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到过重庆磁器口的人,恐怕都知道古镇的麻花、毛血旺,而又会对于这个地名产生一系列疑问:这里过去跟瓷器生产贸易到底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的话,又为何现在在古镇里却很难找到瓷器作坊与店面?这就不得不回溯磁器口古镇的过去了。事实上,磁器口真的是因当地陶瓷业的兴盛而得名的。

磁器口陶瓷的源流

磁器口前身是一个商贸集市,宋朝时称白崖场,明朝时因相传建文帝逃难隐居在此而又得名龙隐镇。制瓷业来到磁器口是距今大约三百多年前,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人口迁移——湖广填四川。康熙年间(1662-1663),在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中, 来自福建汀州连城县孝感乡的江氏三兄弟, 来到重庆巴县白崖镇的青草坡, 在这里落户定居。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位于歌乐山脉东麓的单向山坡青草坡,因荒无人烟,长满青草而得名。坡顶海拔440米,与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同属川东褶皱区,歌乐山背斜形成了该区域最显著的地形。歌乐山背斜轴向北有80度的倾斜,坡陡石坚,地面除生长有松树和羊齿蕨科短草类植物外,因土地侵蚀强烈,大多为土壤贫瘠,无法耕种的荒地。青草坡的土壤以砂岩风化而成的、石灰性较弱的灰化黄壤,岩石风化为土壤过程中的残积土为主。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江氏家族来到磁器口镇后,最终选择在此落户设厂,正因此地的四大要素:1、区位:临江,距磁器口码头近,便于把瓷器制品销往外地。2、原料:适宜制陶的土壤以及烧制瓷器的燃料。青草坡虽然地质、地理条件恶劣,矿产蕴藏却颇为丰富,埋藏有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硅石、白矾石、白泡石;黄色粘土岩层中还夹杂着劣质的薄煤层,西靠的歌乐山有可观的薪柴,均可作烧制陶瓷器的燃料。3、水力资源:在青草坡,随处可见无名小溪,溪水从青草坡南缘的滚柴坡几十米高的崖壁上流下,形成蔚为壮观的瀑布,当年,这些无名溪流为青草坡沙坪窑的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福建历来是我国制瓷业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建窑和德化窑闻名于世。江氏家族从福建移民到青草坡后世代以开设瓷厂为业,整整延续八代人。由此,江氏兄弟给白崖镇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手工业——制瓷作坊,开创了一个日后影响巨大的日用瓷品牌——沙坪窑。江氏家族的延续,基本上就是一部沙坪窑发展的历史。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沙坪窑的产品可分为瓷器和陶器两个系列。瓷器是江氏家族的龙头产品,选料精细,工艺复杂。整个工序过程有:挖掘、粉碎、澄浆、成型、烘烤、描绘上釉、烧制、搬运、销售等。瓷器产品以碗为主,兼烧其他日用品。主要有红花碗、蓝釉碗、青花碗、青花彩釉碗等。瓷器瓷质细腻白净,工艺精美,乡人美称为”土白玉”,通称为“土瓷”;尤以带釉彩的青花瓷碗悬为出名。文献记载:“(磁器口江氏家族)所产之青花碗,施彩釉,乡民乐用,远近驰名。”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制作瓷器,首先在青草坡山上碗厂被、耗儿洞、江家山开洞挖掘石质藐松的白泡石,作为瓷胎的原料;利用山洞溪水的自然冲力以及畜力(以牛拉磨)、人力(木椎捶细)等方式,加工、粉碎瓷土;把粉碎后的瓷土放在溪边的浆池中用水澄清,晾干至料浆开裂,才形成胎料;其次,利用石质轮盘轮制和手工制作相结合成型瓷胚;用木质搁板垫放刚成型的瓷胎,用青草坡以及从其它地方购买的煤炭初步烘烤瓷胚至基本固化;然后用从外地购买来的釉料(青草坡不出产釉料)描绘花纹图案,着色,施釉;最后入窑,用青草坡乃至歌乐山上的长一尺有余的松木劈柴为燃料,经过两三天的烧制而最后完成。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沙坪窑的陶器产品,乡人俗称为“窑罐”,生产陶器的厂家也就叫做“窑罐厂”。“窑罐厂”主要分布于青草坡西南缘的缓坡上,因为大量生产“窑罐”,又有窑罐厂坡的得名。陶器质量比之瓷器较为粗糙,工艺也简单很多。整个工序过程有:挖掘、粉碎、成型、上釉、烧制、搬运、销售等。陶器产品主要是民间生活用的粗大、耐用器皿,主要有:榨菜坛、泡菜坛、大平底敞口器皿、罐、缸、钵、壶等。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陶器的胎料主要来自育草坡江家山的灰黄色釉土,不澄浆,用轮制和手工成型,不烘烤,只施黄胆釉,不描绘花纹图案,也不着色。一口窑,要先烧一天一夜的煤,再烧一天多的柴,总共需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传统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业发展,传统土瓷的烧制得到改良。民国以来,沙坪窑不断提高生产技艺,改进外观,施彩釉,提升产品档次,其精美程度甚至能媲美江西产的瓷器,成为重庆一大特产。

磁器口成就了沙坪窑

自有水运码头以来,磁器口便是沙坪窑的重要销售与中转口岸。青草坡的陶瓷器,需要雇请当地的村民,以扁担、绳子、箩筐、背兜等简单工具,用男挑女背的人力方式,运到磁器口街上铺面或磁器口的嘉陵江河边装船外运,北至陕西、南充、遂宁,西至宜宾,向东出川到湖北等地,供不应求。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为便于销售,当时每家瓷厂、窑罐厂都在磁器口建立铺面,磁器口的码头,最为大宗的商品运送当属瓷器用品。因为沙坪窑源源不断的货源,磁器口的商品集散作用日益显著,规模空前,从而成为川东的民瓷供应重镇。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从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近百年间,是磁器口工业出现专业化特色并得以发展的时期。此期间内,磁器口多设窑厂作坊、碗厂,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售卖民用陶瓷器皿的专门产业,从业人员较多。而磁器口的得名亦产生于这个时期。据文献记载,乾隆中期,重庆府巴县衙门在一条告示中将龙隐镇称为“磁器镇”——这是有据可查的首次以官方公文形式明确出现的磁器口。从沙坪窑的创立到磁器口的得名不过百年左右,足见发展速度与影响。磁器口的兴旺与沙坪窑的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工厂、机关、学校内迁重庆。磁器口的人口猛增至六万余人,商业更加兴旺发达,沙坪窑更加兴盛起来。在磁器口喜陵江边的下河街,有江家发售瓷货的碗铺十五家。磁器口的窑罐市场颇具规模,众多的瓷器店、碗铺分布于大街小巷。由于磁器口的陶瓷业历史悠久且负盛名,当时的重庆市陶瓷业同业公会就设在磁器口。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1949年以后,受先进工艺的影响,以手工业作坊形式生产瓷器的沙坪窑产销量下降,市场萎缩;通过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化,沙坪窑最终走向消亡。随着公路、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水上运输减少,磁器口的商业集散地的属性逐渐下降,陶瓷业从此退出了磁器口的历史舞台。但是,作为磁器口曾经的最闪亮的招牌,陶瓷是不是也会有重焕生机的一天的?

磁器口的过去:这里真的产陶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沙坪   瓷胎   彩釉   陶瓷业   手工业   陶器   青花   福建   重庆   瓷器   作坊   青草   土壤   陶瓷   家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