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也是孝亲节?习俗活动不只普渡拜拜?一篇文揭节日背后故事


中元节也是孝亲节?习俗活动不只普渡拜拜?一篇文揭节日背后故事

“鬼月半夜不要吹口哨或敲敲打打 ,不要去玩水,否则会招来...”像这样民俗月禁忌还真不少,农历七月期间,许多从小听到大的习俗和禁忌,再度被提起。今天是2021年8月22日,传统中元节的日子,许多地方保留着欢度中元节的习俗,他们忙着准备普渡大拜拜(寺庙谢神或奠基建醮等重大庆典时所举行的仪式,民间多半同时宴请流水席)。但您知道吗,中国的中元节其实是结合佛教和道教文化,背后还有一段动人故事。除此之外,中元节还有很多禁忌,如果不小心误触,可能会惹上大麻烦![可爱]

中元节也是「孝亲节」,民俗背后有故事

在民俗说法中,农历七月俗称鬼月,故去的“人”们能够到阳间探望亲人, 而在七月半,也就是农历7月15日,是掌管地府的中元地官的寿诞,道教将这天称为「中元节」,是地府赦免亡魂之日,也是透过祭拜仪式悲悯亡魂的日子。佛教称中元节为「盂兰盆节」,也被说是「孝亲月」,在佛经里有一段「目莲救母」的故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莲,看到亡母在饿鬼道中徘徊受苦,因为舍不得母亲,目连想要盛一碗饭给母亲吃,没想到饭一入口就化做炭火,让人根本无法进食,于是目莲找到佛陀,恳求佛陀帮助母亲脱离苦海,但佛陀说,目莲母亲生前自私苛薄,罪孽深重,必须仰赖十方僧众,在农历7月15日这天准备百味五果共同祭祀,才能解救,就这样目莲照着佛陀的指示,成功解救母亲离开饿鬼道。这段感人故事让中元普渡大拜拜的文化流传至今,现在家家户户准备供品祭祀、作法、诵经,为孤魂饿鬼超渡。

中元节习俗多! 普渡、抢孤、放水灯、跳钟馗[灵光一闪]

中元节也是孝亲节?习俗活动不只普渡拜拜?一篇文揭节日背后故事

中元节习俗多,其中蕴含民间信仰的意义。

中元节这天,普渡有「公普」和「斯普」,公普是由地方庙宇主办,由庙方统一进行普渡,又称为「庙普」,俗称「拜七月半」,私普则是人们自己「拜门口」,在当天中午过后,在自家门口摆上普渡菜肴、水果、饮料、零食等,并在每份供品插上一枝香。

其他特色文化活动,像是抢孤,更是中元节的重要活动,因为这有「获神鬼庇护」、「驱赶流连不返的鬼魂」等意义。抢孤是在广场上搭起孤棚,高高的栈上头摆满供品与旗帜,棚柱上还会涂满厚厚的牛油,当普渡仪式结束时,大家就会爬上孤棚抢夺供品,危险性很高,但这就像是民俗上的体育运动,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其中也有凝聚向心力的意义。

放水灯、跳钟馗也是中元节的重要活动。放水灯是为了要告知溺毙水底的亡魂要上前享用祭品,据说水灯漂流越远越快,施放的主人越能得到幸运与庇护。在普渡结束时,也会有法师或道士跳钟馗,希望借由钟馗的法力驱赶孤魂野鬼,这时民众要赶紧回避,以免冲到煞气,惹祸上身,跳钟馗结束后,代表中元祭拜告一段落。

不只中元节的习俗活动有眉角要注意,就连准备普渡供品都暗藏学问,包含牲品必须完整一只,头尾要保留,像是整只鸡、整只鱼,而素食者可用素鸡、素肉祭拜,因为如果自行处理食材,去头去尾,可能会因此截掉“故人”喜欢吃的部分,免得麻烦缠身。[奸笑]

虽然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循传统习俗,也有民众在网络上发文大叹今年没有什么鬼月气氛,但了解节日和仪式背后的意义,会发现民间信仰背后蕴含的是祈求人们平安顺利的美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普渡   中元节   钟馗   中元   习俗   道教   饿鬼   供品   亡魂   佛陀   农历   民俗   仪式   节日   母亲   意义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