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仙都写生记

图文:唐鼎华



1、又去写生了。写生是画画人最为喜欢的“劳动”之一,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大伏小暑,到青山绿水之间,去用笔墨耕耘出那眼前一小块又一小块的“田地”,去收获城市里没有的那份“亲切”是最为惬意的事。另外,暂别“小家”和兄弟姐妹们来写生基地组成一个“临时的大家”,不管是短短长长多少天,人人期待着每次的重新“欢聚”,让身心获得新的快乐与满足。


这次,我们是到仙人荟萃的地方一一缙云仙都汇聚。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2、仙都,浙江山区里如画般的地方,被大伏里炎炎的烈日照得发亮。一群画画人,松松垮垮地在树荫下东坐两个西立两个,“胡言乱语”调侃着你我昨晚酒醉后的疯癫与囧态,嘻嘻哈哈中纳着那一分山里的清凉。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3、闷热的暑天,一个个脸上、身上的汗水还在不断地渗出来,一会儿功夫,深色汗衫就起了盐霜。几个嘴里刁着香烟的兄兄,飘出的烟雾模糊了他们乱蓬蓬的头发。一边的画板还夹着没干的画稿,油彩的香味混杂着身上的汗臭。还好!一阵凉风便吹走了。


两个女画家为了防晒,从头到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年轻的一个眼睛下围着三角形的面纱,隐隐约约地透着秀气的轮廓,米色的竖条纹连裤装衬托出其曼妙的身材,一躬身,曲线似流水般的和四周的美景相融在一起。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4、眼前的一条溪流叫好溪,拦腰有座由石块搭建高出水面一米左右的“细长桥”,一根根竖着的“桥墩”支撑着一条条横着的“桥梁”,看上去像一排石栏杆,安安静静地横躺在水面上,由岸的这头延伸到岸的那头。这条几十米长的“水上小路”,以前是为了方便山民从这个村到那块田,再从那块田回到这个村。因桥面窄,它只能供人和牲口行走。


牵着牛扛着农具走在这座细长桥上,搭配着背景的青山和青山的倒影,是典型的山村田园式形象。现在帮着耕田的牛由机器替代了,牛退居到棚里产奶或成了没事干的肉牛。还好,每周有两次老农牵牛走桥的表演,还原了山村的美景。


呆看着好溪,心想:细细的长桥是否阻当了好溪的流动?也许是好溪要在这里息一息?一边的水静得似镜子一般,倒影着青山树木还有蓝天白云。偶尔,一群鸭子游去,泛起一片漪澜。另一边像是休息好的好溪要紧走路,精神抖擞地从细长桥下蹦蹦跳跳地向下游而去。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5、下午休息了一会儿,大家沿着好溪寻找画画目标。阳光下,溪流边一片金灿灿的卵石滩,有几棵柳树倾斜着身姿让柳枝更婀娜。树在山风的摇动下送来阵阵凉爽,枝头上知了不知疲倦地唱着它的山歌。一位兄兄架好画架,开始动笔前,打开了自带的音响凑热闹。不远处,另一个忘我画画的兄兄,恍惚中询问:是不是还会有广场舞?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6、一队蚂蚁从树根往树干上爬,在忙碌地搬家,两只蓝色的蝴蝶停停飞飞,不知在寻找着什么。坐在树荫里的画迷、画痴们,眯着眼睛判断着下一笔的走向与色调的深浅,一笔又一笔沉醉在作画的乐趣中。


我们和大自然和和美美地在一起时,却不知不觉地遭遇到一种叫“小咬”的虫子的偷袭。当感到身上痒得难受时,几个被咬得厉害的兄妹颈脖上、手臂上,点点“红包”成了另一种赤豆棒冰。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7、汽车带我们进山了,隧道似山肚子里的肠子,暗呼呼得映衬着一盏盏由大到小连成一线的照明灯。车钻山洞进山村,比走盘山公路要快许多,但两边的风景就看不到了。出山洞又进山洞,间隔的瞬间忽然开朗,偶见一座满太阳能板的山头泛着天光,好有气派!


这天,要去岩下看石头村,还是要上盘山公路,路两边总会有一闪而过的夺眼的风景,没有时间停下来,车一个弯又一个弯地往上爬。


到了石头村村口,一家杂货店和零星小摊放着各种土产:竹篮、笋干等等,一边是一瓶瓶的豆腐乳,说这是山中顶级的美味。又见篮中一种黑色粗大的长豆,造型蛮吸引人,于是拿在手中把玩,山民说这宝贝是通便排毒养颜的。来山里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山中的“美”靠口口相传外,还要借这些山珍去感受。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8、对画画人来说,石头村里石头垒砌的房子应该是主角,可眼前豆腐乳却很抢戏,窗台、矮墙上瓶装的豆腐乳一排又一排地展示着,一只只红色的瓶盖不是花朵胜似花朵,点缀着夏日的石头村。另外,豆腐乳的胚胎是一块块小白豆腐,它们被放在竹编的铺板上沥干,再通过太阳照射后发黄、发酵;只见石头村里桥头、晒场、屋顶上好多整齐漂亮的白点点闪烁着银光,近看就知道是被晒的豆腐。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9、山中石头多的是,这些不要钱的建筑材料,造就了石头村。造房子就地取材,是山里人必然的选择。造石头房子,一般砌房门框、窗框、墙角用见方的大块头石,也用砖块,墙面大部分用大的卵石,垒砌时编织成一排排横放的人字形,一块块石头上下左右层层连接,像图案般很有趣味。现在山民有钱了,石头房子用上了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护栏等。加上空调、水箱、圆形电视天线、铁烟筒、玻璃钢的落水管,过去与现代、新与旧冲突又协调。那些葫芦、丝瓜、扁豆、凤仙花,还有土狗、草鸡,仍然坚守在房子的身边,老朋友了。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0、走进一家石头房,发现了一架七十年代木制的扬谷风机和一台脚踏的舂米机,怪模怪样的,傻傻地呆在墙角。这些电影中见的现在碰到了,有点穿越时空的稀奇。对视中自问:这些退出舞台的老农具没有劈了当柴烧?不!这是一份念想,它凝聚了多少不会消失的情感,有秋收的喜悦和过年的快乐!尤其是我们这代人。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1、这次上戈劄村,山路窄,我们的汽车开不进去,来了几辆小车接我们上山,转啊转,盘山公路只能这样螺旋式的上升。窗外,满目的翠竹绿油油的一片,远处一抹青山衬托着点点红色的瓦房,空间越来越开阔。女向导跟我们说“你们春天来,山里更漂亮”。


