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围绕“家的幸福力”命题,一筑一事联合麓客,开展一场关于“未来幸福家空间”的生活方式研究计划。宅二三则作为研究执行方,将从5个维度、通过5个不同视角去记录、观察每个家庭可能带给我们的生活线索,并试图将这些线索整理成册,解锁一些新观点和生活可能——从家出发,看见对生活的启发。

在这项计划中,我们力求既能围绕设计角度,用专业性的知识解读幸福之家的样本,探讨未来居住空间的可能形式。也试图从城市发展、生活变迁的维度,触摸两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同”与“异”。

但我们并不会仅此止步。成都、重庆,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文化相似,两座城市紧密相连。单从地理上看,一则以盆地为主,二则以山川为题,形成向下“凹”和向上“凸”的地貌形态,我们从“家的幸福力”为起点,聚焦成渝两地更多与城市相关的领域,提出“凹凸双城记”,在未来将开启为期十年的研究计划。


上一期,我们溜进了谢柯、李友武、刘硕、大飞的私宅,通过观察和深度探访,在收获视觉惊叹的同时,发现了关于“家的治愈力”的一些秘密。这四个家庭不论是在空间设计还是在家居布置上,或是对家的理解上,都给了我们特别的启发。

这其中,有的是用空间装载回忆的“人情味”之家,有的是种满“四季变化”的植物园之家,有的是超大窗景的“落地影院”之家,有的是面朝阳光与院子的“黑色之家”。

当我们带着“无意识治愈”这个命题走进这些家空间时,除开巧妙的设计、舒适的家具、良好的采光和取景之外,我们发现那些真正治愈人心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房子、物品这些物质载体,而在于这些东西背后的,与家主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印记。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图源网络


建造一个家时,建筑师解决了“空间”问题,室内设计师解决了空间的“生存”问题,而在这个空间如何“生活”,就是家的主人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如苏格拉底所言,一幢令人的心灵游动其中的房子,是几乎不可能被建造的。那些硬装设计巧妙、软装设计充满小心机的家空间虽然很好,但有时候设计并不是让家变成“家”最重要的原因。容得下家人、承载得下珍贵记忆、由主人自由定义的家才是可以“治愈人心”的家。


01

奇形怪状的“小物件”,

拥有治愈主人的超能力。


现代建筑实现了集合住宅大发展时代为普通人盖房子的任务,但没有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正如墨西哥建筑师Luis Barragan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的感慨:“现代建筑已然放弃了美丽、灵感、平和、宁静、私密、惊异等主要来自情感的语汇。”

找回情感,不一定建造多么现代高级的住所,而是要找到能打通个人情感的那一处。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图源网络


城市从不缺少奢华的住所,但是具有幸福感及生活气息的房子却不多见,每一处“家空间”,都诉说着各自家庭的故事。

家里的每一个小物件,都来自主人或“精心”、或“随意”的摆放,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关于家的格局、面积、风格等统统都退居次要了,只剩下一种时光流逝的印象,一些被房屋吸纳进去的生活痕迹。

在我们探讨的四个家庭案例中,尚壹扬建筑设计创始人谢柯认为:在一个家建造的过程中,设计师只能解决30%的基础问题,家的优化和打造来⾃于家的主⼈。主人们认真营造的空间,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家之外,还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所,即真正意义上的“家”。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对于他来说,家的优化和打造,除了进行硬装和软装的常规操作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添置一些“小物件”。这些小物件,并不是说随意在商场批量选购一些符合时尚潮流的、符合当下大众审美的网红单品,而是来自过往生活中“深刻印象事件”的积累,就像日记一样的存在。

谢柯的家,从一开始的空无一物,到如今到处摆着小物件,都是他和家人一点一滴填满的。从泰国某个咖啡馆背回来的画、淘来的探照灯、10年前在某个古镇淘到的柜子、不知哪儿买来的木雕……它们都被谢柯以看似无意识但又自圆其说的方式放在不同的位置。

“一个家刚住进去的时候,是很‘生涩’的,家中的‘布置’和‘摆’的成分更多,但在居住的时间流动中,家里逐渐留下了主人的痕迹。一个冰冷、陌生的空间在融入了主人的日常后,才逐渐变成了家。”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谢柯家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小物件,摄影:丸家


无独有偶,在“家的治愈力”上,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瓦伦蒂诺·加拉瓦尼(Valentino Garavani)和谢柯有着相同的习惯,他也喜欢用一些“小物件”来治愈自己。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Valentino的家,图源网络


Valentino 在伦敦罗马纽约拥有多处豪宅,在2008年退休后,他每年都会在巴黎近郊的城堡住几个月,在他1995年买下的一座豪宅里,摆满了“中国风”十足的小物件。

在Valentino的世界里,带有“中国风”元素的物件可以激起他对东方世界的美丽幻想,这些幻想停驻在青花瓷瓶、壁纸家具、茶室园林之上,成为启发他设计的灵感来源。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Valentino的家,摆满了陶瓷制品。图源网络


