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三国时期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时期,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期。是所有有才之士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时期。文有卧龙凤雏。武将有常山赵子龙。仁义无双关二爷等,这些都是在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像这些人物在三国时期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曹操因为一句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而名垂千史。很多人都希望,刘备能够打败曹操。不仅仅是因为刘备的仁义。或许也有比较偏爱五虎上将的人吧。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每一个阵营中都有大将无数。这些大将忠心耿耿。为主上开疆辟土。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用忠诚自然也就有背叛。而在蜀国的阵营里,就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就有谋逆之心,这个人就是魏延。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武将的来源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在前期创业的时候,武将自己来投靠的。还有就是,打败了敌人收服而来。而魏延却哪一种都不是。他是把自己的老大杀掉之后投靠而来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得到诸葛亮与刘备的信任呢?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我们应该都知道五虎将之一的黄忠。他原本并不是蜀国的将领。而是在刘备打败黄忠时被收服的。在当时魏延与黄忠都是为韩玄效力。在当时的刘备攻打韩玄时,黄忠因为关羽放了他一马。所以就放水没有射中关羽。结果就被其他人构陷。甚至于马上就要被当成反贼斩杀。而就在这时,魏延杀了自己的老大,打开城门,投降刘备。对于魏延的这种做法,黄忠是十分不屑的。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魏延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后,诸葛亮曾想杀魏延,因为他觉得既然魏延能够杀了他的老大而投降其他人。那么有机会的话,他也一定会反叛蜀国。但是对于一个老大来说,魏延却不能够被杀。因为魏延是主动打开城池投靠自己的。如果自己将魏延杀了,就不符合自己的人设了。所以刘备并没有杀魏延,反而保下了他。但是虽然刘备保下了魏延,但是却一直防备着他。毕竟他是有前科的。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在刘备这个老大的手下。因为魏延也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所以为蜀国建立了许多功劳。可以说是为蜀国建立了汗马功劳。而这些都能够体现出魏延的才能。魏延能文能武。可能也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过于强大而遭到诸葛亮的不信任。诸葛亮自己心里也明白。当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住魏延。而当自己死后就不一定能够发生什么了?所以在诸葛亮在世时。魏延的上升路径还是很快的。并且因为魏延骁勇善战。能文能武。调度军队有理有据。升官升的非常之快。在武将方面仅次于五虎上将。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因为魏延十分有能力。所以诸葛亮十分的看重他。而魏延也有自己的缺点。他极为自傲,看不起其他人。并且因为诸葛亮对于他的看重,更加纵容了他的缺点。至于让他忘记了自己是有前科的。自己是杀了自己的老大而投靠刘备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在诸葛亮的心里有一个小本本儿记着呢。所以无论魏延建立的功劳有多大。诸葛亮都是对他有戒心的。

魏延在蜀国工作了几十年,可以说是熬成了老资历。又因为位极人臣,深受诸葛亮的欣赏,也很有才能。所以他曾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诸葛亮死之后还有我在挑大梁。这句话一说就像捣了马蜂窝一样。这简直就是要明目张胆的接诸葛亮的班。狼子野心昭昭若揭。

魏延投蜀后混得风生水起,为何最终还是惨死?一句话害了他

这不就是想要取代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吗?魏延从来都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真正信任。所以在诸葛亮北伐战争失利之后,在临死之后。让魏延的对头杨仪统帅三军。这简直就是将魏延往死里逼。魏延的心中十分的不平衡。最终在于是否继续北伐和班师回朝中与杨仪发生了意见相佐。最后魏延没有遵从军令,执意北伐。

身为一个将军而不听从军令,一意孤行。甚至率领着自己的大军与大部队进行相反的方向。这与叛国有什么区别?或许在当时魏延也真的想要背叛蜀国。或者也可以说没有想背叛蜀国。是想要掌握蜀国的权利。最终魏延因为看不清自己与骄傲自大。被诸葛亮设计反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北伐战争   常山   能文能武   蜀国   前科   军令   武将   仁义   城门   上将   大将   功劳   其他人   时期   三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