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文/汗青说文史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之中,对于文人最为优待的一个时期,在此基础上,终宋一朝,名臣贤相层出不穷,可谓是集中国儒家文化之精髓。

从历史的纵轴上看,宋朝能够名传青史的文人士大夫,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自然是以王安石,苏轼等为代表的,在宋朝强盛时期的文人,他们以雍容大度,文质彬彬著称于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文质彬彬的苏轼形象

另一阶段,就是南宋时期,以文天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救国图存的士大夫们,而这些人物之中,要数文天祥在后人眼中的地位最高。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文天祥状元出身,又官至宰相,特殊身份使得天下臣民对他寄托了更多的目光和哀思,这为文天祥形象在以后被神化提供了条件

文天祥之所以能够在南宋众多有节气的大臣中间脱颖而出,首先当然跟他在当时的地位有关。终宋一朝,由于"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祖训,文人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半个皇族,本身就是国家一半的主人。

而在所有的士大夫之中,有两个身份,可以说负天下之望。其一就是状元,作为一个极度重视文官的朝代,完善的科举制度下,选出来的状元,不仅是天下臣民之中的偶像,就算是在士大夫群体之中,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科举状元郎

如果说把所有的文人士大夫阶级当成一个家庭的话,那么状元可以说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不仅是家庭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全家人的指望。而文天祥,就是状元出身。

另一个相似的职业,则是丞相,宋朝叫做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是参知政事。状元是长子,那么丞相可以说就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

根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载: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由此可见,文天祥不仅是丞相,而且还代表着南宋去跟元朝的丞相谈判,是真的具有丞相威权的。

所谓爱之深,所以责之切。既然状元和丞相在古代士人眼中的地位如此,那么天下臣民自然希望自己的长兄,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光辉伟岸,名传千古的人物。可偏偏历史上的丞相们,贤明的固然有,可是如文天祥这样国破家亡,最后被囚禁致死的,却绝无仅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文天祥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文天祥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南宋名臣之中得到后人更多的关注,也跟他自己的遭遇有关。正如前文所说,文天祥被元朝俘虏以后,关押在暗无天日的地牢中多年,最后被杀。

英勇就义固然艰难,但被俘虏以后百般折磨,依然不改其志的活着,却更是难上加难。如同汉朝时的张骞一样,人们怀念他,不仅是因为其至死不渝的节操,更是对于其多年坎坷遭遇的同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因其艰难,更显其光耀千古。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文天祥形象被神化的过程,是在包括皇帝在内的明朝官方推动下,士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天祥传奇故事为素材的基础之上,由民间自发的形成的

当然,再怎么伟大,文天祥也是史书上清楚的写着的,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人。可以说他是贤臣,也可以说他是伟大的诗人,在毕竟跟人跟神是区分开的。

在走向神坛的过程之中,文丞相本身的故事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但继续往前发展的历史,却早已经沧海桑田。

宋朝以后经历过短暂的元朝,朱元璋从淮右布衣起家,终得天下。大明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国家,自然对曾经反抗过元朝的文丞相百般推崇。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况且文天祥本身就是华夏儿女之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嘉靖《海丰县志》载:

"文信公最先被执,视死如归……无愧圣贤之训者,古今一人而已。谓其收三百年养士之功,信不诬也。高皇帝驱除胡元,为宋雪耻,嘉公之忠……与历代帝王之庙制相埒。"

由此可见,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本身以"为宋雪耻"者的身份自立,那么作为宋朝"收三百年养士之功"的文天祥,自然就是其极为推崇的对象。

不仅是朱元璋,其后明朝的历代皇帝,包括明宣宗朱瞻基对文天祥也极为推崇:

"戌,遣顺天府官祭宋丞相文天祥,上曰:'人臣之义,当务尽忠。此人心如铁石,元君百方诱之降,终不屈,可谓万世不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数代皇帝如此推崇,让其配享祖庙。文天祥在民间被神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文天祥的艺术形象

另一方面,文天祥的神话过程,当然也跟普通百姓有着很大关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而在讲究集体主义的古代中国,个人的勇武,并不被看成是英雄的表现。只有那些"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才能被称之为英雄,受到百姓们的信仰。

文天祥显然是符合这一理念的。

当然仅仅有资格,还不能构成民间崇拜信仰的全部条件,不同于官方,任何一位历史人物在民间被神化,在其功义之外,还要配合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才能迅速的在民间流传开来。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文天祥画像

而文天祥一生的传奇经历,则为这种流传扩散提供了素材。

元朝士人所写的《文文山传》中,就记录了关于文天祥的一段传奇故事。

"数日,欧阳夫人收其尸,面颜如生,观者无不骇异……适耆山张真人来朝……"文公忠烈之志感通天地,贯彻幽明。及其将死,不胜愤恨,故其忿怒之气充塞天壤间,蟠郁不散,以至日色无光,阴霾昏暗。"

将文天祥的死,与传奇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正是文天祥形象之所以在民间能够迅速被神话的基础。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元朝处于政治需要曾经抹黑文天祥,但其后不久,文天祥就迅速被后人推崇神话,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公平,曾为民族百姓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历史终究会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报任安书》中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文天祥的死,自然是重于泰山的。从历史学的角度上讲,这至少证明,那些一心把名字刻在石碑上,想让后人记住的人,不一定能被记住。但那些真心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人,却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

事实上,为了抹黑文天祥的形象,元朝统治者还曾经编出文天祥已经投降,只送了一件衣服回老家安葬这样的谎言,以求能够改变历史。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图丨文天祥的艺术形象

然而后人之后,还有后人。元朝之后,还有明朝。他们的谎言注定被戳破,文天祥的英雄形象,也无法被抹黑,反而被百姓们高高的抬到了神坛上。

正如文天祥自己所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被神化的过程,其实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寻求自己英雄的过程。他的精神,首先就是鼓舞了在元朝暴政下艰难求生的民族,在传统的儒家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奴役的背景下,用自己的一生正气,为民族精神点亮了一颗高挂在天空的星辰。

至此以后,就算经历了元朝八十多年的暴政,但天下人只要抬头,就能看到那颗引路的明星,让所有人都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人起来反抗。

而对于元朝的统治者来说,文天祥致死不渝的精神,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施政过程之中略微的收敛了一点,知道了中原文化不可能被抹去,因为它已经融入到了人民的骨血里,反而你压迫的越狠,反抗就越强烈。

“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何文天祥形象在民间被逐渐神化?

结语

综上,文天祥之所以在南宋诸多名臣里,能够独领风骚,得到后世包括官方和民间在内的一只推崇,首先因为他自身特殊的身份决定的,状元出身,同时又以国家宰相的身份,为了救国救民被俘虏,最后历经坚信,却依然不能屈服,壮烈牺牲。

在封建时代的这个大家庭里,状元和宰相所承担的特殊的众望所归,与文天祥英勇不屈的形象完美融合,满足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英雄,对于"君父""长兄"这两个概念的希望,也由此博得了人们的不舍和同情,从而能够流传千古。

而文天祥被神化的过程,则是封建时代皇帝的推崇,和民间传奇故事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其影响深远,对于塑造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宋史》

《明史》

《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宋史   明朝   民间   形象   汗青   元朝   士大夫   丞相   宋朝   南宋   文人   状元   后人   过程   英雄   天下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