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1935年5月,毛泽东带领着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一路向西,逃出蒋介石40万大军包围圈。

此时红军部队仅有3万多疲敝之师,从湘江之战后,红军战士已经气喘吁吁奔逃了4个多月,一路缺粮少枪,没有补给,没有休整,还历经了土城、娄山关、鲁班场等几场恶战,几乎命悬一线。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在贵阳被毛泽东兵临城下虚晃一枪后,蒋介石也回过味儿来,再次调集20万大军围追堵截上来:跟在红军大部队身后的,是薛岳的中央军主力;西面是滇军孙渡的三个旅,沿雅砻江一带布防;东面是川军杨森的20军和郭勋祺的两个旅,星夜兼程包围了上来。

身后左右都是强敌环伺,毛泽东只好避其锋芒,带着红军继续往北突围,来到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兵家绝地——四川安顺场

72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出走南京后,被清军追杀了大半个中国,只剩下五万多残兵,1863年5月14日,农民军被堵在安顺场渡口,赶上河水暴涨,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绝望的石达开最终渡江失败,全军覆没。

72年后,1935年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刘伯承部到达安顺场,历史在这一天,出现了惊人的巧合:都是5月雨水季节,都是没有渡船的绝路安顺场,都是三四万疲于奔命的残兵,都是身后有大军包围上来……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历史是否会再一次重演?

面对着滔滔大渡河,刘伯承在思考这个问题,后面的毛泽东在思考这个问题,远在贵阳的蒋介石,手捧着一本《庸庵文续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本书讲的就是石达开如何在大渡河全军覆灭的。

蒋介石欣喜若狂,立即给前线各部队发报: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务必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同时电令康定守军刘文辉坚壁清野,扫空三百里内的粮食、渡船和船工。

毛泽东啊毛泽东,云贵川这么大,你为啥非要走石达开的死路? 叫你不多读书。

毛泽东此时也在读那本《庸庵文续编》,但他丝毫不在意石达开的“前车之鉴”,也没感觉到所谓的晦气,路是死的,人是活的,他石达开走不通的路,我毛某人未必走不出去,从湘江至今,哪一战不是在敌人的“刀尖上跳舞”?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在毛泽东看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彝族矛盾和贻误战机

想要进入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红军必须穿过彝族区,避开蒋介石在大路的埋伏,历史上彝族因为文化风俗,经常受到汉族官军的欺负压迫,因此极其排外,养成了彪悍勇武的民风,尤其对汉族军队十分仇视。

当年石达开的大军也是借道彝族区去往安顺场,一开始凭着刀枪硬闯,结果吃了不小的亏,部将赖裕新被刺死,石达开只好花钱买路,所幸太平军一路转战厮杀,倒也积累了不少财富,总算重金砸出了一条路。

随后追上来的清军,也花了一大笔钱“买路”,收了两轮钱的彝族武装,一路上用滚木碎石堵塞石达开的去路,虽然挡不住这四万大军,但大大迟滞了行军速度,被随后跟来的四川总督骆秉章咬住尾巴,最终遇上汛期,困死在大渡河边。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熟读历史的毛泽东,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定要吸取教训,命令各部队:必须和彝族百姓搞好关系,保持冷静克制,决不允许发生冲突。

我军进入彝族区的先头部队是一支工兵连,小伙子们刚走进冕宁县城,只见家家户户闭门关窗,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走过一个转角处,突然冲出一群彪悍的彝族姑娘,二话不说上来就抢红军战士的武器,抢完还把衣服都扒光了。

枪就是战士的命,有的战士气不过刚拉枪栓,被带队的连长厉声喝止,全连战士一动不动站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由彝族姑娘抢走所有的武器、粮食、衣服,被扒了个精光,站在大街上等待后续友军。

同时,红军总司令朱德亲笔签发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张贴在冕宁县城,宣传我军政策,里面写到: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布告很快在彝族各部族首领间传递,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支部队明显跟之前的任何一支武装都不一样,他们明明有枪有炮,火力凶悍,却对彝族人民保持着尊重,哪怕被抢走武器衣服也保持着礼貌。

最先走出来与红军接触的,是彝族果基家的小叶丹

他派人邀请红军首领刘伯承进寨一叙。在敌我情况不明、民风彪悍蒙昧的彝族地盘,儒将刘伯承却没有丝毫胆怯,带着一名警卫员,两匹快马就上了小叶丹的山寨,而小叶丹见此已心生好感,钦佩不已。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小叶丹

