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哭本来是一种情感表达,但是在汉代却带上了政治意义的标签。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哭泣都有其政治或者道德上的理由。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皇帝之哭

在西汉时期,楚汉之争之时,刘邦就经常“痛哭流涕”。这种哭主要是出自于政治目的。在项羽兵败田横逃亡之时在路上自杀,刘邦就为此“流涕”。这这样的举动显示出他惜才,并以此来笼络人心。

虽然刘邦和项羽互为宿敌,但是在项羽死去之后,他仍然按照鲁公之礼安葬项羽, 并在项羽墓前大哭。这种哭很显然是在“做戏”给世人看,以显示他的宽容大度。去赢得天下英雄豪杰的心。

这样的做法并非刘邦一人,淮南厉王仗着和汉文帝的兄弟之情飞扬跋扈,甚至在封地自己立法。汉文帝念及手足之情宽恕了他,只是将他用囚车迁到蜀地。然而淮南厉王却在路上绝食而死。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汉文帝与淮南厉王都曾是皇位继承人选,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矛盾。并且淮南厉王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汉文帝统治的不稳,淮南厉王之死应该是顺应了汉文帝的心意的,但是他却不能表现出来,必须在他的臣民面前表现出追悔的样子。让臣民得以信服。

虽然多数是出于政治目的,但也有一些皇帝是真的因为心情的原因而哭泣。汉成帝因为没有子嗣,想要立其弟弟为继承人,遭到了大将军王凤的反对。王凤将当时日食的出现归咎于定陶共王,让他回到封地不要进京。

因为当时王凤掌控军事大权,汉成帝没有办法只好将定陶共王送回。在路上“上与相对涕泣而,这种哭泣一方面是对于兄弟的不舍,另外以方面也是对自己受制于人,命不由已的一种感叹。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东平宪王刘苍是汉章帝的叔父,这叔侄二人感情很深厚,汉章帝经常允许这位诸侯王长留京师。在刘仓去世以后,汉章帝沉痛追悼“ 泣下 沾 襟 …… 哭 泣尽哀,赐御剑于陵前”。这种哭泣和感叹是君王难得的温情。

除此之外君王的真情流露还有因为恐慌。汉惠帝看到吕后将戚夫人做成“ 人”之后也有大哭,虽然他是吕后的独子,但是他只是受到吕后摆布的傀儡而已,看到戚夫人的样子他也开始担心自己的下场,因而为自己哭泣。

在东汉末年刘辫继位的时候,在经历了被臣子劫持逃往的经历之后,董卓又带兵来,他也不禁“恐怖涕泣”,这是对自己只有身份没有政权的恐慌,身处其位也不得不受到打压。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汉代的皇帝好像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眼泪,或是出于政治目的,需要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慕和自己的大度。又或是因为真情,有真实的不舍,遗憾之情,也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软弱,对于当权者的恐怖害怕之情。

大臣之哭

大臣哭泣的原因则比皇帝更为复杂,他们主要是需要通过适时哭泣来表现自己的忠诚。尤其是他们因为担忧君主而哭泣的话,会赢得君主的赏识。

在刘邦想亲征叛乱,蒯成侯就哭着说,您今天要去出征是没有可以用的人了吗?他的哭泣是在为刘邦的生命安全而担心,刘邦因而认为他是真正的忠臣,因而赐予了他入朝不用快走以及杀人不死等的特权

在汉元帝病重的时候想要改立太子的人选,大臣史丹就直接去往他的卧室,伏在青蒲上, 涕泣着劝谏皇帝不要这样做,皇帝看到他的真情打消了这个念头。这种不顾个人生死去以哭泣劝谏的方式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命运而哭泣,不过这样的哭泣会在皇帝面前,以起到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前程的作用。汉武帝想要让公孙贺担任宰相,然而在公孙贺之前的宰相很少有能善终的,他为此很担心。于是,他“ 顿首涕泣” 辞受相印,免除了自己的麻烦。

汉武帝在身体不适痊愈之后想去看马,可是这些马却瘦弱不少,于是他大怒于上官桀,上官桀则立马叩头请罪并哭泣到因为自己过于担心皇帝才导致没有把马养好。他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因而获得了升迁的机会。