因此,Valentino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陆续收集充满东方特色的古董瓷器,在购置这座豪宅后,他将这些古董瓷器悉数放在了这里,关于他的这个爱好,坊间曾流传着一句话,“别人睡不着数羊,他睡不着数瓷器。”

对于这样一个有很强的中国情结的屋主人来说,这些摆在家里的小物件,充分启发了他作为设计师的灵感,在事业上拥有了蓬勃且生生不息的助推力,于设计师的身份而言,这些“中国风小物件”就是能够治愈他的小奥秘。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Valentino的家,摆满了古董瓷器。图源网络


同样,另一位利用“小物件”治愈自己的是Dior的总设计师Raf Simons,与其说他是一位时装设计师,不如说他更像一位狂热的收藏家。

许多年前,Simons 从一对做进口家具生意的夫妻手里买下了一座位于安特卫普的公寓,从购置这间公寓开始,他不间断地将做时装设计师赚来的钱为他的艺术品收藏添置新丁,让这房子变成了一座私人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从Valentine Schlegel到Pol Chambost的经典作品,或是毕加索的陶瓷面具人,都被他收入囊中。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Raf Simons的家,图源网络


对于设计师这个群体,他们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持续地输出创意。对于Valentino,收藏这些艺术品,除了痴迷于它们的外观,也会给他带来一种新的创造力。他把这些陈列在家里的艺术品当做是一本书,在一次次翻阅中,能够体会到它巨大精神力量,以此来汲取治愈自己的能量。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是一位“收藏家”,他们在将外面的小物件带回家的时候,其实是将心中理想的生活引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来,看似是在创作自己的家,其实也是在发现着自己。

他们通过“创作一个家”的方式,或是带给自己可以看得到的财富积累,或是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启发,进而产生更多的创意思维。这种发现自己的过程,其实就是“治愈”的过程。


02

把“一段回忆”放进家里,

去润物细无声地“自愈”。


一千个人的家,有一千种不同的模样。

文人雅士们喜欢自然之美的乡村田园风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偏爱端庄大气的中式风格,追求浪漫的白领小资喜欢自由随性的地中海风格……他们选择的家装风格,往往是由性格与个人爱好决定的。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选择自己家的风格时,会受到深埋在心底的那些珍贵的回忆的影响。这些回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念。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生活美学策展人李友武的家是“黑色之家”,之所以将家设计为这样的风格,这源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小时候生活的山村历经很久才通电,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能点煤油灯。”

童年这样的一段居宅记忆,留存于他的生理与情绪之中,让李友武潜意识中认为:黑暗系的家,是能够给他带来充足的安全感的,就像回到了有家人庇护的童年时代。因此,他选择了“黑色”作为自己的家的主色系,正是在这有安全感的家中,李友武觉得自己是个不需要被“治愈”的人,因为在这个空间中,他可以有意识的避免焦虑,因此就不需要被治愈。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李友武的“黑色之家”,摄影:丸家


与李友武的“黑色之家”不同的是,青年建筑师刘硕的家是“绿色”的。走进他的家,就好像走进一个植物王国,随处可见绿植的身影。皂荚树、曼陀罗、香樟树……随着屋里的蝈蝈、小鸟叫声唧唧唧地不断,大家虽身处一个城市里的房间,却觉得犹如在小森林。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从很早之前开始,刘硕就开始喜欢植物了,他对植物的偏好,似乎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我很喜欢绿色,看到植物会觉得很平静。”

经研究表明,植物的色、形对人的视觉有愉悦作用,香味对嗅觉有治愈作用,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对触觉有安抚作用,虫鸣、鸟叫、水声、风声等对听觉都有刺激作用。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刘硕的“绿色之家”,摄影:丸家


植物带给人的愉悦之感,是难以“戒掉”的。从童年时的一次“植物王国探险”之后,他就喜欢上了植物带给自己的感觉。因此,在设计自己的家时,植物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刘硕来说,家里随处可见的“绿意”,足以“润物细无声”地治愈他。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刘硕的“绿色之家”,摄影:丸家


而极简之父约翰·帕森(John Pawson)的“白色之家”,同样来自于童年经历的影响。每个看过John Pawson家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的所有东西去了哪里?他的书、喝完咖啡的杯子、换下的衣服袜子、电线、零钱、杂物,都去哪儿了?”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Pawson的“白色之家”,图源网络


对于Pawson来说,他不喜欢家里出现书、花这样让他觉得阻挡视线、破坏空间结构的“杂乱物品”,而是选择有意识的设计。

他之所以将自宅设计为“白色之家”,追本溯源,其实来自他的家庭的影响。他成长在约克郡荒原边缘,周围的景观没有树木,视野范围内的场景是极其简单的。同时,由于他生活在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母亲每天会穿着简洁的香奈儿的套装,爸爸更是着迷于具有材质感的面料。因此,Pawson在成长过程中就被鼓励不要储藏过多物品。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Pawson家从一楼连续延伸至三楼的白色楼梯,图源网络


