约的导弹屈服,北约必须对战争负法律责任!”

为了保卫国土,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了“人体盾牌”,来抵御北约的轰炸。

当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民族工业的骄傲——红旗汽车厂时,1500名工人拒不离开工厂,反而选择轮班坚守,保护厂房和机器。

然而工厂还是被炸毁了,124名工人英勇负伤。

“工厂被炸得七零八落,一排排红色的汽车被炸翻,钢管铁架如麻一样错纵其间,根本找不到一块落脚地。”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美国的国防部长科恩曾得意洋洋地表示:

“我们重创了南联盟50%的大炮,120辆坦克,220辆装甲运兵车!”

这场历时78天的野蛮空袭,最终以南联盟被迫接受北约的和平协议而结束。

此次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11座铁路桥,34座公路桥,10个军用机场,57%的石油储备设施被严重摧毁,死伤约一万人,近百万人沦为难民。

塞尔维亚外长约万诺维奇说:

“我们损失了起码1000亿美金,十年内都无法恢复。”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2.米洛舍维奇被捕,惨死狱中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美国对南联盟的打压并没有结束。

因为南联盟的总统米洛舍维奇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在这场兵变中被推翻。

于是,美国开始着手“倒米行动”。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披露:

“美国为了推翻米洛舍维奇政权,插手南联盟选举,为米洛舍维奇的对手至少提供了4100万美金的资助,甚至还支付了5000桶油漆的费用,让塞尔维亚的‘反米’人士可以在全国各地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

而米洛舍维奇反对派联盟的人透露:

“我们发言人的每一篇竞选演讲,都是与美国顾问一字一句探讨后才决定的。我们明显感觉到,美国为了把米洛舍维奇赶下台,真的非常努力!”

美国的“努力没有白费”,米洛舍维奇成功落败。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被“塞尔维亚民主反对派”政府逮捕,并于同年6月28日被移交到海牙法庭,成为当代第一位受国际刑事法庭审判的国家元首。

对米洛舍维奇的指控包括:

对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平民实施暴力和恐怖行为。

迫使居住在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人和其他非塞族人迁移,使得塞族人控制该地区。

武力驱逐波黑地区的非塞族人。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面对北约的指控,米洛舍维奇表示:

“海牙法庭是北约战争战略的一部分,它根本就不是国际组织,这就是个服从北约的机构,根本没有任何独立性!”

然而米洛舍维奇的反对并没有什么作用。

海牙法庭一共审讯了米洛舍维奇66次,仅法庭陈述记录就高达4.5万页,传唤了将近300名证人。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2006年3月11日,米洛舍维奇由于心肌梗塞惨死狱中。

这场耗时5年,花费近百万美金的审判,只能草草结案。

米洛舍维奇究竟是有罪还是无罪,海牙法庭给不出答案。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3.美国空袭南联盟背后的几大阴谋

(1)控制巴尔干,制衡俄罗斯

科索沃所在的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大陆东南部,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汇,是兵家必争之地。

美国总统的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在《大棋局》中强调:

“欧亚大陆是冷战后美国争夺全球首要地位的地缘战略中的关键地区。”

美国希望利用北约,对巴尔干国家进行军事渗透和军事控制,随后再控制波罗的沿海国家,最终建立一个统辖东欧西欧大陆的“大北约”集团,以此威胁和制衡俄罗斯。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科索沃危机爆发前,巴尔干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同意并加入了美国所谓的“东南欧行动战略计划”,唯有南联盟,拒不接受美国的招安,反而成为了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唯一的盟友和势力范围。

而米洛舍维奇对美国强硬的态度更是让美国恼怒不已。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曾说:

“米洛舍维奇是前南斯拉夫过去10年里发生的每一场危机的核心,他不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米洛舍维奇本身就是个问题。”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因此,在美国眼中,南联盟就是其控制东欧的一块绊脚石,米洛舍维奇则是其眼中钉。

科索沃危机正好给了美国一个冠冕堂皇打击南联盟,除掉米洛舍维奇的理由——保护人权。

这场战争,也让美国得偿所愿,正式进驻科索沃,进而把俄罗斯势力扫出东欧。

而米洛舍维奇也在这场斗争中惨败。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2)挑战联合国地位,试图用北约取代联合国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各国认可,但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壮大,美国开始不满联合国的制约。

美国国务卿布莱特曾表示:

“北约应该成为一个能应对世界上各种危机,并且不受联合国否决危险的独立自主联盟,北约对外干涉并不需要联合国的授权。不应该把北约变成联合国的一个简单分支!”

说得通俗点,美国就是希望把北约打造成属于自己的“国际宪兵”,以此光明正大插手世界各地的安全事务。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科索沃危机是南联盟的内政,南联盟也不属于北约,因此北约实际是没有权力干涉其内政的。

但是北约还是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悍然对南联盟这样的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了战争,无视了联合国及安理会的制约。

联合国在此次战争中软弱的表现更是助长了美国及北约的气焰。

美国企图用北约取代联合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妄图利用北约军队,实现“称霸世界”的美梦。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3)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

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经济,军事和科技优势,成为了“超级大国”。

军火,是当时美国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数据,每10亿美金的军火开支,就可以为美国创造2万1千个就业机会。

但是,军火由于其特殊性,对市场的依赖性极大。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市场,军火不但不能带来经济增长,反而会占用大量资金。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为了推动军火消费,就必须“人工”创造市场,也就是发动战争。

北约对南联盟的这场空袭,直接为美国的军火事业添了一把柴。

美国战略研究员丹尼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

“这次空袭动用的都是高科技武器,价格昂贵,比如一颗巡航导弹就价值100至200万美金,轰炸机的平均造价高达2.5亿美金,就连最普通的战机造价也高达2800万美金。这些武器的后续保养和维修,以及重造费用,让美国的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这场战争是一个免费广告,我们给全世界展示了美国军火的威力,极大地帮助美国开拓军火市场。”

空袭结束后,美国军工企业的开工率高达90%,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这场战争更是为了维护美元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德意志银行向193家国际金融机构作了调查,结果表示:

“73%的银行管理人员认为,欧元将在5年内与美国展开不相上下的竞争。”

在欧元诞生之前,没有其他货币可以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欧元的诞生,使那些不愿再为美国的逆差付出代价,不愿再为美国支付红利的国家找到了出路。

眼看着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威胁,美国急了。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科索沃危机给美元带来了新的机遇,美国很快意识到,可以通过科索沃危机,发动战争,以此激化欧洲的民族矛盾,打破欧盟的和谐统一,进而影响欧元在世界的好评。

这场战争,使得欧洲难民暴增,增加了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欧元暴跌10%,使得欧美的经济差距一下子被拉开,美元的霸权地位得到巩固。

探析:美国为何要轰炸南联盟,还要把米洛舍维奇置于死地?

总得来说,北约对南联盟的这场战争,实际是美国私心作祟,是其为了称霸世界的一个阴谋。

南联盟的灾难并不是唯一,这些年来,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插手多国内政以及发动战争。

多行不义必自毙。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终将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

1.涂荣娟,《北约空袭南联盟原因探析》

2.吴鑫,《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科索沃战争》

3.许杏虎,《亲历炮火》

4.许开佚,《北约为何要对南联盟动武》

5.朱征夫,《正义的代价与回报——感受对米洛舍维奇的审判》

6.闻则,《西方倒“米”四部曲》

7.林宏宇,《北约空袭南联盟与美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米洛舍维奇   南联盟   巴尔干   美国   科索沃   海牙   塞尔维亚   南斯拉夫   北约   联合国   探析   军火   死地   欧元   地位   危机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