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01中外版“虎妈”大PK


前几年,美国有一位华裔母亲因为她教育子女的自传书《虎妈战歌》而出名,这本书连续多次位居美国畅销书榜首,“虎妈”以严格到有点残酷的教育方式引发了美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激烈讨论。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在以崇尚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美国,《虎妈战歌》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虎妈的教育方式让很多美国孩子的父母大跌眼镜,一度被评价为“虐待儿童”。比如通过辱骂、恐吓和体罚的方式教育两个女儿,小女儿在练习小提琴的时候,被要求一直从傍晚练习到深夜,期间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


随着两个女儿的长大,两个人都表现的非常优秀,先后考入耶鲁和哈佛,成为天之娇女。从结果来看,虎妈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无独有偶,前几年国内上映了一部描写国内教育题材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剧中赵薇扮演的妈妈,望女成凤,为了让6岁的女儿能够顺利地幼升小,严格到有点“变态”,这反映了国内小学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家长焦虑:学区房,学前教育,父母的时间和资金的大量投入等等。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02国内外教育现状

我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看着女儿健康快乐长大是最大的心愿,然而随着女儿们先后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和周围的小朋友家长们接触越多,我们开始感觉到压力,比如这个同学钢琴8级了,那个同学作文比赛得奖了,谁的演讲太厉害了,还有谁报了多少门课外课。


各类培训公司的Slogan口号越来越醒目,比如一直在谈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MBA课程,学前掌握1000英语单词,这些与其说在宣传培训的价值,不如说是在制造焦虑,让家长们为课外补课和学习“加餐”买单。


反过来,如果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加入了培训和补课大军,留给剩下的家长们的问题就不是参加与否,可能是要参加更多的培训才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不在学场落后。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谁家的孩子都是宝,我们也不能让女儿表现落后,孩子妈全力开动,先后报名辅导班和兴趣班,周末最忙,暑假寒假也都报了名。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确实能学到不少知识,但是课外游戏时间大量减少,也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上下课接送到课外辅导,真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得不偿失。


这是上海的情况,国外怎么样呢?


我有几个同学在美国,目前孩子都在就读美国的中小学,据同学讲,跟国内教育竞争一样,在美国同样也有升学竞争的压力,比如说美国加州的公立小学,都是以教育局公布API指数(公立学校学术表现指数)作为参考标准确定学校的教育水平,指数越高,学校越受欢迎。


比如好学区和差学区的房价可以相差两倍以上。或者可以选择教育水平普遍更高的私立小学,不过跟公立小学的学费免费不同,美国私立小学,尤其是私立精英小学的收费都非常高,有些高达5万美金/年,这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的。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学校教育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玩,学生没有什么压力,其实这完全是误解,诚然,在美国的某些学校,比如在黑色族裔社区,由于经济水平和学校资源不佳,确实存在学生散养和放任的状态,但是这绝不是美国的教育现状,尤其是在中产阶级和精英阶级内,对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视和投资的,跟国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家可能看到过一张图:哈佛大学凌晨4点的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可见美国的精英学生们对于读书和学习的热衷程度。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03应试教育还是主流


现在上海的公立小学都在推行给学生和家长的减负政策,教育局也三令五申,不允许学校和老师给学生布置过多作业和办课外辅导班,应该说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更自由和快乐的发展自己喜欢的爱好或者专长,为什么效果不佳,反而会变成各类培训公司大赚其钱,值得深思。


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


(1)考试还是应试教育主要的“升级打怪”方式。


不管怎么诟病应试教育,存在即合理,在应试教育之外,还真找不到更加合理公平的方式。所以不管是国内升学体制,还是走国际学校的国外教育方向,在强调考察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之外,都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在我们这一代,简单讲就是应试教育,通过一次或者几次考试,决定可以上什么样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现在的考试更加复杂,除了拉长了考试的周期,还增加了比如音乐特长、体育特长等等方面的考核,这样让综合素质的考察更加全面的同时,确实也变相的增加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负担。


(2)教育资源不均衡


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老师大多分布在头部的学校,国内外皆是如此。反过来,学生素质的不同也反过来影响了学校整体的表现,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不赞同。


今年上海一所著名的公立小学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实在太差,学校出面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转学,可以私下里给与10万的补偿。这样同样说明,好的公立学校是非常注重对就读学生生源素质的考察,这直接影响到学校毕业生的升学表现。


04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当并行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没有中国好”,巴菲特等相当多的美国精英也提到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就是中小学教育做得比美国要好。我们或许需要对我们历来认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做重新思考。


我们看一下在2012年基础能力国际测评(PISA)中,上海中小学学生的能力测评结果在所有三个方面都排在全球第一,美国学生连前十名都挤不进。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我们国家的教育系统这些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如何提高应试教育中体现孩子们素质教育的部分,比如增加更多的科目,比如改变考试的形式,更多考察孩子们的个人特色和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记硬背,这些都是很好的改进。


这里要提一下所谓的快乐教育,诚然,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兴趣和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防止快乐教育变成放任孩子玩乐的懒惰教育和教育不作为的借口,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世界的经济强国都不遗余力的将教育作为国家战略,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充分相信政府和国家的教育体系,会继续改善目前教育中资源不均衡和应试教育的不足,提升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效率效果,通过国家的资源投入和改善,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


从美国“虎妈”想到的孩子教育问题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过度地强调考试分数不可取,但是以快乐教育为借口,放羊式的培养同样不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结合素质教育,把孩子的兴趣和潜质挖掘出来,在全面成长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培养特长,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方向。


本文作者孙杨正,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wot 01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美国   孩子   学区   课外   上海   家长   女儿   方式   小学   学校   国家   国内   快乐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