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智慧来源于生命生活,药性来于“观天"与前人经验总结之晶。

自《神农本草经》成书以后,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伤寒杂病论》《雷公炮炙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药。

从最早古内科主要疗法的“汤液"开始,药者遵循“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知,唯冷热须明”与天地人信息同源步理论等开始,于“诸病通用药",再后续补充完整。

通过多次应验:辛甘酸苦咸,归五行五脏。辛味主发散,酸味多收敛,甘甜味主缓和益,苦味坚燥泻,咸味有软坚等法则而守大成。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的基础上改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7类。这一分类法开创了古代本草学按自然属性分类的先例,这种分类原则为后世多数本草学家所沿用。

古人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是多多益善的“尝"试、验证、循证、反证,及“诸病通用药"与归经、归纳大总结集成。

原创作品,并保留相关法律权益。

本文为知识共享,请关注。

原创作者罗占光。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药性   惠民   本草   大成   东西   集注   太平   反证   分类法   雷公   伤寒   咸味   酸味   神农   古人   药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