两人一见如故,喝酒畅谈了三天,刘伯承仔细跟小叶丹介绍了我军推翻军阀、造福百姓、解放全中国的理念,小叶丹听得热血澎湃,就要拉着刘伯承结拜兄弟,刘伯承哈哈一笑,爽快应允下来。

在彝海边,两人杀鸡插香,饮下两碗鸡血酒,对天起誓。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刘伯承朗声道:“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

小叶丹端起酒碗激动道:“我果基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

彝海结盟后,刘伯承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贴身手枪赠送给了小叶丹,还调拨了一批步枪送给小叶丹的族人。小叶丹则回赠了刘伯承一匹大骡子,另外按照彝族风俗,送了两个彝族女孩给刘伯承,闹得刘伯承很尴尬,后来这两个女孩加入红军,成为了女战士。

在见识了我军战士们的精准枪法和严明军纪后,小叶丹心生羡慕,强烈请求刘伯承给彝族留下一名政委,把彝族战士培养成红军那样的队伍。刘伯承表示同意,并送给小叶丹一面红旗,旗子上书写“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这面旗帜一直被小叶丹保管多年,1942年6月18日,他被国民党支持的部族害死时,他告诉妻子的遗愿是:“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这样的大人物是不会骗人的。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

在彝族小叶丹的亲自护送下,红军大部队3万多人,只用7天就穿过大凉山,顺利到达安顺场大渡河边。

这一难关过去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根据情报,追兵薛岳的部队已经过了德昌,距离安顺场也就七八天的路程,也就是说,留给红军渡河的时间,只有七天!

更糟糕的是,在红军到来之前,蒋介石就命令渡口守军,烧毁了所有能渡河的船只,实行坚壁清野,刘伯承尝试在河里搭建浮桥,但河水湍急根本无法扎桩,而且极度缺乏搭桥木材。

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边,也是类似的困境,当时他本来已用竹筏送了一万人过江,没想到当晚第十四小妾刘氏生了个儿子,石达开心情大好,下令部队停止渡河,就地庆贺三天,另外还把已经过河的一万人给渡了回来,一起喝酒一起吃肉!

这是个致命的错误,三天之后,上游冰雪融化,河水暴涨,再也过不去了,而且利用这三天时间,清军大部队从容追了上来,就地搭建防守阵地,在松林河西岸咬住了太平军。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72年后,毛泽东站在大渡河边抽烟思考,红军的境遇可能比当年的石达开还要糟糕,他们连竹筏都没有,安顺场三面环水一面是山,三万多红军困在这里,七天后,下场就和石达开一样。

所幸,历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既有大势所趋,也有偶发事件,既波云诡谲,又暗藏生机,既由大人物扭转,也会由小喽啰改变。

这次改变三万多红军命运的,是一个叫赖执中的军阀连长。

赖连长既是军官也是财主,在安顺场是当地一霸,借助手里的枪杆子为祸一方,敛了不少财产,上峰安排他烧毁所有渡船的时候,他猜测红军不会走小路来安顺场,因此藏私心,偷偷留下一条船,打算万一红军打来了自己渡河用。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他的上级韩槐增也没当回事,因为此时左权正率部佯攻富林,掩护刘伯承部渡河,所以军阀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富林,就留了赖执中一个连把守安顺场。

赖连长拍着胸脯保证:韩营长请放宽心,我已在安顺场通往冕宁的大路上安排了十多个哨所,共军道路不熟,只要远远发现共军,哨兵会由捷径向我飞报,到时候我慢慢收拾渡河都不会误事!

结果红军先头尖兵在小叶丹的带领下,直接抄近道绕过了赖连长的哨所,神不知鬼不觉摸到了安顺场,趁天没亮直接杀到连部门口,缴了卫兵的枪,屋里的赖连长还在呼呼大睡,逃跑翻墙时摔断了腿,被亲兵背着躲进了山里。此时,对岸的韩营长还一无所知。

战士们很快搜到了赖连长私藏的渡船,推到大渡河边后,挨家挨户做工作,总算请到5位老船工愿意帮忙渡河。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帮助红军渡河的5位船工

当天晚上,团长杨得志亲自挑选了17名战士,和营长孙继先共18人组成敢死队,集中全团最好的武器,18位英雄人手一把手枪、一把冲锋枪、一把马刀、八颗手雷,趁着凌晨夜色,分两批开始强渡大渡河!

