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畅想——大脑再造宇宙

生命从哪里来,生命无疑从宇宙来。宇宙孕育了生命,生命也应承载和携带着宇宙的信息,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那样,谁孕育的生命,生命里就有谁的基因,就有谁的特征,就一定带有谁的信息。

古往今来,宇宙在人们的认知中,就是物质的,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V2可知,宇宙中的一个个星球,其实质上都是"能"的堆积场。宇宙中的能首先是恒星释放出来的,宇宙中有了能的释放,宇宙便动起来,但是这种动本应是杂乱无章的,决不应是有序的,而现实的宇宙,不但是有序的,而且还严格地遵循一定的法则运行,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某种能量场的作用下,它的运行受到了某种约束。

宇宙的运行无疑是很复杂的,就银河系而言,首先受某能量场的作用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星系团,再就是恒星释放能量,黑洞吸收能量,这就形成了向着黑洞方向强大的能量流,由于中子星等天体的阻隔,就形成种种涡流,在种种能量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大星系的运行得以平衡。今天的人类完全知道了在银河系中,恒星系在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在恒星系中,行星在绕着恒星转,在行星中,卫星在绕着行星转。这其中最终极的原因是什么呢?最终极的原因就是宇宙的一切运动都是能量场决定的。不同的能量场决定了宇宙间不同的运行姿态,宇宙间大小不同的能量场,就促成了宇宙运行的千姿百态。而能量场不是一个大模块,再大的能量场也是由极微小的能量子组成的,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所以造就宇宙千姿百态的运行图景的终极因素就是"能量子"作用的结果。

这种严谨的宇宙运行规律,把它译成人类语言即是,在我这个大星系团内,你们所有的恒星系都要在我指定的区域内,按我为你们各自规范好的运行轨道,按我为你们各自规定的运行周期,环绕我银河系中心运行;在恒星系中,恒星又告诉自己的行星,你们要按我为你们各自规定的区域,规定的椭园轨道,规定的运行周期,规定的磁极夹角,以我恒星为中心,在单位时间内等面积的环绕运行;行星又告诉自己的卫星要按我为你们规定的各自区域,各自轨道,运行周期……环绕运行。宇宙总是分分秒秒的踏着给定的步调节奏运行。

宇宙并没有这样对你说,但它不是在用严谨的运行事实向你这样表达吗?而宇宙向你表达的这千姿百态运行方式的背后,就是一个个大小不同的能量场,也就是说不同的能量场有着不同的运行方式,不同的运行图景,反之,不同的运行方式或不同的运行图景它的能量场也一定不同。

一、"意识"是信息能量团对大脑刺激给大脑造成的幻觉

日常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幅幅图像,其实是一束束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帘,通过眼睛传进了大脑,光是有能量的,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因为一幅图像传到大脑里的是一束有能量的光,我就把传入大脑里的这一束有能量的光,暂且把它叫作一个"能量团",又因为这个能量团是带有信息的,所以把它叫作"信息能量团"。一幅幅不同的图像就传入大脑里了一束束不同的光,由于图景不同,这一束束的光也一定不同,一个个的信息能量团也就不同,既然信息能量团是有能量的,它进入大脑就是运动的过程,由于信息能量团在运动,它就刺激了大脑,每一个信息能量团都是由无数的"能量子"组成的,涌入我们脑海中的每一组能量子都是由于它们的密度,波长,排列方式不同,对大脑的刺激不同,能量子对大脑的刺激象印刷人民币那样有轻重缓急之分,这样就给人造成了不同的幻觉,为什么说是幻觉呢?因为是一组组能量子在刺激大脑,本应给人的是一种感觉,如麻木等,但现实给人的却是一组组的图像,所以是幻觉。这如同人们看到的彩虹,它本是长短不一的光波,人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色,给人了一种幻象,所畏的"意识"它本是一组组不同的能量子在刺激大脑,给人的确不是麻木等感觉,确给人了不同的“意识`幻觉,就象照片和电影那样,电影就是照片在流动。一个个信息能量团流动了起来,于是人们感觉我不得了了,我有“灵"了,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灵动`一词,其实就是大脑中的信息能量团在运动罢了。"意识"的实质就是大脑的一种对信息能量团的密度、波长、排列方式的区分、检索、复制的功能。(信息能量团对于大脑而言,就是一组组有密度、有波长、有不同排列方式的能量子)人不仅眼睛可以接收光传来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形成信息能量团。

