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关键词:学术;乔杰;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截图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

2021年5月2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网管“现任领导”页面显示,乔杰教授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借此梳理一下乔杰教授的科研论文,以供青年医师借鉴其临床科研思路及发展之路。

检索数据库:Medline

检索工具:文献鸟/PubMed

检索时间:May 2, 2021

乔杰教授简历

我们引用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资料。

可以看到乔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工作于北医三院;主要从事生殖医学研究,担任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主要时间轴包括: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1,乔杰教授的学术画像


直接通过PubMed检索,可以看到,署名“Qiao, Jie”的作者发表了543篇论文,其中发表在影响因子6以上的期刊论文有113,占21%。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通过文献鸟进行分析显示,Qiao, Jie的论文多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部分是以美国为第一单位的合作论文。

2002年开始发表了1篇Medline数据库收录论文,到仅2020年发表了83篇论文。


这些论文中,有346篇署名北医三院为第一单位;与乔杰教授的单位吻合。其他为合作的第一单位。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Qiao, Jie"的研究基本上都关注于多囊卵巢、妊娠、不育等。

再结合单位为北医三院,所以检索词为“Qiao, Jie”的结果基本上可以代表北京三院乔杰教授的研究论文。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查看乔杰发表的论文分布时,可以看到,其课题组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期刊发表了较多论文。并且发表的论文集中于生殖医学的专刊。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乔杰教授的学术贡献


当我们评述学者的贡献时,重要的不是其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而是发表了多少篇可以科学创新或者改写临床指南的研究,以及被其他学者引用。

我们从乔杰教授发表的论文中科研看到三个很清晰的突破期,2002年首发SCI论文;2012-2014年是基础研究突破期;2019-2020加上了临床科研突破。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引用次数我们看到乔杰教授团队第二个突破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于NatureCell等的论文;大都发表于2012-2014年。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从期刊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乔杰教授团队的第三个突破期,多发表于2018-2020年,既包括发表于Cell, Nature, Science等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论文;更包括发表于NEJM、Lancet等改写临床诊治的临床科研论文。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乔杰教授团队


如下所示,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乔杰团队的合作主力,基本上都是北医三院的研究人员。

与之前我们分析的颜宁合作伙伴分布于全球、极少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小圈子内与同行比较


当我们检索整个生殖医学领域的论文时,仅仅最近半年,就有1万多篇论文发表。

对这些论文进行分析显示,中国已经在国际生殖医学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医院也占据了论文发表数量榜前列的大量位置。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这是在这最新的1万篇论文中,我们分析出最近半年最活跃的研究者:乔杰教授居全球第7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只是分析了最新的1万篇,即仅为最近半年的论文,所以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仍然可以清晰地看清活跃的研究者。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刚刚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的乔杰教授,学术论文画像


Hanson解读:


乔杰教授身上有很多元素:医生科学家,管理者,领军等。


我们只分析其发表的论文,观察到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1)研究注意力高度集中。

作为医生科学家,乔杰教授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女性生殖,特别是对PCOS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系列而深入的研究,是不断获得突破的基础。


2)学术与位置相互影响。

2000年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是第一个关键节点,2002年之后开始发表SCI论文并逐年快速增长;

2012年任北医三院院长,也迎来2012-2015的第二个突破期,实验室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基础研究论文;

专业领域地位的提高,成为乔杰教授能主导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关键;尤其COVID-19遭遇战,促成了第三个突破点:主导重大临床科研项目。


3)科而优则仕。

我们期待更多真正的科学家进入到关键的领导岗位,这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关键。


启发:

乔杰教授走出了一个典型的MD+PhD发展之路,先在临床科研中获得系统培训,再到基础研究取得创新,然后主导临床试验以改写临床指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坚信:“有恒心者有恒产”。只要认准目标,稳步前进,您就会收获到该有的荣誉和高质量的生活。


本文的局限性

由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所限,本大数据分析及其理解很可能存在误差;还请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Hanson临床科研,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不代表本号观点,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WOSCI沃斯编辑,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SCI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   学术论文   画像   中国   医师   科学家   主导   科研   主任   团队   学术   关键   单位   医学   基础   科学   论文   乔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