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的形成



从铁碳相图与晶体理论可知,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中的间隙固溶体以及存在的温区;奥氏体与铁素体这两个基本相存在的温区是热处理工艺使用的温区,渗碳体相以不变的组织存在于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整个温区,铁素体在加热过程中是如何转变为奥氏体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

奥氏体的形成


在Fe-Fe3C相图中,共析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经过共析点(同素异晶转变)S点时,发生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的相互转变;亚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在加热经过PSK线(A1)时,发生铁素体向奥氏体的同素异晶转变;而亚共析钢升温过PSK线,到GS线(A3)时,发生残留铁素体与奥氏体的转变;过共析钢过PSK线,到ES线(Acm)时,发生残留碳体溶解。A1、A3、Acm为钢在平衡条件下的的临界点。在实际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和冷却不可能极其缓慢,因此上述转变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实际转变温度与平衡临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加热时)或过冷度(冷却时)。过热度或过冷度随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通常加热时临界温度加注“c”,如Ac1、Ac2、Ac3,而把冷却时的临界温度加注“r”,如Ar1、Ar2、Ar3。

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必须高于晶体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S点,即723摄氏度,要有一定的过热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加热速度。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必须高于GS线(A3),要有一定的过热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加热速度;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必须高于ES线(Acm),要有一定的过热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与加热速度是晶体转变的外部动力源,而晶体要进行同素异晶转变的内因。

奥氏体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奥氏体   相图   渗碳   过冷   内因   生铁   临界点   高于   临界   晶体   热度   温度   速度   发生   热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