开车的原先都是山民,他们下山后通过奋斗,变成有车有房的“城里人”。但他们思念着山上的父母,留恋着春天的家乡,当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杏花盛开时,他们会开车带着朋友过来看看这里的世外桃园。


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一边是挂满了果子的杏树累弯了腰,另一边是半露着脑袋的西瓜安睡在田地里,一阵云气在脚下飘过,不知道是到了仙景,还是成了仙人!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2、一曲节奏舒缓的音乐响起,不是广场舞的前奏哈!长笛的音色和这里的情境协调,感受也一致,好听。画画的又开工了,画了几十年的画还是没画够,要把刚刚那份感受用笔一吐为快。


女同道采了几只麻点黑皮梨,女向导也拿了一袋红绿相间粉嘟嘟的桃子,她们一起往我们这边走来,“尝尝甜美的水果”。女向导要把家乡“美”的点点滴滴分享给我们。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3、这天是在女向导家吃饭。看:二进的黄泥红瓦房,没有马头墙的造型,方正简洁。门前搭了个凉棚,棚下竹椅上坐着等吃饭的几个兄兄,一边牵挂着丝瓜,瓜藤上的小黄花笑盈盈地。见用竹子引下的山泉水,“冰”着一池的啤酒,还没入口就有一股清凉舒心。


“开饭啦!”进客堂间,圆桌上放满了菜:笋干烧肉、炸土豆、蘑菇炖鸡、香干炒鸡蛋,老烧豆腐等等,纯山中的味道。饭间,“多吃点!”山里人的热情就在这一句连续讲的三个字中和不断地给我们加菜的做派中,朴实、亲切!画画的兄弟姐妹们在“感情深一口闷”的酒兴中享受着无比的快乐!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4、我们每天还是要回到仙都。我住的民宿一楼是多功能厅,厅里有卡拉OK。这天几个兄兄喝了点酒,带着些醉意点歌嚎叫一通,“哥哥妹妹”的几句也情到深处,唱的好听的,味道足的大家同声叫好并鼓掌赞赏!另一边,大条桌上几个兄兄挥毫泼墨!兴致很高。出来就是放飞自我,图个快乐。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5,这几天,我们一早便去离民宿不远的缙云烧饼店吃早餐。早餐有四个套餐供自选,名气最大的是一号餐,即缙云烧饼,和烧饼搭配的是小馄饨和鸡蛋。烧饼外观没有什么特别,金黄的正面撒了些白芝麻,反面有少许烘焦的疤痕,和普通的大饼相似;制作的工艺也是把饼坯贴放在大的桶炉中烘烤,过一些时间用长长的火夹取出来。


新出炉子的烧饼冒着一股香气,吊人胃口,咬了一下,哇!满口好味道。馅料中有肉,有梅干菜,还有什么猜不出,咀嚼中体会着什么叫作“缙云美食”。


吃早餐一般会在店堂外的露天餐吧,要一个餐号再选一张桌子,会由服务员送餐过来。等候中,鼻中畅快地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耳中倾听着树枝上小鸟叽叽喳喳的歌声,眼中美美地观看着面前遮阳伞下那三二个俯仰之间曲线玲珑的MM,新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了。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16、一天,晚饭中听到外面有锣鼓声,放下筷子往门外走,见饭厅隔壁有个露天戏台,刚开始闹场,闻声而来的观众赶紧落座。有个会十不闲的在演奏二胡,面前架子上放着唢呐、锣鼓等十种不同的乐器。看了一会儿,返回继续吃饭,吃好后再去看,原来是一出当地的婺剧,又看了一半越剧后起身回民宿。


夜晚,一轮圆月挂在天空,黑压压的建筑与树木、投影混合成了一个陌生的形象,点点的路灯照亮着树顶上一片片的叶子,浓黑的树影又淹没了三三两两的行人。“老师!”,背后一声招呼,回看是一个民宿的女同道,一起回走的路上高兴地同感:出来写生真的有意思,也感叹时间过得飞快。


一转眼,仙都五天写生结束,大家还没过瘾就要回去了。买了几只缙云烧饼,回去慢慢回味吧。


2021年夏月修改于听雨斋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唐鼎华:《仙都写生记》

唐鼎华,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现为江南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无锡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


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

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并播放了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一一记画家唐鼎华》;

2003年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

2004年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感受与语言》;

2006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

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

2008年在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

2009年在常州书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

2014年美术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版《中国画欣赏》;

2015年“做年様”“梅花糕”“水偶戏”女子盆汤”入选全国首届插图展;

2017年《红军长征故事-女红军故事》入选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2017年《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

2018年《吉祥如意》获省“继往开来”画展优秀奖。

2018年《洛神赋》入选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2019年《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2019年《童年的货郎担》入选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缙云   连环   青山   豆腐乳   盘山公路   山民   无锡   画展   架上   烧饼   山里   向导   石头   房子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