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院士再创里程碑,又在量子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中科大院士再创里程碑,又在量子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中科大院士潘建伟

提到量子力学,普通人难以去理解,因此量子学也是一门非常神秘的学问。不过中国却有一群科学家整天研究这些神秘的学问,并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连战连捷。 近日,中科大传喜讯,中国在量子领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伟与多位院士再立新功。

据中国科技大学网站8月27日消息,中科大院士潘建伟等人在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下,经过多方验证,终于在国际上首次在关闭定域性、测量独立性以及纠缠源独立性等漏洞的基础上,实验实现了对量子网络中的二元隐变量理论的实验检验,为量子网络中量子非定域性的实验研究以及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论。

何为量子非定域性呢?在传统物理中,任何物理效应都不可能以大于光速的速度传递,这便是满足定域因果性原理的原理。而在量子世界中,处于纠缠态的体系中,粒子间的相互影响是可以超光速的,这也就是量子非定域性原理。

中科大院士再创里程碑,又在量子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科学家们发现,两颗量子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如同“心灵感应”一般,1964年,科学家贝尔提出了利用“量子纠缠”来进行信息传递的实验,也就是“量子通信”。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把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而量子传输的最大特点就是快,科学家们甚至提出量子间存在超光速的联系,而这便是利用量子非定域性原理。对于量子通信技术而言,该技术是一大热点。而对于中国科学而言,新技术的突破让我们再创量子新的里程碑。

对于普通人而言,潘院士的理论都是晦涩难懂的。量子力学作为发展超过一个世纪的科学,至今仍然位于科学巅峰之上,一般人对其理论著述都很难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要弄清楚其原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就有这么一批科学家,在常人难以理解的领域做着突破,为揭开量子力学的一个又一个“神秘面纱”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而有着“中国量子力学之父”头衔的潘建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中科大院士再创里程碑,又在量子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作为国际顶尖的量子科学家,潘建伟为中国在量子力学领域收获了不少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就在本月初,潘建伟院士与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椭圆微腔耦合实现确定性偏振单光子的理论方案,并在窄带和宽带两种微腔上成功实验实现了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单光子源,为中国量子领域多项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而且几乎同时潘建伟院士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塞林格小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维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而这也将为发展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科基础。

因此也有人惊叹,潘院士在量子领域连战连捷,拿下的多个国际首次,如此之效率,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而这也得益于中国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视以及对人才培养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使得中国的高新技术竞争力越来越强,也可以去创造更多的奇迹。(子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量子   院士   连战连捷   奥地利   偏振   领域   量子力学   光子   光速   高新技术   里程碑   中国   科学家   原理   成果   理论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