在东汉的时候,很多臣子的哭泣就带上了悯人忧天的味道。他们因为身处这个朝代,深切的感受到了国家的软弱,皇帝的无力。 汉和帝年幼时, 外戚窦宪兄弟专权。袁安每次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会“噫呜流涕”,为自己和汉室哀叹。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还有一种特殊的臣子佞幸,他们的哭泣往往是用来表达委屈和获得皇帝宠幸的重要手段。汉文帝有宠臣邓通, 仗着汉文帝的宠信傲慢无礼, 丞相申屠嘉以大不敬之罪召邓通至府上责问。邓通就向汉文帝哭泣说“丞相几欲杀臣”让汉文帝同情和怜惜他,派遣使臣将他救了出来。

汉元帝时期还有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石显,他故意引诱大臣去告他专权傲慢。汉元帝看到之后还笑着将大臣的上书递给石显看,石显向汉元帝哭诉,自己遭到臣子的妒忌只能通过效忠皇帝来保全小命。赢得了汉元帝的心,给予了他更多的地位和赏赐。

为何而哭

在皇家的政治格局里,还有皇帝的亲戚这一脉。在宫里就主要是后妃和太后以及公主。为了自己以及家族子嗣的利益,她们经常会用哭泣这一法宝来向博取皇帝的同情和好感,以获取利益

当时刘邦统治时期,病重戚夫人在他面前“日夜啼哭”。这让刘邦萌生了废太子立刘如意的想法。然而这一想法被群臣反对打压了下去,也让吕后开始怨恨戚夫人。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到了汉武帝时期,卫夫人在进宫之后一次都没有受到皇帝的临幸。直到汉武帝要把多余的人放出宫去。卫子夫看到这种情况,涕泣请出。被皇帝看到,之后因为皇帝的怜爱她受到了尊宠。连他的兄弟后来也得到了升迁,她这一哭既改变了自己的地位,又改变了她娘家人的地位。

有些宠姬为了争宠,哭泣的手段更为厉害。在汉成帝时期,许美人怀孕生下女儿,赵昭仪听闻之后既羡慕又嫉妒,她不仅哭泣不肯吃饭,还用头撞击墙和柱子,逼迫汉成帝将许美人的儿子给勒死。

作为后宫之主的太后虽然不用争宠,但是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们的哭泣常常会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在对待皇帝的继承人上。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因为窦太后宠爱梁王,想让梁王成为汉景帝的继位者,汉景帝显然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在梁王死后,窦太后痛哭不已,认为汉景帝杀了自己的儿子。于是汉景帝封了梁王的五个儿子为王才让窦太后高兴起来。

而在国家的政权易位的时候,太后怎样都无济于事,在他们感到愧疚和无奈的时候也会哭泣。王莽篡汉后, 派人向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太后“因涕泣而言, 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

在后宫的哭泣多是因为跟皇帝之间的感情或是争宠所致,但也有一些鲜有记载的妃子因为终身被困在冷宫或者不得皇帝宠爱,也会为自己哭泣。一方面希望借由哭泣让皇帝看到得到恩宠,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无奈。

汉朝的王公贵族动不动就“泣涕而下”,究竟是政治目的还是什么?

汉代的哭泣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情感表达,因而在汉代的政治当中,由于哭泣和对象和哭诉的事件不同,哭泣的方式也相差很大,其行为也有着不同的内涵的寓意。

这样的眼泪虽然有时是“鳄鱼的眼泪”但是也给汉代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温情色彩。尤其是发自内心的哭泣更加动人。在这些哭泣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某种社会关系,这种哭泣引发的效应也是对人情的一种最好理解。

在汉代社会,哭泣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渠道,还有着各种政治因素。但是汉代并不存在抑制哭泣的现象,也并不视哭泣为软弱的行为,反而是他们的性格体现,这些哭泣甚至可以完全改变他们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走向。

参考文献:

《左传》

《汉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目的   定陶   公孙   项羽   淮南   政治   臣子   王公   汉武帝   汉朝   刘邦   汉代   太后   大臣   夫人   贵族   皇帝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