这艘波浪上飘摇的渡船,几乎是打横着飘往下游斜着渡河,河里暗礁丛生,幸亏几位老船工经验丰富,才把住渡船安全渡过。走到河中心时,对岸敌人的探照灯也发现了红军在强渡,机枪步枪齐射,想把18位勇士和这唯一的渡船给击沉在河里。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这边的杨得志紧张得直冒汗,一看敌人开火了,立马命令所有轻重机枪火力全开,压制住对岸敌人,掩护突击队员渡河,不要节约子弹!

说罢又叫来迫击炮连连长赵章成,此人是个神炮手,有一个神乎其技的技能,不用看刻度,只凭手上经验,一炮一个准。遗憾的是,当时只剩下两发炮弹了,赵章成也有点紧张,这可关系到18位勇士的生命,这两炮一定要打准!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瞄准,击发,第一炮直接炸中敌人的机枪碉堡,对岸的敌人一下蒙了,以为我军有大炮,愣神的功夫,第二发炮弹呼啸着飞来,直接摧毁了机枪阵地,守军顿时没了斗志,慌忙后撤。更神奇的是,枪林弹雨中,十八勇士和四位船工无一受伤,全部安全渡河。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杨得志

此时,毛主席也来到了安顺场,虽然十八勇士安全渡河并抢占了对岸制高点,但就这一条船,一次只能乘坐20个人,要把三万多红军全部送到对岸去,就算船工不吃不休24小时摆渡,也得一个月才能送的完!

兵贵神速。

毛泽东绝不会忘记石达开的教训,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走泸定桥!

命令刘伯承带领一师继续在此渡河,并设法修好更多的渡船,部队过河后从东岸向北赶往泸定桥;命令林彪率领二师立刻沿着河从西岸向北,急行军抢占泸定桥,与刘伯承两路夹击。

相比之下,二师赶路的任务更加艰巨,林彪把开路先锋的任务,交给了信任的红四团!四团政委杨成武,作战勇猛智谋,曾被毛主席夸为红军的“赵子龙”。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杨成武

红四团27日清晨出发,第一天走了80公里,28日接到毛主席命令,必须在29日赶到泸定桥!安顺场距离泸定桥320公里,也就是说,红四团必须在剩下的一天一夜走完240公里!

一天一夜急行军240公里,这是人类轻步兵的巅峰,至今没有军队超越这个记录。

即使是美军海湾机械部队,也没达到这样的行军强度,更别说那个时候营养不良的红军战士,而且一路上下着大雨,不时有零散敌人的交火,路途还是山路,不少战士还得抬着重机枪等大家伙,任务紧急,战士们连休息和吃饭的时间都没,饿了就抓一把大米放嘴里,然后仰着头接雨水喝,不少战士的草鞋都跑丢了,不是有人累瘫在路边,红四团完全是靠着挑战极限的革命意志在拼命赶路……

政委杨成武回忆道:“天黑了,下起倾盆大雨,部队一天未吃饭,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杖,柱拐杖,嚼生米,喝凉水前进。羊肠小道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简直是在滚进。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面突然出现了一支国军部队,看样子也是去支援泸定桥的,对面有人高喊着:你们是哪支部队的?

红四团这边的四川籍战士回应道:你说老子是哪个部队的?不都是为了那座桥嘛!

对面一听,当做是自己人,毕竟队伍到处调动,黑夜中看不见军装,于是两支举着火把的队伍,像是两条火龙一样,沉默地并行在大河两岸。

而此时蒋介石也收到了安顺场失守的消息,国军将领们突然一拍脑袋,糟糕,上当了,红军不是打富林,那他们的目标只能是……泸定桥!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蒋介石急令大渡河附近的守军刘文辉,速速抢占大渡桥,炸毁铁索,把红二师断绝在桥对岸。

接到命令的刘文辉,此刻正带着第四旅在支援富林的路上,收到电报后思索了良久,命令部队撤回,同时命令杨开成团向下游阻击渡过河的刘伯承部,调李全山团抢占泸定铁索桥,阻击红四团过桥,搞笑的事情来了——

第38团团长李全山接到命令后,想想自己这个团只有2个营,于是不紧不慢派出周桂三营跑步进驻泸定桥,周营长又不慌不忙派出一个连为先遣队,连长饶杰想了想,派出一个排,二十多号人,带上全团的旗帜,赶到泸定桥后,先把旗子插满全城,才慢悠悠开始拆除泸定桥上的木板,但这时士兵已经很疲乏了,川军中许多“双枪兵”,许多人大烟瘾犯了,拆桥进度非常缓慢。

