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熙熙攘攘的春秋战国,征伐不断,民不聊生,这时候秦始皇嬴政横空出世,一举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丰功伟业。可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却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疆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沉迷于长生不老之事中,之后的秦二世之骄奢淫逸比起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也就导致了秦国处心积虑多少年所完成的统一大业,未过多久就开始呈现分崩离析之势。之后,天下大乱,民怨四起,群雄再次逐鹿中原。而众所周知,最后问鼎中原的乃是刘邦。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一直以来,人们想到刘邦的时候,同时总还会想到另一个盖世英雄,也就是楚霸王项羽。但是,项羽又是一个悲情英雄,因为他在当时看似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最终败北,自刎于乌江边。

对于刘邦与项羽之争最终的结果,多少年来争议不断。著名学者易中天认为,项羽败北,原因在于一个讲究游戏规则的英雄,输给了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地痞刘邦;也有人认为,项羽之败在于孤高自傲,没有团结广大“贫下中农”;还有人认为,项羽败在了自己的刚愎自用上……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千言万语,莫衷一是。

本文,笔者无意从军事、政治角度去评判二人的是是非非问题,而是单纯地从二人的一首最为出名的诗词里,来找寻一下二人性格上的蛛丝马迹,以此来进一步推测由此所产生的连锁的化学反应问题。

关于刘邦,人们对于他的了解,一是斩蛇起义,二就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大风歌》,全文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彼时的刘邦,刚刚征战英布归来,途径家乡的时候,借着酒兴写下了这样一首可以说名垂千古的大风歌。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完成了秦始皇当年所完成的伟业,但是他没有志得意满,反而是在酒后依然不忘“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时的汉帝国已经建立,但是刘邦心心念念所想着的依然是求得猛士来守四方,也就是他依然是求贤若渴,就如曹操所言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般的心情。这简单的一句话,似乎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刘邦为什么能在与项羽之争中胜出了。

刘邦的才能,是不足称道,但是刘邦手下的张良、韩信及萧何,却一个个都是不世之奇才,而刘邦所做的,正是将这些人收为己用。可是反观项羽呢?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首先,对于项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他的楚霸王之名,了解的多一点的也就是知道一个虞姬,可是对于他手下的精兵猛将却几乎不曾知晓。很明显,项羽并不注重收罗人才,这在他临死前的那首《垓下歌》里也有所表现。

垓下歌全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到了此时,项羽仍然认为,自己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可是有如此盖世神功的他却未能完成丰功伟业,他将一切归咎于“时不与我”。

这,似乎可笑了一点。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对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好的讽刺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曾对项羽有过这样的一番评价,先是客观地评价其功绩,“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但是紧接着就道出了他“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兵败如山倒,而在临死之前尚且执迷不悟地喊着“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很明显,项羽欲逞自己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量来经营天下,而不知团结左右、团结一切,不知道刘邦的“安得猛士守四方”之谋,最终乌江自刎。临死前还不忘了将一切归咎到老天爷的身上,恐怕老天爷都要喊冤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项羽   刘邦   秦国   乌江   史记   名垂千古   伟业   丰功伟业   猛士   老天爷   大风   手下   团结   也就是   评价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