行星也接收能量团,所不同的是大脑接收能量团时要选择能量子密度、波长、和排列方式,以辨别不同的图景,行星接收能量团时不对能量子分检,齐刷刷的照单全收,所以行星接收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能量团,所不同的是,不同的行星接收的能量团的大小不同,人是一个个不同的信息能量团展示了千姿百态的图景,宇宙是以一个星系为一个能量团展示千姿百态的宇宙图景,甚至以一个大星系团为一个能量团展示极宏大的千姿百态的宇宙图景,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就是在大脑中再造宇宙的过程。人类什么时候在大脑里构建出一个超星系团了,人类至少也能跳出银河系。

二、"意识"的跃迁升华是信息能量团的增益聚合重组的过程与大脑再造宇宙

在探讨"意识"跃迁升华之前先探讨一下手机,都说手机是1940年开始研制,1973年4月3日首次通话,这就把手机研制,尤其是问世的日期向你介绍的精确到了日,对不对呢?你要是按常理这样去接受,那就只能在这个最一般的认知圈子里打转,永远也跳不出来。向你介绍的手机1973年4月3日第一次通话的问世时间是对的,但是1940年开始研制,至少是不准确的,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的呢?手机从人类萌发出智慧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研制了,人类以对一二三四有概念为标志,萌发出了“智慧",人类科学从那一刻起开始起航,尽管人类进化到了今天,人类还是"不忘"来时的路,人生总是从一二三四起航,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自然法则。经过数百年以至数千年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懂得了简单的加减,这样人类经过数万年漫长的发展,到今天的群论拓扑……在材料上,开始人们只知道世上有山有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不知道是怎样的巧合,发现某种石头还能炼出铁来,于是第一块铁、第一块铜、第一块硅、第一块……这所有的这些"第一块"在手机上都是不管用的,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更新迭代。经过数万年的发展到今天,合成材料、半导材料、加工设备、自然科学各门类、跨行业、跨学科、以至跨国界,才把一部手机制造出来。人的"意识"的升华也是这样,也需要逐步逐级的提高。

“意识"的一元升华,例如,让某人设计一个园林,他开始去采样,看一个园林,大脑里就有一个园林的图景,多个园林看下来,就对某种布局某些区块有好感,决定用在新建的园林里,于是坐下来开始设计新园林,原先采样得到的每一个园林图景在大脑里都是一个个信息能量团,在进行新园林的图纸布局时,就从他的大脑里的信息团里检索出相关布局方面的信息,整体或局部的复制出来,再画到图纸上,新园林的布局就完成了,再把所需要的局部信息从这些采样信息团里检索复制出来画在所规划的区块内,这样一幅新的园林图纸就完成了,设计者的大脑里也又有了一个新园林的信息能量团,这时大脑也得到了一次升华,这就是"意识"的一次升华,我把只有"园林"唯一元素的升华,叫作一元升华。这相当于在造手机中的"第一块铁"的第一次升级,比刚问世的第一块铁要有所提升。

