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2003年,身在俄罗斯的阿廖沙熟练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已经有些微微泛黄的老照片,仔仔细细地看着。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看这张照片了。

照片中,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正抱着一个刚刚满5岁的小男孩,脸上留出幸福的神情,俯身在小男孩的脸颊上亲吻着。

是了,照片中的这名小男孩,就是阿廖沙;而那位老人,是他的爷爷刘少奇。

阿廖沙回想起照这张照片时的场景。那是在1960年5月的一天晚上,母亲玛拉告诉他,其实他有一个来自中国的爷爷,叫刘少奇,而且一会儿就要带他去见爷爷。说完不久,他与母亲二人便被一辆黑色轿车接走了,来到了一座很漂亮、宽敞的大厅里,大厅的沙发上坐着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阿廖沙心想,这一定就是自己的爷爷了。

刘少奇见到阿廖沙后,亲切慈祥地朝着他微笑,然后起身上前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低头亲吻孙子的脸颊。那时的阿廖沙才五岁半,刘少奇还给他带来了很多玩具和糖果,也给玛拉带了很多中国的纪念品。

而这,便是阿廖沙第一次见到爷爷刘少奇,也是爷爷留给他的最后印象。

后来,中年时期的阿廖沙还曾无奈说:“红三代的身份让我有负担”。

那么,身为刘少奇的长孙,阿廖沙为何从小便生活在俄罗斯?后来又为何在俄罗斯隐姓埋名数10年?退休回到故土后,他又生活得怎么样呢?为何他会说“红三代的身份让他有负担”呢?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刘少奇和阿廖沙合影

关于阿廖沙与刘少奇的故事,还要从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说起。

从小生活在俄罗斯的阿廖沙

1924年,刘少奇与何宝珍夫妇生下了长子刘允斌,由于夫妻两人都要奔赴革命,没有什么时间照顾刘允斌,在刘允斌2岁时,他就被送到湖南老家寄养。

抗战时期,刘少奇把刘允斌接回了延安,后来应组织要求,又将他送往延安学习。1945年夏天,刘允斌顺利考上大学,就读于莫斯科钢铁学院。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刘允斌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收获了一份爱情。他与大学同学玛拉由陌生到熟悉,最后相爱。1950年,刘允斌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研究生,后来他与玛拉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并在几年里,接连生下了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

可惜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很短,1957年,刘允斌应父亲的召唤,回到自己的祖国。然而此次回国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苏联,因为对于他而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就是他人生的意义。同样,他也爱他的妻儿,舍不得这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可早在苏联读书时,他便立志绝不辜负人民的培养,立志用所学来回报祖国和人民了。玛拉也理解丈夫肩上的责任,她最终选择尊重和支持刘允斌的选择,独自一人留在苏联抚养儿女。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从左往右依次是:刘允斌、刘少奇、玛拉

刚回国时,刘允斌和妻子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们也会互相分享自己最近发生的事,很琐碎但很温暖;偶尔有空时还会把中国的故事书翻译成俄文,方便让儿女看;还为女儿和儿子分别起了小名——“辽辽”和“苏苏”,为的就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与中国密不可分。

刘允斌离开时,阿廖沙才只有两岁,通过照片、信件和母亲的讲述,他也懵懵懂懂地明白了,父亲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和取得个人成就相比,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自身才是最大的幸福。

后来,在长期的分离中,刘允斌和玛拉不得不结束了婚姻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变化,刘允斌与他们的书信往来也被迫中断了。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刘允斌一家四口

1960年,刘少奇赴苏联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期间,他特地去看了孙子孙女。这便出现了开头中所讲到的那一幕。那天傍晚,年仅5岁的阿廖沙在母亲的带领下,坐上了家门前停留的那辆气派的黑色轿车,车子将他们接到一栋建筑里,在那儿,他见到了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但目光温和的老人。

母亲俯下身,对阿廖沙说:“孩子,这是你的爷爷。”

