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上世纪下半叶,中苏交恶最紧张的时候,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布置了55个机械化师,118万苏联红军进入一级战备,随时准备攻入中国,西伯利亚民用铁路,全部被军队征用。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此外,苏联调集14300辆坦克4200架飞机开进边境地区,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带领攻击机群,多次演习从蒙古起飞直插我国首都,远东导弹目标瞄准广州以外的所有大城市和核基地,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起飞炸毁目标,让中国西北的核设施没开打就瘫痪。


地面部队的作战计划是:机械化师配合空军和坦克部队,一波推平疆、蒙、东三省,抢占东北油田和粮仓,围歼沈83万部队,争取一周内打到北平,全歼首都部队,在华北与我军展开山地战,自北向南、向西全线碾压。


读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苏联这是在白日做梦?


其实我们用2021年的实力去想象1969年的境况,一定是不准确的。1969年正处于特殊十年时期,我军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当然强悍,但70年代已经不是轻武器的搏杀,而是机械化和核武器的天下,我军在武器装备与苏联差别很大,对付战略轰炸机的核弹轰炸毫无办法,对付苏军列装的T62坦克束手无策。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当时的情形很严峻,战争不是靠不怕死就行的,那一代的伟人们头脑很清醒,他们分析情报后确认,战争很有可能随时爆发,我军在平原上挡住红军钢铁洪流的可能性,非常低


从当时中国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一、“三线建设”工程加速全面,当时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

二、调集200余万军队到中苏边境,疆、蒙部队接到的命令很简单:全力拖住苏联人的脚步。

三、在太行山-燕山一线建立第二道防线,如果边境被突破,准备好血战太行,掩护中央撤退。

四、北京各大院校、机关、协会南撤,疏散到全国各地。机关在部队的保护下,沿京广线南下石家庄,再到河南,如果河南失守,就往陕西、南京、广州继续转移。

五、全国范围内挖战壕挖防空洞,重工业迁到西南山区,大量生产40火,华北反复演练反坦克、反空降。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甚至,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了防止指挥层被团灭,1969年10月,首长们紧急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看到这里,你知道那一年的形势,真的有多严重了吧?


亚欧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是因何而起的战争?差点爆发的核战争又是因何结束?这一切,要从1969年的ZB岛(见下图,这个词不让写)冲突说起。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1969年3月2日早晨8点,我东北边防军某部一队士兵,正常在ZB岛执行巡逻任务,突然遭到苏军70余人侵入领土拦住去路,他们乘坐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呈战斗队形向我小分队包夹过来,一部分迂回到我军背后。


我方士兵看到后立刻与其对峙并警告驱离,苏军突然开枪袭击,打死打伤我军6名士兵,巡逻分队立刻还击,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把苏联边防军入侵者击退。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再次登岛入侵,被我军某部营长冷鹏飞率领的一个加强排分割击溃;


上午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从南北两侧发起第二波进攻,并以密集的炮火封锁江叉,拦阻我边防部队登岛支援,2号阵地我炮兵班长杨林,连续击毁敌方3辆装甲车,不行被苏军坦克击中牺牲;


下午13时35分,苏军对我阵地炮击2小时后,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我军分割其坦克、装甲和步兵进行近战,前后激战9小时,我军顶住苏军6轮炮击和3轮冲锋,击毙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上校,此战大获全胜。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3月17日,苏军第三次出动步兵70多人,动用“冰雹”式火箭装置,派出大量坦克掩护,向岛上铺设地雷,企图阻止我军登岛,我军使用迫击炮和大炮轰击,击毙苏军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


战斗中,敌方皮厚的T62坦克非常难打,我军的神炮手测算好角度,将一发迫击炮弹打向高空,炮弹向高空飞到了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带着加速度正好落到了苏军横冲直撞的坦克车前,将乌苏里江的江面炸开了一个大洞,坦克来不及刹车,一头掉入江中,后来被我军打捞出来,成为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我军缴获的T62坦克

至此,ZB岛保卫战结束,据苏联解体后公布:苏联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阵亡58人,伤94人。


“吃了大亏”的苏联高层震怒,反应十分强烈,特别是以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消除中国威胁,使用部署在远东的中远程导弹,携带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战略目标实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但核打击中国,苏联也是有顾虑的,最大的顾虑就是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态度。


8月20日晚上,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紧急约见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表达了计划对中国核打击的意图,询问美国的态度,并表示:如果苏联动手,希望美国至少保持中立


