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国庆假期,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虽然西安一直在下雨,但也抵挡不住人们旅游的热情。各大热门景点的门票早早就预售完毕了。尤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国庆前就把7天的门票预售出去了。作为西安人,不想与外地游客争抢有限的门票,还是把宝贵的“黄金周”的热门景点让给他们吧。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国庆的第三天,到了游客很少的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游览。虽然是冷门景点,但这里是目前中国最大,世界唯一的秦砖汉瓦博物馆。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博物馆在西安南郊汉宣帝杜陵景区里,距离大雁塔11公里,雁翔路南侧。交通比较方便。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由陕西长安人任虎成先生创建。

任虎成先生被誉为“中国瓦当收藏第一人”,多年来致力于瓦当收藏和研究,他收藏的秦砖汉瓦数量很多,品种齐全,规格很高。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堆破砖烂瓦,有什么好看的。的确,游览博物馆不像游览山川大河的风景区那样让人赏心悦目,也不像游览名胜古迹、幽幽寺院那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穿越感。

这里只是一堆砖头瓦块,就那么静静地躺着。如果你明白了它的价值,就知道这不是一堆破砖烂瓦,简直就是一堆金条和元宝呀。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那么要参观游览这个博物馆,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秦砖汉瓦”?“秦砖汉瓦”的价值是什么?

什么是“秦砖汉瓦”呢?通俗的说,就是秦汉用于建筑的砖头瓦块。而命名为“秦砖汉瓦”,是因为秦汉时期的制陶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将这一时期的砖瓦统称为“秦砖汉瓦”。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田谷在《秦砖汉瓦的文化艺术价值》中这样介绍:秦砖汉瓦作为中国秦、汉盛世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秦砖汉瓦向我们展示的图像和文字,如实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场景,其在考古、史学、文字、美术、书法艺术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有着其他文物遗迹无法发替代的特殊地位。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假如你无意中捡到了一块秦砖汉瓦,那就是捡到宝了,哪怕你想得到一张秦砖汉瓦的拓片,也是很难得到的。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因为瓦当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经黄土的侵蚀,表面形成的土锈显露着朴拙浑茫之美,体现历史的光辉。

为了保护这些土锈,瓦当不能轻易挪动,不能随意、大量制作拓片。瓦当拓片时,一旦失去这层珍贵的“外衣”,露出新茬,就失去了古朴的韵味。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有人可能在西安碑林可以买到一些石碑拓片,但是想买到瓦当拓片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些孤品或者珍品的拓片,更是千金难求。

这里展出的瓦,不是大家想象的在屋顶铺的弧形瓦,而是“瓦当”。瓦当俗称“瓦头”,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这个“当”应该是通假字“挡”。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在当面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古代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搞清楚了“秦砖汉瓦”和它的价值,那么就随我的镜头一起游览一下这个中国唯一的“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展览分为:分期断代展区、图像瓦当展区、图案瓦当展区、文字瓦当展区、齐燕瓦当展区、砖区等。另外还有部分川瓦和佛像瓦当、瓦范等。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一进门,两边玻璃柜里分别陈设着:大飞鸿瓦当、蟾蜍玉兔瓦当、益延寿瓦当、长乐未央瓦当四枚巨型瓦当。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其中“大飞鸿瓦当、蟾蜍玉兔瓦当、益延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代表太阳的“大飞鸿瓦当”中的神鸟,就是传说中的金乌。它雄昂展翅一飞冲天,容威猛与精微于一身,兼写实与意造于一体,得雄浑大气之美,一望而夺人心魄。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代表月亮的蟾蜍玉兔瓦当当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浮雕着一只疾奔的小兔,两前足跃起,双耳后竖,羽毛向后飘飞,尾巴上翘,右边是一只起跳的蟾蜍,圆目突起,大腹鼓圆。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蟾蜍、玉兔是月宫里的动物,这个构图无疑是取自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益延寿瓦当硕大,直径22cm,内环连珠,边轮绳纹可辩,可以想象当时建筑之崇蛾雄伟、辉煌壮丽,当面文字笔法奇古,屈折遒劲,是瓦当中的珍品。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分期断代展区主要介绍了瓦当的发展历史,从瓦当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建筑史。