这样的童年生活经历伴随着Pawson的成长,让他渐渐成为一位擅长“运用白色的诗人”。干净的线条组合,让人舒适的颜色以及最好的天然材料……他设计的住宅、店铺、教堂、家具以及伦敦设计博物馆,无不例外地都是对“白色”的极致追求。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Pawson家厨房,图源网络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会受到生命中某段经历的影响,进而养成不同的性格与世界观。同时,他们也在被人生中的“某段经历”治愈着,例如童年。童年不单是一种阶段,它还是一个人生命的地基,人很多的个性、无意识心理都是在童年之中下意识地养成。

对于李友武、刘硕和John Pawson来说,他们在确定自己的家的风格时,想起了童年那段宝贵的经历,并受到了那段珍贵的回忆的影响。或是“黑色之家”,或是“绿色之家”,或是“白色之家”,这种极致的风格对于别人可能无法接受,但是对于他们自己,其实有着强大的“治愈力”。

生活在这样的家里,他们的生活态度、与家人相处的状态并没有受到空间风格的影响。看似清冷,然而生活在此的一家人依旧拥有热烈的生活,传递着温暖的感情。


03

打造一个“治愈的家”,

是否存在什么“行为定式”?


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充满“治愈力”的家,是否要遵循一定的家装原则?一个美的家,一定是硬装很美、软装很精致的吗?

其实,判断一个家是否有强大的治愈力,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如果非要以什么作为标准,那应该取决于家主人的态度。

有的人喜欢“断舍离”,喜欢家里空无一物的感觉;有的人喜欢“极繁主义”,喜欢将家里塞得满满当当的感觉;有的人钟情于老物件,喜欢那种时间流逝留下的永恒的感觉;有的人对智能家居充满兴趣,更愿意让自己的家充满“高科技”……这些都是能让他们感到舒服的生活方式,与钱无关,有时候甚至与美无关。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作为家居博主的大飞,自然对各类时下流行的设计风格、空间利用、知名的设计类家居物品如数家珍。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为自己的家选定某种风格,也不刻意挑选某个设计品类的家具。

“我们这一代很习惯于向外寻找答案,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从外界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社会,学会忠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许就是一种关于居住的智慧。”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家居博主大飞的家,摄影:丸家


简单的两室一厅,经由巧妙的布置,每一处都透漏着温馨。在他们看来,家并不是随时随地用来展览给别人看的东西,“自己的家,自己住,自己定义。”只要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和家人感觉到舒服,就足够被治愈。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家居博主大飞的家,摄影:丸家


同样根据个人的需求自由定义自己的家的,还有Ilse Crawfrod,Ilse Crawfrod是伦敦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她曾这样形容自己泰晤士河畔的家,“把床放在图书馆里,把浴室放在图书馆里,把厨房放在图书馆里。”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Ilse Crawfrod,图源网络


他和丈夫都是设计师,同样热爱读书以及藏书,俩人收藏了许多绝版书和小众杂志,因此,整个家成为了一个有浴室和厨房的“图书馆”。

书墙顶至天花板占据了朝南除去窗户的整面墙壁,从厨房到就餐区到客厅再到卧室,由书架隔断,也是由书架横跨这个家的厨房、客厅、卧室三大空间。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Ilse Crawfrod家的书墙,图源网络


由于夫妻俩工作的原因,这个家过去堆过做室内项目用的材料,当过工作室的会议室,客户早午餐的招待地与清晨的多人瑜伽课。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的家可以成为任何“被需要”的样子,对于这些人来说,房子应该满足主人生活中的任何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家给他们的一种治愈。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Ilse Crawfrod家的办公区域,图源网络


04

缺乏情感的豪宅,

不过是一座“建材商店”。


美国著名诗人卡尔·桑德堡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海滩,田野,眼泪,笑声,这才是我想建造的家。

家之所以成为“家”,并不是单单由钢筋水泥建造起来,地板沙发装饰起来,而是因为它满足了主人对生活的需要,满足了家主人在社会生存的情感需求。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图源网络


对于一个“家”来说,空间做得再漂亮,如果没有人生活的痕迹,不曾承载着人珍贵的记忆,不由主人自定义,那它就只是一个冰冷无趣的空间。家要有家的样子,人要有人的味道,能发自内心的感到自己家真好,在这种安心感中度过每一天,比什么都要美好。

至于那些缺乏情感的、没有“治愈力”的豪宅,也许不过是一座座冰冷的建材商店而已。


-


主编:牧之、鹤鹤

监制:安琪

执行主编:涩々

编辑:言四

撰稿:言四

图片:由“丸家”拍摄,或来源网络

平面设计:二歪

校对:坦柔

收录话题:#凹凸双城


凹凸双城·观察特辑02:人的参与,是家拥有“治愈力”的公因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双城   公因式   家居   特辑   物件   凹凸   豪宅   启发   童年   设计师   主人   家里   白色   植物   风格   情感   喜欢   空间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