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到东郊烈士陵园,我常常凝视着小红军墓发呆

在小学期间,我们会定时在老师的组织下,到武威东郊烈士陵园扫墓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是挂在墙上的马步芳的杀人马刀;二是一座座红军墓,尤其是小红军墓,墓碑上的人物介绍——很多都是十三、四岁的小红军,陕西和江西籍相对较多。

关于马步芳这个杀人狂魔我不想多说,反正就知道他死在了异国他乡,临终不是不想踏上故乡的土地,而是被迫滞留在沙特,回不来了,最终成了孤魂野魄。

对小红军墓,每一次扫墓我都久久不忍离去,有真实姓名的墓碑非常少,也有写着:“山娃,出生于江西,13岁参加红军,曾给地主放过羊---”,或:“姓名不详,14岁,陕西,在某地作战时牺牲”。 已经有很多年没去了,只记得当时常常盯着小红军墓在想,为什么这些墓中的小红军战士牺牲的如此壮烈,却没有被大家推崇为人尽所知的英雄?他们是否知道在他们牺牲后,红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是否知道后人称他们为先烈?当他们面对马匪的屠刀时,他们害怕了吗?

现在想想,其实当时用不着有这些疑问,看看他们牺牲时的描述,就知道他们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小好汉!他们在那个文化科技素质水平不太发达的时代,就已经身怀大义、慷慨而不折了!他们已经知道,他们的牺牲是在为后人,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继承了什么?我们可曾经常想起这些?我这个在烈士墓前经常遐想的人,现在都觉得快把他们忘记了!无论以后经济多么发达,国人的“魂”绝对不能丢,否则一切均无意义。而时间久了,年代远了,丢了“魂”的国家迟早也还要面临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烈士陵园   东郊   红军   沙特   马刀   孤魂   屠刀   先烈   大义   陕西   江西   战时   墓碑   牺牲   小时候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