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前几天中午下楼去吃饭,正巧遇到商场里面摆了一个人形大小的布偶娃娃,于是同事小姐姐让我给她俩拍个合照。

我说好。

但是等了半分钟,我见她还捧着个手机在念叨,于是就凑过去看了下,乖乖,原来是因为美颜相机太多选不过来...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最后禁不住我的催促,她终于决定好了一个相机,在咔咔咔几下过后,我想看一下预览却发现照片还没显现出来。

什么情况???难不成拍个照手机坏了?

接着神奇的一幕来了,她从我手上接过手机然后开始快速甩动,我在一旁看得一脸懵逼,心想着她不会是要借着这个缘由换个手机吧...或者怪责在我头上...

短短十几秒内,我脑补了多种可能性,直到她一句“好了”把我拉回现实,再看手机上面,照片已经出现了。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我看着照片才反应过来,害!搞了半天,原来是把即时成像相机搬到了手机上面。

看着这标志性的白色边框,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佳能、富士,也不是索尼大法,而是即时成像照片的鼻祖——宝丽来的拍立得。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即拍即得”,这也是拍立得的宣传标语,要的就是“快速出片”。虽然只需摇晃相机等待几十秒就能将照片“洗”出来,但是为此宝丽来却花了30多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来。

在数码相机尚未问世之前,当时的相机多使用胶卷来作为储存照片的介质,因为胶卷上涂有银盐化学涂层,这些银盐颗粒遇到光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留下痕迹,因此可利用这个特性制作的胶卷来记录影像。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不过这也让胶卷无法暴露在光明之下,所以在胶卷变成照片之前,它们还得经过一个洗礼之地——暗室

在暗室里面,胶卷需要经过冲洗药水来显影、定影,再将其晾干之后才变成了照片。但这个过程在当时却要花费3~5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得到冲洗完的照片。

即时成像胶卷的出现

“所以为什么不能拍完之后马上就看到照片呢?”当时宝丽来公司总裁埃德温·H·兰德的小女儿这样问道。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兰德听到小女儿这带有童稚的问话后突然意识到,是不是可以开发一种即时成像胶卷呢?

1944年,兰德和他的化学家们开始研究即时成像胶卷的制作,经过三年的时间,还真让他们鼓捣出来了,到1947年,在美国光学学会的冬季会议上,兰德现场演示了这种新胶卷。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宝丽来这种新胶卷同时包含感光材料和显影药剂,每卷可以拍摄八张照片,每拍完一张,就会形成一张一次性的负片。

接下来胶卷上的显影药剂就会发挥“暗室”的作用,将胶卷在相机内显影,当显影时间过后,打开相机后盖即可取出照片,但是在拿出来的那一刻,需要快速地在照片上涂抹一层专用胶水,从而在照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上面未曝光的溴化银变成银。

这种新胶卷推出之后果然赢得了市场欢心,尽管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拍出的照片不是彩色的;每次取出照片时都需要抹上胶水;还有必须等待前一张照片显影完之后才能拍下一张等等瑕疵。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但瑕不掩瑜,试问当时谁不想拍完照片之后就能立马看到其中的景色呢?所以在1950年,宝丽来的一次性胶卷销量达到了恐怖的100万卷。

之后宝丽来还推出了好几款不同尺寸的即时成像胶卷,不过第一代上出现的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其中最致命的还是颜色问题。

因此兰德和他的团队继续试验,测试了数千种化合物,到1962年,他们终于找到一种制作彩色即时照片的方法。

其原理当然也是利用溴化银与光发生反应的特性,只不过在这种胶卷中,彩色负片包含了三层溴化银,每一层都对应了不同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绿色和红色。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但是因为显影的彩色属于负片,所以在每一层溴化银下面还加入了具有相反颜色的对苯二酚染料层,比如在蓝色溴化银下面,对应的就是黄色染料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这样一来,当每一层溴化银与光子接触时,上面的银离子会与光子反应生成单质银,并吸收了该波段的颜色,在这个过程中,未受到曝光的染料层会过滤到表面,并与图像层结合在一起。

例如,当红色层的溴化银被曝光后,它下面的青色染料就无法过滤出来,而黄色与品红色则会过滤,并在表面形成红色,同理,其他层也是如此,最后,得到具有影像的彩色负片。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解决了颜色的问题,兰德还优化了显影的操作,他们直接将显影剂装在胶卷之上,待到胶卷从相机吐出时,会经过一个个小辊子,然后将胶卷上装有显影剂的密封袋碾破。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首先其中的氢氧化钾试剂会与对苯二酚反应,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层,然后,显影剂中的硫代硫酸钾会溶解掉所有未曝光的溴化银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头到尾其实不到一分钟。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宝丽来也投入了巨大资金研发了一款新相机SX-70。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1972年,SX-70正式上市,毫无意外的引发了轰动,公众对这种精妙的设计赞不绝口,仅仅过了一年,SX-70的日生产量就达到了5000台,与之配对的经典白底胶片更是达到5万包。

小姐姐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懵了...

但盛极之后,宝丽来倒在了数码相机的浪潮之下,原因是他们花费了太多精力炒冷饭,只会一味的使用新技术去装点老产品(现在某果也差不多,外形用了三年又三年),而忽略了数码影像技术,等到想要追赶的时候,却已经掀不起大浪了。

但他们也确实创造了一个时代,而且在宝丽来相机一键成像的背后,有着各种复杂的化学知识作为支撑。

当时的化学家经历了数年的实验,才实现了每一层所需的溴化银和染料的完美平衡;各层的适当厚度以及正确的显影化学试剂量,最后呈现出准确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溴化银   兰德   显影剂   银盐   负片   照片   暗室   光子   胶卷   染料   彩色   姐姐   颜色   相机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