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导语:化疗是肿瘤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化疗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较为常见的便是肿瘤化疗后的血小板降低症,而根据其严重程度会有不同的治疗手段,今天就且来了解看看。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01初识血小板

¶造血系统

对于人体系统而言血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血细胞的生成是需要整个血液系统的调节作用下所成,血细胞主要由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下而成,血细胞的形成经历了细胞繁殖、细胞分化、成熟、释放这四个动态过程。作为机体各种血细胞的共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由胚胎期卵黄囊的中胚层细胞衍生而来,造血组织及血液中都会发现其身影。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与人体骨髓、血液、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从骨髓中游离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当中。造血干细胞分别出现与卵黄囊的第二周、胎肝的第四周以及骨髓的第5个月内。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造血干细胞能产生与它们相同的子代细胞,便会促使造血干细胞有单个逐渐变成一个造血系统,在个体的生命活动中一直保持着造血的功能,与此同时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增殖的特点,其可分化为髓系的祖细胞以下的各系列的细胞,和淋巴系的祖细胞下的各系细胞。

¶血小板

其中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都是一定量的,当血小板减少时便会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当血小板数量降低至50×10^9/L时患者的毛细血管脆习性增高,即使微小的创伤或者是机体血压升高都有可能使其破裂,引起皮肤上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受伤出现伤口后也不易于止血。

而导致此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决定的,血小板具有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可直接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当血管内细胞壁有损伤时血小板会直接填补到缺口,成为内壁细胞的另一部分。而血小板的另一个生理功能便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PDGF可以促进内壁因子的生成和损伤的修复,所以血小板对内壁细胞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当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增高,容易发生破裂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不仅能维持血管内的完整性,还可血管受到损伤时在生理止血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生理性止血就是指当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自愈的现象。是机体较为重要的保护机制 ,在临床模板法的测量情况下人体创伤后出血时间一般不超过9min.出血时间的长短反应了机体止血的功能状态。血小板减少或者功能性障碍出血时间会明显延长。

◆|02血小板低发生机制

这里所说的血小板低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的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众所周知化疗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副作用,化疗时使用的药物不仅对造血干细胞起到抑制作用,还会影响人体血液系统中的骨髓巨核细胞的繁殖能力,造成机体你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仅如此化疗时所用药物不仅会抑制减少血小板的含量,还会破坏机体内血小板,由于化疗药物的作用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出现紊乱,自身血小板被攻击破坏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除此以外化疗药物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异常分布,造成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在不断的减少。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03 四级分类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大约为(100-300)×10^9/L,根据临床血小板计数量,按其轻重程度可分4级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级别一 : 血小板计数量在75×10^9/L到100 ×10^9/L之间,该级别的患者的皮肤上会依稀出现瘀血点,口鼻出血持续时间小于30min

级别二50×10^9/L到75 ×10^9/L的血小板计数含量水平被定义为级别二,该级别的患者不仅皮肤上会出现散落的出血点,机体消化道、软组织都会出现相关的出血现象,其口鼻出血持续时间大于30min .

级别三 : 随着血小板计数含量的不断减少至25×10^9/L到50×10^9/L之间,患者出血点也随着增加,需在患者出血的24小时内进行红细胞的输入。

级别四 :当机体血小板计数降低至25 ×10^9/L水平及以下便是较为严重的第四级别,该级别患者会出现严重性的出血情况,稍有不慎便会威胁生命。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04 治疗措施

根据其发生机制可知其治疗手段的目为两方面,一是外力增加机体内血小板的含量二是促使自身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为此临床上主要通过给予患者输入血小板和增加机体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含量这两种方式减缓化疗所带来的血小板水平含量降低的影响。

对于接受化疗但未出现出血情况的患者,需根据其体内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相应的治疗手段,对于血小板计数水平在75×10^9/L到100 ×10^9/L之间的患者,应该时刻注意自身出血情况和体内血小板计数量的变化,暂无需要进行其他医学操作。

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含量地域性75×10^9/L时,便需要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长素(rhTPO)或白介素—Ⅱ的注射。而当机体血小板计数含量低于10 ×10^9/L的水平量时便需要输入血小板和rhTPO联合治疗。最后对于已有严重出血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血小板和rhTPO联合治疗。目前临床上还有一类口服用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该药物非常用药物,只有在对以上治疗药物抵抗的时候才会使用。

化疗后血小板低,按轻重程度可分4级,用口服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结语: 在进行肿瘤化疗前不仅需要进行血小板降低症的预防,还需注意升血板药物的使用,尽量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血小板   药物   血细胞   内壁   轻重   机体   骨髓   血管   含量   患者   细胞   血液   程度   级别   数量   人体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