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洞察,新华三为我们浓缩成了一本白皮书

文:科技商业 于洪涛


用9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份订单的审批,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毕竟这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人工审批,要走完十多个串行步骤。

但人工智能订单机器人的到来,直接把这一时间从9小时降低到了8分钟。由此,工厂的生产流程得以即时展开,客户的需求得到快速响应。截止目前,新华三通过70多款RPA机器人,每年为集团节约6000+人天的成本。

这个经验分享,来自一本名为《新华三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的白皮书。这本白皮书,汇集了新华三集团成立以来,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经验及成功案例。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无疑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尤其难得的是,在这本白皮书中,新华三总结出了独特的方法论和实践路径,因此可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备的参考手册。


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洞察,新华三为我们浓缩成了一本白皮书

《新华三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白皮书为企业提供转型方向指引和实践参照


数据、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新华三的数字化转型始于2017年。

成立于2016年的新华三,与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初始原因类似,面临着原有的信息化业务系统存在孤岛效应、企业运行数据结构和来源不统一、获取困难等诸多问题,急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找到全新的发展模式。

伴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崛起,如今的百行百业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即使最传统的行业和企业也开始了行动。然而,仅有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准确的认知和科学的方法论必不可少。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涉及业务模式、ICT技术、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系统性工程,涉及数据、技术与业务等三大关键要素,如何正确对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新华三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白皮书中,新华三的基本观点是:数据是基础是核心、技术创新是驱动力,而业务重塑则是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显然,数字化转型必须以解决业务问题为先,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快速获得转型收益,也可以保证转型工作始终不偏离轴心。

在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应用案例中,订单审批机器人的采用,目的在于加快订单响应速度、提升运营效率,从而为客户带来业务价值。其中,流程审批机器人RPA技术,成为解决这一业务问题的关键驱动力。

“以业务为核心”的理念,在新华三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中随处可见。下图的数字化转型核心价值中,STARS五大要素,同样完全聚焦于业务。


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洞察,新华三为我们浓缩成了一本白皮书


从信息化、数据化,迈向智能化

IDC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传统行业,缺乏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原生基因,需要按照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这样的进阶路径依次展开,由此从传统型企业向信息化企业、数字化企业和智慧型企业逐步迈进。

新华三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2017年效率提升、2018年数据决策、2019年智能创新、2020年则进入到业务变革阶段。

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新华三今年全面在生产制造环节引入AI技术。通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在生产线上,实时检测生产线运行状况,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一创新不仅大大降低了工厂的现场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数量,还将生产操作导致的质量问题降低了40%以上。

这是数据和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变革的典型案例,也是新华三数字大脑计划的落地实践。

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之后,在智能化这个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里,企业需要通过智慧应用实现业务和运营的更加智能。

为此,新华三发布了“数字大脑计划”,以数字基础设施、云与智能平台、主动安全和统一运维构成的“智能数字平台”为基础,与生态合作伙伴开展智慧应用领域的创新,共同为百行百业的客户打造自己的“数字大脑”。


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洞察,新华三为我们浓缩成了一本白皮书

《新华三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白皮书目录一览


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进程,有起点却望不到终点。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随时会遇到意想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各种因素,驱动着我们加快转型步伐,比如今年突然而来的新冠疫情。

疫情在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加快了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数字化步伐。一夜之间,远程办公、网络学习、在线会议成为了新常态。

今年初的疫情期间,新华三也同样面临着研发工程师无法正常复工复产的严峻挑战。为了降低不同地域人员聚集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新华三在一月底就决定采用VPN及VDI远程桌面技术,进行远程研发和远程办公。

在这个应用方案中,研发人员办公地点不受限制,可随时获得桌面云服务;更换登录地点或设备后,原有系统状态不会丢失,保证研发工作流的可靠性和持续性;通过数据不落地、分权分域管理和桌面水印解决研发数据安全问题,避免数据泄露。

从1月28日开始测试验证,到2月3日进入满负载运行,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新华三就完成了这一方案的部署,实现了7000多非研发员工的远程办公及8000多研发员工的远程研发,快速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无法摆脱灰犀牛的影响,也无法预测下一个黑天鹅何时到来,我们可以做的是,提前打好基础,在情况出现时迅速应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华三一直倡导敏捷开发的原则,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实现系统的持续更新迭代,进而持续为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如今的新华三,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实现数字化应用落地,助力业务决策能力的提升,发掘新的数字化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迎接智能化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白皮书   方法论   目的   驱动力   新华   疫情   机器人   大脑   订单   业务   数字   智能   基础   数据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