阿廖沙有些恍惚,原来这便是自己的爷爷,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他还没来得及作反应,刘少奇已经一把将他拥入怀中,还亲了亲他的脸颊,彼时的阿廖沙看着还有些羞涩。

此次前来,刘少奇还为阿廖沙带了很多玩具和布偶,还为玛拉带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套印着中国山水画的烟具和一幅绣着老虎的丝绸画。他还对玛拉说:“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时,可以通过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寻求帮助。”

那时的阿廖沙没想到,这竟是他与祖父唯一一次亲近的见面。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因为在那个年代,中苏正处于恶化时期,克格勃监视着他们一家,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玛拉带着阿廖沙和索尼娅来到了乡下居住。上学期间,玛拉特意让阿廖沙改随母姓,还一再叮嘱阿廖沙,一定不要对外填写父亲或者爷爷的名字。这样一来是考虑安全,二来是不想炫耀自己有一个伟大的亲属。

就这样,阿廖沙一直“隐姓埋名”地过了很多年,除了他们一家,没有一个人知道阿廖沙的真实身份。

玛拉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尽她所能地给予了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好在阿廖沙在读书期间一直都很努力、刻苦,上完小学顺利升到了初中,后来一直到初中毕业,他以全科优秀的成绩考取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莫斯科。阿廖沙继承了父亲刘允斌聪明的大脑,他很乐于钻研,经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于他不懂的问题,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弄清楚。在大学期间他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联航天指挥中心工作,那是苏联航空发展的好时期。

阿廖沙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在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如鱼得水,几年来陆陆续续地为苏联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苏联也相应地也颁发给他许多奖章。

就这样,阿廖沙在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了长达20多年,在这期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到中国,毕竟自己的父亲刘允斌是中国人,他的根也在中国。无奈两国关系紧张,一直没有刘家的消息。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阿廖沙

与亲人相见

1967年,刘允斌不幸离世,悲痛不已的妹妹刘爱琴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苏联的侄子。由于种种原因,刘爱琴在20年间都没能打听到侄子的消息,但她心里一直都在记挂这个从未谋面的侄子。

终于,在1987年,刘爱琴拜托来中国探访亲友的莫斯科的一些同学,打听阿廖沙一家人的消息,经过几番辗转,这一次,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联系上了。

为了让阿廖沙熟悉这个姑姑,刘爱琴决定先给他写一封信。信中,刘爱琴先介绍了自己,又说明了阿廖沙在中国的家庭成员,表达了姑姑对他的思念,还讲了这些年来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最后她忍痛说出了阿廖沙的父亲和爷爷相继去世的消息。

写完信后,阿廖沙将信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信封里,然后托人带到苏联去。

阿廖沙收到来自中国的来信后,满怀期待,他以为这封信是自己的父亲或者爷爷寄来的。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爷爷和父亲了,他迫切地想要见到他们。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想回去看看,无奈就是回不去。可当他打开信封后,知道了写信人是自己的姑姑时,内心也愈发得激动和紧张,他从未见过姑姑。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刘爱琴

可当他将信完完整整地读完时,他的眼里充满了惊讶和悲伤,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父亲已离开了人世,也没有想过,在5岁时见到的那位高大威武的爷爷,居然在20年前就去世了。阿廖沙永远忘不了1960年,那年是他与爷爷第一次见面,如今也变成了最后一次见面。

1993年,阿廖沙的母亲玛拉第一次来到中国,她此行正是为了探亲。到了中国后,刘家热情地招待了这位外国媳妇,并带着玛拉去刘少奇和刘允斌的墓前祭拜。实际上,刘家人早就已经承认了这个外国媳妇,也期待着他们一家能够早日回国。

而原本应该和母亲一起回国的阿廖沙,因为当时有军务在身,抽不出时间。就这样,阿廖沙又没能回到祖国,他的内心有些失落。

母亲回到俄罗斯后,告诉阿廖沙,如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是科技实力、政治环境、综合国力都比以前好了很多。母亲还说了,他们在中国有很多亲人,包括刘爱琴姑姑,王光美奶奶,刘源叔叔,还有阿廖沙在中国的弟弟刘维东、刘维则等等。

母亲的话让阿廖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无法去期待已久的中国,只能通过母亲的话来了解中国,他感到很沮丧。他经常在想,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在中国的亲人长什么样子?