直到29日天亮,第38团团长李全山才赶到泸定桥,调李昭营接替拆桥任务,但此时对岸的红军已经出现了,拆桥工作未能全部完成。

双方隔着泸定桥对射,互有伤亡,红军开始对着38团喊话宣传,随后林彪等率领大部队赶到,38团感到压力增大,团长李全山召集两个营长商量对策,并向旅长袁国瑞请示,泸定桥守不住了,请求支援,结果电话那头旅长直接撂了一句:“我这里也很紧张!”说罢电话就断了。

一个团长两个营长面面相觑,看来东岸的红军已经打到旅部了,怎么办,跑吧!

于是留下一部分部队据守桥头,其他长官悄悄都先溜了,害怕红军追上来,临走还想了个臭招,把几百枚手榴弹绑在桥头上,然后架上火烧,想把桥给炸掉,结果手榴弹根本烧不响,一个也没爆炸……这帮“双枪兵”空有炸桥的心思,却没有炸桥的专业。

其实,也幸亏手榴弹没炸,因为川军军阀刘文辉根本就不想炸桥!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泸定桥号称“川康第一大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是大渡河千里河道上唯一的桥梁,连接着四川腹地和康藏高原,可谓是咽喉要道,炸桥一时爽,建桥要骂娘。

要知道泸定桥可不是一般的小铁索桥,整个桥身全长101.67米,宽2.67米,十三根粗铁索从东岸拉到西岸,九根铁索做底索,四根做桥栏。每根铁索长度达到127.45米,重约2.5吨,有碗口粗细,由800-900个扁环扣链而成,这还不考虑桥两头深埋地下的地龙、卧龙索。

而且建这座桥可是相当不易,当年康熙大帝修泸定桥“耗费十八省捐献钱财”,可谓是举半国之力了。因为川康一带经济落后,贸易不发达,清政府舍不得投入,加上当地并没有铁矿,在古代运来这些大铁索全靠人力和畜力,花费代价太高。

为了保养这千里河道上唯一的桥,泸定桥还采取每年只开桥七个月的办法,冬季枯水时节划船过河。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刘文辉

守桥的川军军阀刘文辉很是憋屈,泸定桥不是你蒋介石的,崽卖爷田当然不心疼,但这是他刘文辉的心肝宝贝桥啊!对他来说,泸定桥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刘文辉,毕业于保定军校,他的五哥是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叔伯侄子就是“四川王”刘湘,当年靠着大军阀侄子的势力,刘文辉很快做到了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部队在宜宾驻防,宜宾可是个肥差,刘文辉靠着手里的枪成为宜宾的土皇帝,扶持五哥刘文彩插足烟土、商会、船行、烟酒、清乡等业务,走私倒卖,横征暴敛,兄弟俩军商合作,成为一方财主。

后来刘文辉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自立为王,结果被刘湘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被下放到西康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刘文辉在西康苦苦经营两年,才算刚安定下来,就接到了蒋介石防守大渡河的命令。

炸桥是不可能炸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炸桥的。

且不说泸定桥是川藏百姓的生活物资通道,他刘文辉发家致富走私贩卖,全靠这座桥来回倒腾,本来给自己的防区就穷得很,这桥要是没了,我刘文辉以后还怎么去对岸收税?

更何况,泸定桥连接着刘文辉的防区,他的部队调动也得走这座桥,把桥炸了刘文辉的防区就一分为二不能相连了,闹不好哪边就自立为王了,回头红军没走泸定桥,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炸了桥就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对军阀们来说,名义上他们归蒋介石调遣,可一个个精明着呢,四渡赤水时王家烈的下场大家可都看到了,蒋介石这是想打着剿匪的名义,用中央军名正言顺地接管他们的地盘,然后就赖着不走了,对于一个军阀来说,没了地盘的下场比没了牙齿的老虎还可怜,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刘文辉眼里,你红军是过路神仙,打完就走了,消灭红军那是中央军的任务,跟我地方军有啥关系,咱俩鹬蚌相争,让蒋介石渔翁得利?

再说万一桥炸了,毛泽东留下来不走了,钻进山里打游击,发展川康根据地,就刘文辉这3个旅,防守八百里大渡河还要防守共军,还真不够看的,老子图啥嘛!

