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大脑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离开了这个世界。根据他的遗愿,去世那天下午即在特伦顿火化, 爱因斯坦的骨灰撒入附近的特拉华河( Delaware River)。
爱因斯坦坚持撒掉骨灰、以免他最后的安息之地成为众人膜拜的场所。然而,他有一部分身体却没有被火化。在40多年的时间里,爱因斯坦的大脑成了居无定所的遗物,整个过程无异于一场恐怖的闹剧。


爱因斯坦大脑鲜为人知的故事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就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几个小时、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做了了所谓例行的尸体解剖。哈维是一个偏狭的贵格会教徒,他的性情温柔,但对生死有一种相当空幻的看法。当纳坦(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经济学家)心烦意乱地等待时,哈维检查了爱因斯坦身体上的主要器官,并将其一一取走,最后用电锯切开了他的头骨,取走了他的大脑。他把身体重新缝合后、未经允许便决定给爱因斯坦的大脑做防腐处理。


第二天早上,在普林斯顿的一所中学里、五年级的一个班正在上课、老师问同学们听说了什么新闻。“爱因斯坦去世了、”一个女孩自豪地说、她认为自己最先给出了这一信息。但坐在后排的一个文静的男孩却说:“我爸爸拿到了他的大脑。”
纳坦和爱因斯坦的家人在发现这一切时惊骇万分。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阿尔伯特给医院打了电话,但哈维坚持说对大脑进行研究也许有科学价值。他说,这也许符合爱因斯坦的愿望。汉斯·阿尔伯特弄不清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实际权利便不情愿地同意了。
不久,人们纷纷向哈维索取爱因斯坦的大脑或其中的一部分。他接到了华盛顿美国陆军病理组官员们的传唤,但他拒不展示这份得意的财产。保卫它已经成为一种使命。他最终决定让宾州大学的朋友将它的一部分制成显微切片,于是他将切碎的爱因斯坦大脑装入了两个广口瓶,将其放在福特车的后备箱里带到那儿。
后来,哈维将剩余大脑的切片或小块不断分发给那些能够激发其幻想的研究者。他没有进行严密精确的研究,多年来没有发表任何研究结果。在这期间,他辞去了普林斯顿医院的职务,与妻子离婚,又数次再婚,从新泽西搬到密苏里,再从密苏里搬到堪萨斯,经常不留新地址,但一直与剩余的爱因斯坦大脑寸步不离。
不时会有记者碰巧看到这个消息并追踪到哈维,从而掀起小小的媒体风暴。1978年,当时在《新泽西月刊》工作,后来在《新闻周刊》任职的史文·利维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赤塔( Wichita)地区找到了哈维。他看到哈维从其办公室角落的一个标有“科斯塔牌苹果酒”( Costa cider)的箱子里取出了一大瓶爱因斯坦的大脑,将其放在一个红色塑料冷藏箱背后。20年后,哈维又被《时尚芭莎》杂志的一个精力过人的专栏作家帕特尼提追踪到。根据与哈维连同爱因斯坦的大脑乘坐租来的别克车穿越美国的旅行经历,帕特尼提写了一篇获奖文章和一本畅销书《运送阿尔伯特先生》。
他们的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在那里他们拜访了爱因斯坦的孙女伊夫林.爱因斯坦。她已经离婚,几乎失业,生活穷困潦倒。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来访使她感到毛骨悚然,但她对这其中可能埋藏的一个秘密怀有极大兴趣。她是汉斯.阿尔伯特和妻子弗里达养女,但她的出生时间和情况均不详。曾有传言称,她或许是爱因斯的亲生儿,也许她就是爱因斯坦与异性某一次暧昧关系的产物、然后爱因斯坦让汉斯.阿尔伯特来收养她,她与《爱因斯坦全集》的前任主编舒尔曼合作,希望通过研究爱因斯坦大脑的DNA而弄清真相。可惜,哈维对大脑进行防腐处理的方式使得可用的DNA无法析取出来,她的问题成了一桩悬案。
1998年,在守卫了爱因斯坦的大脑43 年后:86岁的哈维决定放手了,他给当时普林斯顿医院接任他的病理学家打电话:他把东西取走。




多年以来,在从哈维这里获得爱因斯坦大脑的数十个人当中、只有三个人发表了重要的科学研究结果,第一篇是由玛丽安.戴蒙德领导的一个伯克利的小组。它报道说,爱因斯大脑的顶叶皮层有一个区域、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例较高。作者说,这可能暗示神经元消耗和需要更多能量。这项研究的一个问题是,与76岁的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比较的是平均年龄为64岁的另外11个男人的大脑、样本中没有其他天才可以帮助确定其结论是否符合一种样式。此外:还有一个更加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无法追测大脑在人的整个一生中的发育,弄不清楚更高的智能是由什么物理性质引起的,以及长年使用和训练大脑的某些部分会产生什么结果。
第二篇论文发表于1996年,它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皮质要比其他五个样本的大脑皮质更薄,神经元的密度也更大,但这次的样本数同样太少,只能描绘出大略的样式。
引用率最高的论文是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桑德拉.维德森教授和他的小组于1999年完成的。哈维曾经主动发给一个传真、表示愿意提供样本以供研究。那时的哈维已经年逾八旬、但还是亲自驱车来到加拿大,运送了包括顶叶在内的爱因斯大脑的大约1/5。通过与其他35个人的大脑相比较,爱因斯坦的内顶叶有一个区域沟槽要短得多,这里被认为是控制数学和空间思考的关键部位。他大脑的这个区域也要比别人宽15%,这篇论文猜想,这些特征也许使得这一区域的大脑回路更密集、更完整。

然而,研究爱因斯坦的神经胶质和沟槽的样式,永远不可能使我们真正理解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和直觉。

爱因斯坦本人对其思想成就最常给出的解释是他的好奇心。正如他在临终时所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极为好奇罢了。”

文章节选自《爱因斯坦传》


爱因斯坦大脑鲜为人知的故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 张卜天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   普林斯顿   哈维   顶叶   大脑   沟槽   大脑皮质   神经元   胶质   鲜为人知   病理   样本   样式   区域   医院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