这次,阿廖沙终于忍不住再次向单位打了去中国探亲的报告,可惜报告还是没有得到批准。他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打报告被驳回了,他只记得每次打完报告都是一遍又一遍的失望。就这样,阿廖沙再一次申请失败,只能维持以前的习惯,通过书信或电话与在中国的亲人们联系。

阿廖沙思念亲人、思念中国,无数次尝试着回到中国看望亲人,即使一次又一次的申请被退回,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一定要回到中国。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阿廖沙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廖沙年龄渐长,他变得越来越孤独。1988年,阿廖沙的姐姐去美国定居,一年后,他的外公、外婆相继去世,他的母亲也在1995年与世长辞。阿廖沙的亲人大部分都在中国,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回国的决心。

站在中国的土地上

1998年,恰逢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中国举办了刘少奇纪念活动,并邀请阿廖沙来参加,希望他能参加这次重要的活动。不料邀请函发出后不久,这封信就被俄国当局扣留了,他们给出的原因是,阿廖沙已经在国家机密单位做了20多年职业军人,必须等到退役3年后才可以出国。

然而当时阿廖沙还正在服役,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着急,他立即向俄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诉,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他的努力最终还是化为泡影,申诉还是失败了,他遗憾地错过了这次纪念活动。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刘少奇诞辰纪念日

这件事以后,阿廖沙想早日到中国来的念头愈发强烈,他太想去中国看看祖父生活过的地方了,还决心要亲手为父亲扫墓,他已经迫不及待来到中国了。

为了早日到中国来,他毅然决定提前退役。按照规定,退役5年后才能自由行。在这5年时间里,阿廖沙与妻子做足了功课,看报纸、看电视、看书......从各个方面了解中国。为了方便日后交流,他还在莫斯科找了一位中文老师,认真学习中文。

同时还加入了一家贸易公司开始工作,为他后来的中俄交流事业积累的经验。

2003年4月,阿廖沙和妻子终于踏上了去中国的征程。临行之前,他好好地整理了一番,也带上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觉得以后有必要定居在中国,所以做了很多准备。这是他第一次回到故土,他的心里激动异常,他终于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也亲眼看到了和他想象中不一样的中国。

阿廖沙在苏联办理签证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就在他第一次去到中国驻俄大使馆时,他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是刘少奇的孙子,因为当时在中国绝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这件事,这让大使馆里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工作人员议论纷纷,他们实在想不到已经逝去的刘少奇同志,还在苏联有一个孙子。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工作人员拿着阿廖沙的护照进去反复核对。过了不久,工作人员微笑着出来了,他满怀欣喜地告诉阿廖沙,经过一番审核,他的确是刘少奇的长孙。

阿廖沙的身份确定后,工作人员很快就为他办好了护照。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阿廖沙

就这样,阿廖沙顺利来到了北京,见到了期待已久的王光美奶奶、刘爱琴姑姑、王源叔叔等人。

虽然他们之前从没有见过面,但彼此血脉相连,一见面就感到十分亲切。阿廖沙主动去拥抱这些亲人们,紧紧地抱着他们,眼里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后来,王光美奶奶组织了一场家庭聚会,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刘爱琴姑姑还一边为他们用俄文翻译。值得一提的是,王光美奶奶不仅中文说的很好,就连英语也说得很流利,她说话时也会掺杂一些英文。后来,他们一大家人就用中文、英文、俄文一起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气氛也是相当融洽。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王光美

聚会中,刘爱琴还为阿廖沙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刘维宁。 维字辈,取性格宁静之意。