防蒋甚于防红军。所以,象征性抵抗几下,让红军老爷赶紧通过自己的防区,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上边的军官这样想,下面的士兵更不会卖命。在他们看来,泸定桥上光溜溜的铁索,这边重机枪架起来,就那么宽的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就是活靶子,怎么过来?飞过来吗?就算飞,这火力连鸟也能给打下来了!

5月29日中午,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商议后决定,不能再拖了,组织突击队,飞夺泸定桥!

夺桥的任务,被红1军团2师4团2连长廖大珠抢了下来,他挑人的标准是:干部优先,指导员连长排长优先,战斗英雄优先,作战勇猛的优先,所有挑出来的人,都是党员

22名勇士很快集合完毕,2 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 ,由于时间仓促,许多勇士连姓名都来不及留下,过桥后这支突击队继续追击残敌,大多战士在后续战斗中牺牲,留下姓名的只有3个人:队长廖大珠,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红小鬼”刘梓华。为此,政委杨成武内疚了很多年,建国后的一次采访中,说着说着,呼唤起二十二勇士,竟老泪横流……

当时的分工是,22位突击队员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攀援着铁索开路,政委杨成武带队紧跟着在桥面上铺木板,团长王开湘指挥一百多挺轻重机枪压制对岸火力,为夺桥勇士们掩护。

中午时分,夺桥开始。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对岸的士兵一辈子也忘不了眼前的情景:

光溜溜的铁索上,残存几块木板,桥下是滔滔大水,对岸是机枪横扫,桥上的木板还在燃烧,22个人不要命地冲了过来,后续还有人抱着木板铺路,不时有人中枪落水,在河水中打个漩涡就不见了……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当兵不过扛枪吃粮,为什么这支部队跟疯子一样?

眼看着红军居然冒着子弹要冲过来了,守军连忙把大桶的煤油倒在桥头的木板上点燃,眼前烟熏火燎,大火熊熊,眉毛几乎都能烧焦,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甩手一颗手榴弹,正中敌人的机枪阵地,趁着火力弱了,二十二名勇士匍匐冲过火海,更多的手榴弹炸向敌军阵地,抢占敌人机枪,调转枪口扫射,掩护大部队过桥。

正在此时,敌人后方忽然响起冲锋号,原来从安顺场渡河的刘伯承部队,先头已经杀到了泸定桥,守桥的士兵腹背受敌,慌忙逃窜,其中一百多名士兵缴枪投降,很快加入红军的追击队伍,向前方的阻击阵地杀去。

不到2个小时,二师红军全部过桥,进入四川境内。等所有红军都通过泸定桥后,毛泽东命令红九军团政委何长工,带队断后大渡河。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薛岳

等薛岳的中央军追到桥对岸,望着光溜溜的铁索,却没有红军夺桥的勇气。6月2日,红军大部队安全转移,何长工奉命归队,临走前把泸定桥的9条底索每隔一条锯断一条,一共断了四条。

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薛岳的部队只能慢慢通过泸定桥,迟滞其追击;二来不全部锯断,也为了日后方便重新修复,毕竟这是川藏人民的生命桥。据说军阀刘文辉看着泸定桥心痛得直跳,请工匠重新修桥,花了好几万现大洋才接上,这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有意思的是,大渡桥边,毛泽东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1949年蒋介石逃走时,国军却成了“石达开第二”。

大渡桥横:被20万大军逼到兵家绝地,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

宋希濂

1949年11月,国民党中将、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宋希濂,被我西南大军团团包围,先是掉丢了荆门,一路溃逃,在川东被我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率领着几万残部向西昌方向逃奔。宋长官参与过第五次围剿红军长征,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打算效仿毛泽东,强渡大渡河后,退到缅甸建立根据地,有朝一日再打回来。

12月19日上午,溃逃到大渡河的宋希濂部2000余人,刚刚渡河一半,就被第五兵团第十六军一部800余名官兵追上,十几分钟结束了战斗。

在大渡河沙坪一座破庙里,宋希濂被我军包围,绝望之际掏出手枪就要自杀,被手下死死拦住,最后被俘虏,全军覆没,成为了真正的“石达开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泸定桥   大渡河   彝族   安顺   渡桥   铁索   渡船   兵家   连长   机枪   军阀   绝地   对岸   红军   蒋介石   战士   部队   命令   万大军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