8月21日一大早,基辛格就等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办公室了,经过美方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一致认为:西方最主要的威胁还是苏联,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能有效牵制住这头北极熊,更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而且,当时美国的核武器搭载能力不如苏联,一旦苏联开了核武器打击的先河,中国一定会狠狠报复,恐怕整个世界要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在苏联强大的核威慑下,恐怕美国也要举起白旗。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最终,尼克松决定,除了对苏联表达美国的反对态度外,为防止苏联不宣而战,要把苏联准备核打击”的消息透露给中国


但当时中美的关系很差,抗美援朝战争后积怨很深,如果把消息直接告诉中方,中国不一定会相信,怎么能装作不经意地把消息散布出去呢?尼克松想了一个妙招。


8月28日,美国一个不入流的《华盛顿明星报》爆出一个“惊天大瓜”,标题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世界都沸腾了!


尼克松阴险一笑,勃列日涅夫气得摔桌子,毛泽东眉头一皱,听完周恩来的汇报后,他认为这个消息是属实的,冷笑道:“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然后,毛泽东果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全国迅速转入“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转向临战状态,重要工程转向西南深山老林,实行“山、散、洞”配置,大城市加紧开挖人防工程。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很可能是中美在朝鲜战场对抗后,中国面临的一场大战,但这次交战的对手,已经比当年的美军强大太多,上次美军是远离本土作战,我军就近支援,这次是苏军就近作战,机械化程度和先进武器远超我军。


虽然在紧急部署做最坏的打算,但毛主席他老人家依然非常乐观:苏联打过来,无非就是核大战,中国活不成了,我们就去苏联过日子嘛,我们发动一亿人,去西伯利亚开荒,在苏联人的家里过日子。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毛主席一直有个态度,就是“打仗要趁早”,甚至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口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当年抗美援朝就是,尽管大部分人都反对,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朝鲜:打仗要趁早,打完了我们好搞建设,宁可先痛痛快快地豁出一条命打一仗,哪怕把自己打残了,也强过在别人的枪口下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后来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远见。苏联打过来了,无非就相当于解放战争晚结束几年,我们大不了再去上山打游击,就是吃了我这个金豆豆,也要崩掉你几颗牙来!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备战风暴席卷全国,人民的战斗热情被彻底爆发出来,有人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我们全国7亿人,7个人组成一个反坦克班,一个班发一个40火,就是1亿个反坦克武器,你苏联有一亿辆坦克吗?


什么叫人民战争,这就叫人民战争!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中国激烈的反应,直接把苏联给吓到了。“鸽派”开始动摇,苏联总理柯西金试图缓和关系,把电话打到北京求见周恩来,结果被年轻的女接线员用俄语一通怒骂,气得柯西金怒摔电话,两国的关系差点就毁灭在一个接线员手里


9月上旬,越南主席胡志明去世,苏联总理柯西金在去吊唁时,对中国代表团提出希望和周总理谈谈。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表示同意,9月11日,柯西金总理和周恩来总理在河内机场会晤3个多小时,在两位成熟的外交家努力下,两国紧张的关系降低了火药味。


事实证明,欺软怕硬是全人类的通病,中国人民不要命的精神,让苏联犹豫不决,进攻一再被推迟。恰在此时,美国又从背后给了苏联一刀。


出于全球利益的考虑,华盛顿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


一方面,尼克松频频拉拢中国,表达和解的意思,另一方面,美国利用破解的苏联密码,把导弹也对准了向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意思很明显:你打我也打。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美军轰炸机准备中


还蒙在鼓里的勃列日涅夫,听到情报后半晌不敢相信,立刻向白宫询问,基辛格很明确地说: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我们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我们将首先参战,美国不会坐视不管,一旦苏联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飞向中国,就是战争的开始。


勃列日涅夫听完暴跳如雷:美国人出卖我们!


冷静下来后,苏联总理柯西金劝道:“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4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1969年10月20日,中苏谈判在京举行,在美国的干涉和中国的强烈反应下,这场危机也随之灰飞烟灭。


中苏对抗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两国都耗费了巨大的备战资源代价,另一方面让中国开始改变外交路线,重新与美国修好关系,形成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上升,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69年,珍宝岛流血事件,苏联118万大军压境,计划7天打进北平

事实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大国之间永远是利益驱动着对抗或是合作,在世界的丛林中,只有你强大时朋友才多,大清王朝弱的时候,谁都来踩一脚。


伟人毛主席带领着从血火战争中走出来的新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了什么叫不屈不挠,面对强权毫不低头,两军对垒,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苏联   珍宝岛   基辛格   尼克松   北平   边防军   装甲车   核弹头   我军   美国   掩护   坦克   导弹   中国   部队   中苏   战争   事件   计划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