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首先我们从引力讲起,今天人们对引力的理解如上图所示。但这个模型其实有一个BUG,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一个人拿一个铁球放在一个类似于蹦床的平面上,然后整个平面的中心会被铁球压的陷下去,接着再拿一个小铁球放到平面的边缘,这个小铁球就会自动滑到中心的大铁球边上,然后他就会告诉你这就是相对论所说的时空弯曲,引力就是这么产生的。

然而事实是这个实验只在已经有引力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假如将实验搬到空间站进行那么结果完全不同,你会发现铁球是压不弯蹦床的。

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即便你用手将铁球压下去,只要你松开手铁球就会被弹飞。然而天体所处的环境显然是后者,当然空间是个三维的,它不是一个平面。那么这个实验的结构应该是两个蹦床将铁球夹在中间,如果这样做蹦床中间确实会出现弯曲,只是弯曲的程度只和铁球的体积有关,和铁球的质量没有半毛钱关系,就算是一个木球,或者空心塑料球只要体积一样大,那蹦床弯曲的弧度就是一样的。

所以,疑惑吗?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第二个疑惑“光”


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个数值是299,792,458 米/秒。

确实比较难理解啊,其实也不难,大概意思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不变的,此不变非彼不变,它的意思是你站在这里不动,光比你快一个光速,你往前走,只要没达到光速,光还是比你快一个光速,你往后走,只要没达到光速,那么光也只会比你快一个光速。所以你的速度是个没有意义的条件。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看没看懂我也没办法了。

乍一看挺神奇的一个事,对吧?但如果你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事并没有违反经典物理。

如果我们加入这样一个条件,无论是人眼,还是其它的观测设备都无法接收到离你而去的光。比如你拿一个手电筒往前照,你所看到的光并不是手电筒的直射光源,而是手电筒直射光源照射到物质之后反射回来的反射光源,光是经过了一来一回两个过程的,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吧。也就是说无论是人眼还是其它的观测设备,永远只能接收到对向来光。假如我们把时间暂停,此刻你眼睛里接收到的光它的上一秒与你此刻所在的地点的距离永远都是一光秒,无论你是前进或是后退,又或是站着不动都无法改变这一结果。

另外一个说法是在火车车厢的正中间点上一支蜡烛,无论火车的速度有多快,只要它没超过光速,那么蜡烛所发出的光就会在同一时间到达车厢的前后墙壁 ,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光并不是同一时间到达车厢前后墙壁,而是同一时间回到了车厢中间,往前的光去的时候慢回来的时候块,往后的光去的时候块回来的时候慢,两相抵消就是一样的。

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得光速好像也没那么神奇了呢?

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上面说了那么多到底跟空间有什么关系呢?

不要着急,我们接着说,还是从引力开始,引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蹦床模型并不能解释时空弯曲那么时空弯曲应该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没有任何实验证明,所以是纯属猜测,当然之后我也会提出一些实验的方法,有兴趣的小伙伴看完之后可以去试一试。

假如我们在所有已知的物理知识中加入一条新的定律,“空间压力”。我们假设空间是有压力的,这里所说的空间是除物质之外的一切宇宙组成部分。

为什么会有空间压力这一概念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这一概念来自于一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物质在真空中会膨胀,比如水在真空中会沸腾分解。当物质失去外部物质压力之后,使其产生变化的内部压力从何而来?是内部的物质压力吗?如果是内部物质压力那类似于铁这种内部压力足够大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物质却不会在已知的真空中产生较大的形变?

但一个干瘪的只有一点空气在里面的气球放入真空箱后却能将整个气球撑鼓起来 ,甚至撑爆。那点空气所形成的内部物质压力能有多大呢?况且它还要承受气球壁所带来的外部物质压力。

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压力并不是来自物质,而是空间。

物质在空间中的占位会排挤空间,使靠近物质的一方空间压力低,而远离物质的一方空间压力大。当物质所处空间四周压力相等时则是无重力状态,当物质运动到另一个物质边缘时,由于接近物质的一侧压力会变低,所以物质会被压力大的一侧推向压力小的一侧,这就是引力。

如果只是这样解释的话很多人又会有疑问了,你这个引力依然只和物质的体积有关啊,和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我们接着解释,上面说到“物质在空间中的占位会排挤空间。”这里所说的物质指的是绝对物质,什么叫绝对物质呢?上图!

那些奇怪的想法第二篇“空间是否有秘密”

我们知道一切物质皆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基本由原子核提供,占比达到99.96%,但其体积却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而绕核电子就更小了。那么原子剩下的体积是由什么填充的呢?不错,就是空间,所以这一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物质。

原子核周围会有一个空间低压区,而绕核电子则在这个低压区运动,这一结构就是原子。我猜测在原子低压区外面还有一层空间褶皱区,就像断开的橡皮筋会缩成一团一样,如果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能够突破这一区域,那就会发生原子核聚变。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空间压力会使物质膨胀,因为空间压力不止作用于宏观物质更作用于微观物质,它从原子与原子的缝隙中穿过,只有更加稳定的微观物质结构才能抵御这种自内而外的空间压力。

关于引力的坑似乎已经填上了,但关于光的坑好像还没开始,还有神奇的量子领域,四大基本力,以及关于空间应用和开发。且待下回分解吧!

最后是实验方法,如何测试空间是否有压力,准备三个真空箱,在里面放上三个一样的高尔夫球,或者别的可以形变的东西,抽真空,这个压力必须是一样的。此时三个箱子中的物体会膨胀,但体积依然是一样大的。然后一个送上太空,一个送到深海,这个你必须得给它加个坚固的外壳了,否则会被水压挤爆的,还有一个原地不动。然后观测三个箱子内的物体体积会不会继续变化,可以多方位观察,舱内和舱外都试一下。如果理论成立,那么太空中那个体积会继续变大,因为太空中空间压力更大。而深海那个则体积会变小,因为深海中空间压力更小,而没动的这个自然是不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铁球   蹦床   原子核   核电   空间   光速   引力   弯曲   光源   原子   车厢   体积   真空   物质   奇怪   想法   压力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