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世间“灵药”| 阿司匹林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阿司匹林是历史上最基本的、用途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多数人头痛或者发烧时都会首先服用阿司匹林,然后再去看医生。

在阿司匹林出现后的100多年间,全世界的人服用了超过10亿片。它的治疗作用被不断发现拓展,近年来又在治疗风湿病上大显身手。

乙酰水杨酸的研发

公元前1000年,人们就知道将柳树或桦树皮磨碎,其粉末能够轻微缓解疼痛。

1851年6月,法国医生莫里斯•迪凡找到化学家查尔斯•哈特古拉,希望他改变病人依靠“咀嚼树皮”减轻疼痛折磨的现状,研制出一种现代的疗效显著的镇痛药方。

哈特古拉建议直接使用水杨酸(柳树皮中的一种活性成分),但是迪凡认为水杨酸太可怕,它严重刺激口腔和胃,对病人而言它比病痛本身还要危险。

哈特古拉则认为,既然水杨酸是具有镇痛疗效的,那么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种方法来抵消水杨酸的副作用。

为此,哈特古拉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寻找能够抵消或缓解水杨酸强烈副作用的方法。他在水杨酸中加入200多种不同的化合药剂并进行实验,却毫无结果。

1853年初,哈特古拉听说一位年轻的英国研究员用碳链分子作实验,创造分子并把它们添加到现有化合物当中,这一过程称为乙酰化作用。

哈特古拉用水杨酸实验这一过程。这一过程缓慢而精细,但最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哈特古拉把研制成功的碳链分子命名为乙酰水杨酸(乙酰化的水杨酸)。

这种新的化合物对头痛有着惊人的疗效,两名病人在实验过程中疼痛减轻了,却没有任何强烈的副作用。

尽管如此,哈特古拉发现制造乙酰水杨酸的过程非常艰难,速度也很缓慢,难以进行商业生产。因此他最终搁置了的进一步研究。

话说世界系列:世间“灵药”| 阿司匹林

法国化学家查尔斯• 哈特古拉在阿司匹林发明的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他从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对水杨酸进行乙酸化的试验中得到启发,首先把成功获取的碳链分子命名为乙酰水杨酸,并指出了这种新的化合物对头痛有着惊人的疗效,且不会出现强烈的副作用的功能。这对后来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赫夫曼发明阿司匹林具有极为直接和重要的指引意义。

阿司匹林的问世

在哈特古拉研发出乙酰水杨酸整整30年之后,1894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了给患有风湿病的父亲寻找镇痛药物,偶然发现了查尔斯•哈特古拉关于用乙酰水杨酸做实验的论文,于是试着重复哈特古拉的早期工作。

1894年,由于已经有了新的处理技术,查尔斯•哈特古拉几乎无法实现的过程对于费利克斯·霍夫曼来说已经相当容易。

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第一次合成了乙酰水杨酸构成的主要物质,并毫不费力地制造了一大批乙酰水杨酸,成功地减轻了父亲的痛苦。

这样,乙酰水杨酸作为现代镇痛药正式问世了。

乙酰水杨酸发明之后,拜尔制药公司从费利克斯•霍夫曼那里购买了其生产权,1898年正式上市并运用于临床。

1899年注册商标为“阿司匹林”,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广泛使用后,人们又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于是现代医药化工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虽然哈特古拉缓解了乙酰水杨酸的副作用,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还是会对一些病人的胃产生刺激。

20世纪70—80年代,一大批替代性镇痛药物(非阿司匹林)涌现出来。

之后,阿司匹林的使用开始逐渐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到2015年为止, 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话说世界系列:世间“灵药”| 阿司匹林

人来最初发现咀嚼柳树或桦树皮,或者用其煮汤饮用,可以达到解热镇痛的功效,但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直至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由此解开这个千年之谜。后来,爱德华•斯通还发现白柳树皮可以替代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

阿司匹林功能的延伸

然而,随着医药界对阿司匹林功效的深入研究,阿司匹林又不断焕发出新的治疗作用。

它能够抑制血液凝固,维持心脑供血,现在许多成年人每天都要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作为抗凝剂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几率和发病强度。

近代研究还表明,定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保护神经免受损伤,有助于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

所以,阿司匹林作为镇痛药物的角色虽然已经逐渐削弱,但是作为预防药物,它重新找到了有价值的广泛用途。

阿司匹林对癌症的预防作用提升了这一药物的重要性。

2014年8月6日,英国科学家对可靠研究数据得出结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减少患上或死于胃癌、肠癌等的几率。

玛丽皇后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减少了30%到40%的肠癌、胃癌和食道癌病人的死亡率。

在减少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死亡率方面,阿司匹林也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这些研究还发现,至少得坚持服用阿司匹林5年以上,才能看到积极的影响。

在医学界,是否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直是一个争议激烈的问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副作用包括胃出血和脑部出血,而且年纪越大,内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进行这项调查研究的科学家把内出血等副作用考虑进去后,建议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定为十年。

但科学家同时警告说,服用之前须征得医生的同意。

知识链接:阿司匹林发明者之争

阿司匹林是由著名的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先生产、上市销售的,这一史实无人质疑。

然而关于“阿司匹林究竟是由谁研制成功的”这一问题的确有过争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是费利克斯·霍夫曼。

然而,2000年底,英国伦敦一所大学药物部副主任沃尔特•斯奈德在几经周折后获得了德国拜耳公司的特许,查阅了该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揭开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

据斯奈德撰文介绍: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是在当时知名的化学家、同样为拜耳制药公司工作的阿图尔·艾兴格林博士的指导下,才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并且霍夫曼是完全采用了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在阿司匹林投产后,在1908年离开拜耳药厂之前,还成功开发了另外几种药品和新材料:乙酰纤维、乙酸酯丝和乙酸酯安全膜。

因为艾兴格林是犹太人,他在1944年被纳粹抓进了集中营,14个月后才出狱。

1944年,他在集中营里写的一封信中首次提到是他授意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目的是想获得一种不像水杨酸钠常伴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但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纳粹疯狂迫害犹太人的背景下,纳粹统治者当然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中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承认霍夫曼一个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实际上,霍夫曼活到1946年,但他从来没有就发明阿司匹林的真相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因此,斯奈德的这一揭露,终于还原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相。

话说世界系列:世间“灵药”| 阿司匹林

1898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这就是医院里最常用的药物――阿司匹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阿司匹林   纳粹   格林   水杨酸   化学家   乙酸   发明者   乙酰   灵药   德国   柳树   副作用   药物   病人   世间   过程   发现   系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