这里展出的瓦当最早从西周的半圆形瓦当,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瓦当。从展出的瓦当就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科技、经济、国力、地域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西周的瓦当古朴稚拙、朴实无华,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朴素美。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春秋时期的瓦当虽然也多为半圆形素面或者是绳纹瓦当,但已经有从青铜器上演化而来的兽面纹瓦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饕餮纹了。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战国时期,各诸侯争雄,各自为政,因而各国所用瓦当多富浓厚的地方特色。这里主要展出了:如齐国故城(今山东临淄),树木双树纹瓦当;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的饕餮纹瓦当;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动物纹圆瓦当。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当到了汉朝,尤其是经过了“文景之治”时期以后,国力空前强盛,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瓦当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大量出现了文字瓦当,以篆书为主,文辞藻丽、书法隽美。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千变万化的图案瓦当更为精美,更具装饰性。使瓦当艺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顶点,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一进门所展示的四个巨型瓦当:大飞鸿瓦当、蟾蜍玉兔瓦当、益延寿瓦当、长乐未央瓦当,以及后面要展示的四神瓦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势力割据和频繁的兼并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瓦当也如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这一时期的纹饰艺术的逐渐衰落。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繁盛,莲花纹瓦当成为隋唐时期瓦当纹饰的绝对主流。如果你经常游览寺院,就可以看到每一座寺院,无论建筑还是佛像的底座,以及各处的浮雕,莲花纹是最多的。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宋代以后,虽然瓦当纹饰如落日余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瓦当的质地上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大量的琉璃质地瓦当。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从小小的瓦当上,就可以看出国力的兴衰,科技的进步,这也是研究瓦当的一大方向。

在“砖”的展区,主要展示了秦砖和汉砖。一件件精美的古砖,可以看到秦汉两代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剪影。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秦砖在学术界被称为 “铅砖”。为何被称为“铅砖”?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秦砖烧制技术上非常成熟,火候较高,呈青灰色,质地坚硬,叩之清脆,断之无孔,因此被称为“铅砖”。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尤其是一些有文字的秦砖,更是难得的宝物。大家都知道有铭文的青铜器和没有铭文的青铜器的价值差别,同样有文字的秦砖和没有文字的秦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犹如青铜器上有铭文一样价值连城。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秦砖的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等图案,还有一些游猎和宴客等画面。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展出的还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空心砖。

从秦砖的展出中还可以学到:砖的出现晚于瓦,砖最初使用可能非砌墙或者铺地,而是用于檐墙角下的防水砌面。砖用于大面积铺地、砌墙,则见于秦始皇兵马俑坑。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在文字瓦当展区:

文字瓦当按当面字数可分为一字瓦、二字瓦、三字瓦、四字瓦和多文字瓦,其中以四字瓦为多。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文字瓦当根据其内容可分为:宫殿类、官署类、陵墓类、祠堂类、记事类、吉语类、类杂等七大类。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汉代文字瓦当的拓片也是千金难求的,正是因为汉代瓦当上面的文字多以篆书为主,篆书中又有鸟虫书、龟蛇体等。这些精美的文字瓦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文字艺术世界。在小小的当面上,用简单的文字,运用各种各样的流线,既表达出了思想,又展示了文字艺术,更体现了形式和装饰的美感。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齐燕瓦当充分展示了齐国和燕国的地域文化特征,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融合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一幅幅和平氛围和人们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这里还展出了汉代四神瓦当,因为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发现了同样的款式的“四神瓦当”,说明这几个瓦当也是国宝级的。

在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被奉为镇卫四方、驱除邪恶的神异动物,常用于建筑物上并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四神瓦当”的使用级别比较高,一般的民宅是不允许使用的,也就是说只能在国家级的建筑物上使用。多用于皇宫的宫殿上,用于驱邪镇宅、保佑社稷江山永固。运用夸张和变形的造型手法,对传统神灵进行形象的升华和再创造。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在贴片区和瓦范区,展出了用于贴在墙上或者屋檐上的贴片,现代的贴墙用的瓷砖,应该是由此而发展来的吧。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游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3000多块秦砖汉瓦,从西周到明清

瓦范是用来制作瓦当的模具,真佩服任先生能够收藏到这样的东东。在其他的博物馆里,能够展出钱范也是有一定级别的博物馆了。

结语:

从小小的瓦当上,可以了解到从西周至明清我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科技的变化。

秦砖汉瓦,在考古界、历史研究上也有一席之地,这里并非是一堆破砖烂瓦,而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延寿   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   瓦当   拓片   篆书   铭文   纹饰   蟾蜍   玉兔   西周   陕西   西安   明清   展区   时期   文字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