“意识"的多元多层次升华。例如造大飞机,首先要有造大飞机的本领,大脑中要有足够的知识信息,这就要在大脑中建知识信息团,数学知识是不可少的,于是开始在大脑里建数学知识信息能量团,从一二三四……数列开始建(从一二三四开始学起)升华到加减、升华到乘除、升华到代数、升华到排组、升华到微分、升华到……大脑里的这个数学信息能量团通过反反复复的升华拥有了支撑造大飞机的海量数学信息,但是大脑里仅有这一门知识信息是无法造大飞机的,于是又在大脑里建物理学信息团,从静力学开始,升华到动力学、升华到分析力学、升华到流体、升华到流变、升华到气动、升华到……终于又把物理学这个信息团升华到了可支撑造大飞机的海量的物理信息,大脑中拥有了两门知识信息团,可以造大飞机吗?大脑里仅建这两个信息团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大脑里又建材料力学信息团、结构学信息团、复合材料信息团、化学信息团、热功、塑性、天体……等等学科的信息团,每个信息团都不同类,也都经过了反反复复的升华,每个信息团都拥有了可以支撑造大飞机的海量信息(我把这种多学科且每个学科都经过反反复复的升华叫作多元多层次升华,这如同造手机时手机里的数种元件,每一种元件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更新迭代那样)于是坐下来开始设计大飞机。例如,设计机翼,根据起飞重量调出数学信息计算机翼大小,调出复合材料信息选择材料,调出气动学信息确定机翼弧线,调出结构学信息……总之,在设计大飞机的过程中,几乎调用了自然科学所有门类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脑海中一个个的信息能量团,当飞机设计完成后,设计者也会有一个新设计的飞机信息能量团在大脑诞生,由于这个新生的飞机信息团在形成的过程中调用了数学信息团的信息,飞机信息团跟数学信息团就产生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飞机信息团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调用的物理学信息团的信息,飞机信息团跟物理学信息团也产生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飞机信息团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调用了气动学信息团的信息,飞机信息团跟气动学信息团也就有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调用了……关系,调用了……关系。这时你发现没有,设计者的大脑里,诞生的这个大飞机的信息能量团,其实是诞生了一颗"恒星",原来跟它有调用关系的所有单一门类自然学科信息团跟他都成了卫星关系(因为信息能量团是运动的,而且他们之间有联系,你就可以想象出它们在大脑里的图景)这就是意识的跃迁升华一一"智慧“。智慧的实质就是将大脑中碎小的信息能量团逐步的增益扩大信息量,进而合并重组的过程。(如同造手机时的“第一块铁"“第一块铜"……通过反反复复的升级更新成每一个元件,再组合成一部手机的过程。)“灵"的实质就是大脑在这一过程中的"动",也就是大脑中的信息能量团增益扩大聚合重组的运动过程,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灵动“一词,"识意"的升华是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没有捷径。

飞机按设计造出来了,管用不管用呢?要反反复复的试飞检验,看看哪里有问题。这是在检验飞机吗?这实质上检验的是它符不符合宇宙法则,因为所有的自然科学理论都是从自然法则中淬炼出来的,也就是按宇宙法则淬炼出来的,所以飞机的合理性、正确性应该由宇宙法则界定,是宇宙法则说了算,而不是设计师说了算,这不仅仅是在检验大飞机设计的符不符合宇宙法则,同时也是在检验设计者在大脑中再造的宇宙符不符合宇宙法则。(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是这样,在大脑中再造的社会也必须符合社会科学法则,如犯罪,就是因为大脑中再造的社会违背了社会科学法则。)由于大飞机的设计是按照宇宙法则设计的,设计者大脑中的大飞机信息能量团也就是宇宙法则造就的,设计者也就处在了按宇宙法则构建自己大脑的过程中,又因为所有的信息都以能量团的形式存在于大脑,而且是运动的,即大脑认识宇宙的过程就是大脑再造宇宙的过程。但要说明的是,今天的人类所掌握的宇宙法则,还只是沧海一粟,人类探索宇宙,将来的路漫漫。

三"意识“承载于运动中,运动被“意识"支配

例如,一辆车,为它赋能,他就动了,一直为它赋能,它就一直动,马上对它断能,它就立刻不动,再对它赋能它就再动,这就是说动与不动,是“能"说了算,"能"决定了"动",“能支配了"动",动时“能"一定在,"能"不在时就不可能“动"。而组成信息的又是一个个的能量团,更是一个个的能量子,所以"意识“承载于运动中,运动被"意识"支配,对于生命而言,有“运动"就一定有“意识"(即使是“物植人"也只是部分功能受碍)

科学的源头是"一二三四",宇宙的根本是”能量子",宇宙孕育了生命也对生命赋予了宇宙最根本的东西一一"能量子"。能量子也成了生命最根本的东西,能量子造就了宇宙千姿百态的图景,能量子也赋予生命了五彩缤纷的华章,能量子就是"意识的因子。生命既然是宇宙孕育的,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就帖切而准确。

