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件事,最近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的居民在当地发现一只东北虎,经专业人员初步判定,这是极有可能是一只野生的东北虎,万幸的是,在搜寻抓捕过程中,只有一辆车的后座玻璃被虎爪挠破,一名村民受伤,没有造成更大的伤亡。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警方迅速出动,当天晚上九点,在连续命中4针麻醉针后,它睡了。

这件事再次让“东北虎”这三个字走进我们的生活。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咱们之前不是说它是极有可能是野生的吗?我估计有些人就会想,这是不是中国野生生态变好了,因为数量增多才闯入人类居住的环境?或者是环境变得更坏了,没有食物才迫不得已闯入人类领地?

我想说的是,都不是,首先,目前来说,全球范围,东北虎共有3个相对独立的种群,而从这次的地理位置判断,这只东北虎最有可能来自于当今最大的东北虎栖息地——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阿林区域,这里大概有500~550只野生东北虎,占全球总数的90%以上。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所以首先,它这就是属于“跨境商人”。

其次,真正的野生东北虎,轻易是不会接触人类的领地,除非太饿,所以,我们可以想像,这只从俄罗斯来的东北虎,是饿了多久才会进入人类的领地。

无独有偶,5月1日,杭州转塘也疑似发现豹子,所幸它只是和村民眼对眼,没有发生肢体冲突。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而且,历史上,这类豹子闯入人类领地伤人伤物的事情时有发生,再加上这次的东北虎伤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些野生动物的无奈和人类的无知。

我们拿大家比较熟悉的东北虎举例。

首先,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虽然说叫东北虎,但真正栖息在我国的东北虎,数量少得可怜,根据2019年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的数据,我国现存野生东北虎约27只。

而一般认为,一个物种想要在地球上存续,最低最低需要的种群都要在50只以上,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人类相助,现在的中国的野生东北虎,已经在灭绝的路上渐行渐远。

关注东北虎的观众可能都有听说过,现在人工繁育的东北虎已经超过3000只,那按照刚刚的标准,这个远远高于安全标准的数量,应该没问题才对,那是不是就说明东北虎安全了呢?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这个数字看似美好,实则是徒有其表。

首先,像东北虎这种顶级掠食者,它得有一片相当大的领地,具体来讲,那一对正在繁育期的雌性东北虎来讲,领地至少要在450平方千米以上,最多要到上千平方千米,这可能大家都没概念,以一个三口之家住50平米来算,每个人就占用17平米,一只东北虎的生存空间,要比一个人类大2600万倍,而且在这块土地上,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猎物,比如梅花鹿吧,就需要500只。

450平方公里,500只梅花鹿,这才能养活1只东北虎,那按照这个推算,东北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也不过能容纳10只左右的东北虎。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所以,问题来了,这人工繁育的东北虎,它怎么塞得进这么小的生态区?

而且,就算我们不在意成本,扩大的生态区的范围,人工养殖的东北虎,或者说,人工养殖的动物,它在放归野生环境之后,它就不会捕食了,甚至不会交配。

你比如大熊猫,人工繁殖的成功率就很小,但在野生环境下,它们的受孕率是很高的,再比如,人工养殖的鱼,它就只吃颗粒状的食物,你放归大河大海,它反而会把自己饿死。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当然,上面说的这些只是没有攻击性的动物,这要是东北虎,人工养殖的东北虎,它就是比较亲近人,饿的时候也会主动找人求助,这就跟猫一样,黏人嘛,但要是变成了东北虎,一只饥肠辘辘,不会捕食的东北虎,粘着你,再张开嘴,那确实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

所以,我们在东北虎繁育基地看到的,那些东北虎其乐融融,在一起打滚玩耍,和人类能很亲近的样子,我想说的是,它们越是这样,就越是走向灭亡,甚至可以说,当东北虎接受人类的食物的时候,它们就已经是宠物了。

我们听说过的东北虎的数量减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都是因为偷猎,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虎骨,虎鞭,大家或许都能想起这些“药材”的功效。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但实际上真的有吗?我们不知道,但有利益就有捕杀,有买卖就有杀戮,虽然国家在1993年颁布了《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的文件,也把虎骨从官方药典中除名,但已经为时已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年,发布这个通知的同一时刻,东北虎林园的银行贷款就断了,也从此开始亏损运行。这就很值得推敲,在此之前,他们的盈利点来自于什么?

此后的多年,虎林园多次公开呼吁、请命希望开放虎制品贸易,全然不顾由此可能带来的野外盗猎伪装成养殖虎制品洗白的风险,而在未得到任何明确批复的前提下,2014年,虎林园和沈阳某方合作的怪坡虎林园科普区内,就已经堂而皇之地开始销售虎骨酒,今天的虎林园里,那座容量500吨的冷库里,还不知道冻着多少虎骨虎肉。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或许在我们眼中,象征着生态保护,象征着东北虎最后家园的虎林园,在官方人员眼中,真的就是养猪场吧。

惨遭不幸的不仅仅是东北虎,还有鲨鱼,犀牛,甚至是和“药材”本身长得很像的小头鼠海豚。

我们时常能听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一度好像就成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标签,所有人都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就需要切断利益链,没有利益链了,野生动物们也就安全了。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得离谱的想法。

生态学中,有一种叫“鱼骨”的说法,意思是,一块生态区的消亡,最开始就是由一条穿行过它的高速公路开始的,而这条高速路,就是“鱼骨”。

它把这片生态区分成了两半,紧接着,人类的活动,逐渐逐渐地切割这片生态区,最后,这片生态区这次被我们侵占,而在这里的生活的大到猫科动物,鸟类,小到老鼠,昆虫,也就只能被迫迁移,大部分都死去了。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那你看那的人类有想过捕杀它们吗?并没有,他们只是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带来的就是其他物种生存环境的减少,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黑暗森林”。

只不过,在小说当中,人类只能作为夹着尾巴的虫子,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比人类高等的文明,它们随随便便就能把人类灭亡;而在现实当中,人类作为这颗星球上的霸主,在其他物种眼里,人类才是那座“黑暗丛林中的猎人”,我们甚至不需要刻意去杀戮,只需要随随便便扩大自己的领地,就可以让无数其他物种生生灭灭,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在没有人类干预的自然环境下,大约每700年才会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而自从人类开始崛起,我们就向周围的动物下了手。

从远古时候的长矛木棒,到近代的火药,枪炮,一直到现代的打捞捕杀,甚至于,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让自己繁衍,扩大自己物种的规模,改造地球环境,我们就可以让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45000倍。

具体来说以一个拥有200万个物种的热带雨林来讲,每年差不多要灭绝5000个物种,平均一天14个。

走到哪灭绝到哪,人类会成为“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幸存者吗?

这其中,绝大部分我们人类都没有接触过,还没有在这颗星球上留下痕迹,就匆匆消逝。

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我们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之中,而这一次的原因仅仅只是人类对于生态地貌的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由人类,自导自演的物种灭绝当中,人类自身,是否能成为灭绝事件的幸存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密山市   物种   虎骨   生态区   人类   鱼骨   梅花鹿   种群   东北虎   豹子   幸存者   领地   数量   生态   动物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