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番话无疑是《道德经》中最具公愤,也是争议最大,被曲解最多的一番言论。因为乍听之下老子似乎是将人比做狗,换做是谁心里都不会舒服。但老子的本意是说天地不需矫弗,不需要矫正行为失衡的“仁”治。只会顺其自然的将万物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如同草扎的狗(刍狗),祭祀的时候高高在上,受众人顶礼膜拜。平日里却只是默默无闻的柴火、草芥。同理,圣人治世遵循此法,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而此理源于《周易·彖传·乾卦》中记载的天地德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何为性命?

天命谓之性。

何又为天命?

上天赋予人的使命。

“天命谓之性”是说,上天会把使命赋予合适的人,如孟子的阐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只有合适的人,才能完成与之匹配的使命,否则心志不坚定,遇到些许挫折就轻易退缩。身体不健康,无法承受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缺乏承受力,性情暴躁。或没有独自面对的担当,性格懦弱。没有直面失败的勇气,一旦失败就无法再起。又不知学习反思无法进步,这样的人注定完成不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神圣使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同理,《论语·颜渊》中齐景公问政孔子,询问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回答说君王要有做君王的样子,臣子也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儿子也要有做儿子的样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此国家就能治理好了。孔子说的同样也是《周易·彖传·乾卦》中“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德行与职位相匹配的问题,否则德不配位,必遭其殃。只不过孔子的治世理念与老子不同,老子讲求顺其自然的不言之教,认为人性必须通过自该如此的因果教化才能改正有违自然平衡的行为。而孔子讲求有为的言传身教,看到哪些行为有违中庸,既有违自然的平衡之道,在出言教化的同时以身示范。因此孔子教学有四不说原则,自己不清楚与做不到的事情从来不教授给学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孔子评价穷奢极欲楚灵王时说:“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认为楚灵王身为一国之君欠缺克制自身欲望平衡性情的能力。也因此,孔子说仁从无定理,看到不仁慈就说仁是恻隐之心,看到不勇敢就说仁是勇者不惧,看到不聪慧就说仁是智者不惑,看到无法自制又说仁是克己复礼。总之有违中庸的行为热心的孔子都会出言教化,王阳明也说圣人之言如因病发药,治疗不同的病自然会有不同的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老子则认为人性必须通过自该如此因果教化才能真正改正不恰当的行为,如赌博人如果没有受到赌博带来的恶果,每次输了钱家里都帮着补救擦屁股,这人指定改不掉赌博的恶习,因为溺爱他的亲人扰乱了自该如此的自然规律。同理,言而无信的人如果还没有受到言而无信带来的恶果,只会继续言而无信下去。直到有一天众叛亲离没人再相信他任何一句时,他才能体会得到“人无信而不立”的金玉良言。因此老子主张行不言之教,让自该如此的自然规律去教化世人,让世人在“困知勉行”中不断进步,并在孔子问礼时这样劝告执着于言传身教的孔子:“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的大意是说,你(孔子)天天喊着他人这里不对,哪里不好只会适得其反。人只有撞了南墙才知道什么是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简单的说,老子认为行为只有得到与之匹配的结果时才能起到教化的目的,佛陀也说不昧有因果,不要轻易扰乱因果循环的自然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这时您一定会质问,如何能证明自然规律是平衡?简单,公式如何表达平衡?使用一个数除以另外一个数,结果得1便是平衡,如“a/b=1”。

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公式又是什么?开普勒行星定律“T2/a3=1”。而近代自然科学对开普勒行星定律已有了全新认识,开普勒常数K恒等于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那什么是T?天体力学中时间表示,行星轨道公转周期。

什么又是a?天力学行中的空间表示,行星轨道半长轴。

阳与阴的原型又是什么?天与地。

天地又是什么?古往今来曰宇,上下四方曰宙,以喻天地。《庄子》《淮南子》《文子》《尸子》等先秦古籍早有记载,天与地,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空间与时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这时您一定又会追问,即便如此,也无法证实易学理论中存在平方与次方运用。

如果这么认为只能说您枉为龙的传人,《说卦传》早开篇便有记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看清楚了吗?天,空间,开普勒行星定律中用以表述空间距离单位的行星轨道半长轴a,使用三次方(参天);地,时间,开普勒行星定律中用以表述时间距离单位的行星轨道公转周期T,使用两次方(两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至于次方在古学中记载的证据,则更简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总听过吧?那什么是健?对等对称,次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最最关键的一点,曾经失佚的象数文化“倚数”如何运用?《皇极经世书·天地河图全数》中有答案,我这里真的不能说,说了不是被骂成神棍就是被拒绝发表,这篇文章能不能发表得出去都是个未知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圣人   孟子   周易   孔子   天地   言而无信   次方   自然规律   行星   因果   定律   轨道   万物   老子   使命   合适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