四、生命的起动

要诞生生命,首先需要的就是生命因子。生命因子是不能动的,要使生命因子动起来(成活的生命)就必须对生命因子赋能,如肉生蛆、水果蔬菜粮食等生虫,还有旦种类生长都是在有了生命因子后对它们赋予了适宜的能的结果。能是阳性的,生命因子要接收能,他就一定呈阴性才能接收,生命因子得到了带能量的能量子,就开始运动,运动的生命因子的周围就形成了能量场,能量场呈阳性,于是又吸来了呈阴性的生命因子,形成共价后又补一个能量子一生二完成,照此二生四、四生八……生命就这样起动了。由于生命是运动的,又因为“意识"承载于运动中,运动被"意识"支配,(因为能量子是"意识"的因子)所以生命起动时的第一个能量子被生命因子接收的那一刻,“意识"就己经启动了。所以一切“旦类"、“种类"`、根类广义的讲首先都可以视为大脑,一切动物也都应该先长“头"。这时"意识"就开始"规范"运动了(即"规范“成长)这样的说法无论如何也没人信,这时的大脑的确"没起作用"但是,这时的大脑是按照宇宙法则对生命运动(成长)进行规范的,假如这时的生命真的能够说话,能够表达,我认为他一定能把他在腹中成长的全过程向你说的明明白白。现在他孕育成长过程没有用语言向你表达,但是他在严谨的这样做,如同宇宙运行那样,在用严谨的自然运行法则向你表达。

总结

大脑中的每一个信息能量团都是由不同密度、不同波长、不同排列方式的能量子所构成的,所畏的"意识"就是大脑的一种对不同的信息能量团的密度、波长、排列方式的区分、检索、复制的功能。大脑最初摄入的信息能量团相当于造手机中的"第一块铁"、"第一块铜"、第一块……这些"第一块"在手机上都是不能用的(大脑最初摄入的信息能量团一般显现在婴幼儿到少儿的科学启蒙期,这是“意识"的原点和起点)“意识"需要不断的多层次的升华重组,"意识"在升华重组中起作用,如同造手机时的那些"第一块",必须经过多层次的升级,反反复复的合成才能造出一个元件来,而后还要对N多元件进行各种组合,最后才把一部手机造出来。大脑中一个个不同的信息能量团就是撒在"大脑宇宙"中的一个个零碎的小星,需要象滚雪球那样慢慢的增益壮大,合并重组,形成大星、形成星系、形成星系团、超星系团……

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发明创造,是因为他的大脑被局限在了一元升华中徘徊,无法跃迁到多元的高层次,如同造手机,单一材料无法突破到合成材料,有的人的大脑突破了简单的合成,又无法突破较复杂的合成,有的人的大脑突破了较复杂合成,又突破不了超复杂的合成……这就是大脑的差异,这种大脑差异的实质就是,大脑中的信息能量团的增益、跃迁升华能力上的差异。

科学的源头是"一二三四",宇宙的根本是"能量子”。宇宙在孕育生命时赋予生命了宇宙最根本的东西,“能量子",能量子为宇宙展示了千姿百态的图景,能量子也赋予生命了五彩缤纷的华章。"意识"承载于运动中,运动被“意识”支配。对于生命而言沒有“意识“的存在,就一定没有生命的运动,有生命的运动就一定启动了"意识",因为能量子是"意识"的因子,所以广义的讲一切种类、旦类首先都是各自的"大脑",一切动物都应先生长"头"。

大脑认识宇宙的过程,就是大脑再造宇宙的过程。因为自然科学的所有门类都是从大自然中淬炼出来的,每个新发明,新创造,发明创造者在自己的大脑里都又新建了一个新发明,创造的信息团,而在这个新的信息团的创建过程中,又是全部或部分的调用复制了各个自然学科信息团的信息而建立的,即新的信息团是根据自然法则创建的,又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在大脑中运动的信息能量团且相互联系,所以大脑里的信息能量团的增益扩大、合并重组的过程,就是对大脑建立宇宙法则的过程,所以大脑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也就是大脑再造宇宙的过程。这也是"智慧"的真正内含。大脑再造宇宙是从小到大,从小星到大星,到星系,到星系团超星系团……

遵敬的朋友:生命的畅想不是严谨的1+1=2唯愿能够丰富朋友们的想象。

新视角,新观点【原创】于蚌埠

陈启贵

二O二一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星系团   大脑   宇宙   生命   图景   千姿百态   量子   因子   法则   能量   园林   意识   人类   过程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