阿廖沙在中国住了一段时间,他和妻子去了湖南老家祭祖,那也是父亲度过10童年时光的地方。另外,刘家的亲人们又带他们夫妻两个去了中国很多著名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等……耸立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交错的立交桥,让阿廖沙见到了与之前母亲口中不一样的中国,见识了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城市群。

他们经过了很多地方,当地的人们知道了阿廖沙是刘少奇的后人时,对阿廖沙一行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可见人们对刘少奇的爱戴。在公园里,他们也变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游客们纷纷找他来拍照,与他热情地交谈。做出租车时,司机对他们态度极好,甚至还不收取一分钱车费。

阿廖沙夫妇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这更坚定了他定居中国的决心,他喜欢吃中国的美食,也喜欢中国热情开朗的人们,更舍不得在中国的亲人们。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刘维宁

定居中国

这次回归探亲之后,他便常常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并开始着手办理定居中国的手续。他常常和妻子一起畅想未来两个人在中国的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越想越激动,甚至有些心潮澎湃。

然而,原本以为能够顺利办下回国定居的手续,没想到就是迟迟办不下来。阿廖沙夫妇不得不经历漫长的等待,这个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比折磨的,这也成了夫妻二人的心病。

2007年,阿廖沙一家终于办好了在中国定居的手续,此时印证了一位伟人说过的一句话:当你经历了黑暗之后,就会迎来光明。

这次他们真的是抑制不住的开心,在来中国的途中,他们一直在讨论去中国以后要干嘛,以及选择哪个城市定居。最终,阿廖沙和妻子决定在广州定居,一是因为广州的气候温暖湿润,与莫斯科的寒冷干燥大不相同;二是因为广州的菜很好吃,阿廖沙特别喜欢吃粤菜和东北菜。

如今,阿廖沙已经在广州定居14年了。再后来,阿廖沙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刘安东,女儿起名为刘丽达,他深深地把刘姓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阿廖沙与女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廖沙也已经60岁了。他现在是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工作地点在广州。在广州待得时间久了,阿廖沙越来越像当地人了,不仅知道广州都有哪些菜好吃,还能找到具体某一家餐馆,可见做的“功课”相当之多。

阿廖沙的妻子冬妮娅以前是一位药剂师,在俄罗斯有一个妈妈和三个姐姐,对于她来说,和阿廖沙一起来到中国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但她还是来了,并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个性热情开朗,很快就在广州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另外,冬妮娅还有很高的运动天赋,她会各种球类运动,尤其是排球和篮球。来到中国之后,她最大的爱好变成了唱歌,她和阿廖沙经常一起参加合唱团,由于她唱功较好,还多次在合唱团中担任领唱。

刘维宁曾无奈叙述事实: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

阿廖沙与妻子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阿廖沙受邀参加了阅兵仪式,他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观礼。这场仪式结束之后,他感叹地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振奋人心的场面,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简直太厉害了,太壮观了!阿廖沙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很激动,向身边人表达自己对中国的赞美。

阿廖沙还是很有压力的,与他打交道的人都对刘少奇很尊重,这些人通过爷爷的关系才认识了阿廖沙,想要做出一点成绩被认可还是很难的,毕竟自己的爷爷很难超越。

有次记者采访他时,他曾这样说:“我生长在前苏联时期,接受的教育和文化完全不一样,对我来说,刘少奇长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是一种负担,会让我觉得时刻有人在监督,但同时也给予了我向上的动力。”

“我将祖父的画像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是为了勉励自己,不让祖父和家族蒙羞。我会以祖父为榜样,用坚毅的精神和力量,去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能力说话,积极地沉淀自己,向他们证明,阿廖沙的一言一行都配的上当刘少奇的长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长孙   俄文   莫斯科   苏联   孙子   俄罗斯   祖父   广州   姑姑   中国   爷爷   负担   亲人   事实   妻子   父亲   无奈   母亲   身份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