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 阴阳质 阴阳用

辛味甘味为阳,酸味苦味咸味为阴。理论依据是什么?五行对应五味,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怎么分阴阳?

辛味多散透理气行气、性为动,甘味为滋养营润,质为化生,所以辛甘为阳。

酸味收涩、苦味泻下、咸味软渗,与辛甘味比较、或从阴阳属性上,多主为阴。

五行对应五味五脏,与此相近相同。

一,气:为“气一一阴阳”。

传统哲学认识:阴阳者,生杀之本始,生生之本源;阴静阳动,相交化生,万物循环气化;阴阳者哲学、医学、生命、生活、生殖、遗传、天地人之本功。

1.阴阳质。

阴阳本质是可分与循环的转化转移、互生互变之质统一体。

2.阴阳性。

阴阳对应性主要有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

3.阴阳用。

阴阳变化转化规律性之质量代谢能量信息特色应用。

4.阴阳之重生。

重生是另一平衡发展和新平衡发展规律。

5.阴阳具有一元二性三生、五行之特征。

一元:气、也称元气。

二性:阴阳性。绝对阴阳性、相对阴阳质特点。

三生:阴、中、阳,或称三生。(三生万物性)

三,现代理解:阴阳内因素是自身本质性与功能性的循环互动,而外因素是属性与联结性互生性的维护。

四,阴阳哲学也有缺失。

阴阳是相关联系性的统一。万物或特色不在同一系统内层次上,阴阳性统一性就不具阴阳两属性因素特色。

不是所有事物或两者都可以阴阳性对应而分。

五.三生关系,也可支持维护事物。

如:老子之哲学“三生万物"论。五行特色主体与三生万物相近相关。

因而有“气一阴阳一五行"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化生   阴阳   泻下   相对性   物性   咸味   酸味   苦味   万物   属性   本质   事物   哲学   因素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