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估计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印度在西方国家指使下被人当枪使,还乐此不彼的在那里当“冤大头”,印度完全摒弃了1890年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对于印度的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真的把中国逼急了,“够印度喝一壶的”,不信就走着瞧吧。面对印度一次次的“闹剧”,我国也是相对无语了,对于印度这种“欺软怕硬”的家伙,有机会必须打疼它。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二战后,中国和印度刚开始关系还是不错的,因为中印两国都是长期被列强所欺负的国家,所以在反抗帝国主义这方面合作是很紧密的。印度搞了一个不结盟运动,中国也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而且从刚开始建国的条件来说,印度是明显超过中国的,英国殖民印度300年期间给印度留下了很多财产。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是个有野心的人,声明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他的政策直接导致了中印利益的碰撞,甘地死后,直到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但“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殖民者非法划定的,是无效的,因而与中国发生了矛盾。后来在西方等国的鼓吹下,加之英美的军事援助,尼赫鲁铤而走险,发动中印战争,但短时间内全面溃败。中国为了牵制印度,大力发展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这就是“巴铁”的由来,印度对中国怀恨在心。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印度政府很受刺激,开展了“追赶中国”的运动,但口号多余行动,与中国各行业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总的来看,印度这个国家既可怜,又可恨。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中印领土纷争

中国和印度领土问题由来已久,两国边界经常发生“摩擦”,多以印方“挑事”在先,经常无理取闹。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为止,中印边界各段均未确定,原因很简单,印度政府强占我领土不还的同时还要求我方归还所谓的西线我方所占领土 ,我国肯定不同意。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主要包括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锡金段200余公里,东段约650公里。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印边界产生“分歧”,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1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500平方公里。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三处存在争议的地方。

一、东段,双方争议面积90000万平方公里(实际测量为63000平方公里)实际是“麦克马洪线”与我国传统习惯边界线的争议

东段,传统习惯边界线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实际由印度控制,但藏南地区属于中国。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中国藏南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后期,历届中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对麦克马洪线也未予承认。所以,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而印度于1954年在东段争议地区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移民大约700万,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分设11个行政区。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二、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四处都在扎达县

中段,传统习惯边界线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目前控制在印度手中,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四处,都在扎达县,包括:中国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2100余平方公里的领土。 完全是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的衣钵,逐步蚕食中国领土所致。

三、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所谓约翰逊线很可能是伪造的,阿克赛钦地区属于中国故土

西段,传统习惯边界线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国手中。中国故土拉达克被锡克帝国和其中的克什米尔公国侵占,后来被英属印度侵占。清朝以来,中国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被侵占的拉达克属于外国。所谓“约翰逊线”是一条伪造的非法分界线。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是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约翰逊把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可笑不,我中华悠悠历史你没学习一下吗?)。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后准葛尔的大军及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代时曾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其归属,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政府并不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可见印度的狼子野心。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中印的唯一大规模战争: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最终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此战争发起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扩张政策和中国“有边无防”造成的中印边界领土争端。最终以我国胜利后,主动撤军而结束。

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印军开始实施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的作战计划,即“里窝那计划”。其作战任务和要点是:在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掉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面对印军嚣张气焰,中国决心痛击印度。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第一阶段

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中印边境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和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地区进行。东段,我军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及其它印军一部,俘虏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此仗共歼灭印军1900余人。西段,新疆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

第二阶段

从11月14日开始,至21日结束。这一阶段的反击,在东线主要分两个作战方向,即“麦线”东端的瓦弄方向和西端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11月14日,印军首先从东线瓦弄方向我军发起进攻。11月16日清晨,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经一天激战,至傍晚时分,我军夺取了印军占据的瓦弄地区。这一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与此同时,在“麦线”西端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的反击战,也正式开始。这次战役,被称为“打头、切尾、斩腰、剖腹”之战。战斗中,中国军队通过穿插包围方式,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霍希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成为这场战争了中最大的战役。在西线,我军在班公洛地区对敌展开反击。到11月20日,我军占领了印军在这里建立的全部6个据点,班公洛地区反击战胜利结束。至此,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入侵据点全部清除。

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不知道印度领导有没有觉得脸有点“发烧”呢。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印度的崛起

印度的崛起是必然的,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地理位置异常优秀的国家和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似乎有这“天赋霸权”的潜质。而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印度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和低端制造业的人才。尤其是在中国人民PPP数值稳步提高的今天,部分制造业市场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扩散的形式几乎不可避免,这也给印度崛起提供了经济基础。

虽然在经济方面印度乘着世界贸易的东风成为金砖国家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但是,印度的民族文化和其政治体制使得印度弊病居多,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充分显现,但从长远上来看将严重阻碍印度发展。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国。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七,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5亿,仅次于中国,人口世界第二大国 ;世界第六大经济体,GDP生产总值为2.94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最佳投资目标国家。此外,印度自认为其陆军实力名列全球第三,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以上都是印度建国后取得的“成就”。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印度“嚣张”的原因

印度特别注重其军事发展可能是处于民族感情和地缘政治。

美国新总统拜登上台后,其和特朗普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行为处事毫无章法,看似出拳凶猛,但多数情况都打偏了,而拜登作为民主党建制派,他很懂得如何通过团结盟友来达到目的,明面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背地里搞各种算计,相对来说其实更难对付。当然了,美国纠结英国来亚洲搞事情,英国不远万里跑来我们面前耀武扬威。不管是“四国联盟”也好,“亚洲小北约”也罢,印度都是其中的成员,加上越南、以色列和印度穿一条裤子,自然印度腰板硬气许多。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同时,印度得到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军购定单,是两个对立国拉拢的重要对象,而且在军事武器上不亚于中国,况且还有“强大”的航母编队和核武器,可能是印度嚣张的原因所在。印度不断的强化军事力量仅是为了加强政治力量,对于一个同样拥有从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印度不希望中国在亚洲独大,它同样希望自己能在国际舞台能有更大的影响力与中国“平行崛起”。

印度占“小便宜”的心态作祟

印度在中国边界“搞事情”,是印度一贯的作风,同时有讨好美英“主子”的意思,拜登刚上台,对中俄保持一贯强硬态度,印度是在“买好”美国,意思是和“世界老大”站在同一战线上。此外,印度占“小便宜”的心态作祟,为了“保护”自己的“战果”。每逢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印度的边防军肯定要找机会蚕食他国争议地区领土,从东到中,一步一步就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印度这种蚕食争议地区领土的坏毛病,绝对不能惯着。在边境问题上,印方国“故伎重演”,时不时搞一些小动作,然后逼中方摊牌,迫使我国在边境问题上消耗过多实力,以延缓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缩小与我国差距,达到“一箭双雕”目的,同时也讨好了西方国家,可见莫迪用心“何其毒也”。

印度何来勇气,一直与东方大国“较劲”

综上所述,印度虽然“心比天高,但是命比纸薄”,也就是成天“雷声大雨点小”,莫迪成天嚷嚷着“收拾这个,收拾那个”,但是从来没有付出过行动。印度这是典型的“纸老虎”心里,一戳就穿。没有背后大国的支持,印度什么也不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印度   昆仑山   约翰逊   麦克   中国政府   边界线   作战   西藏   英国   新疆   领土   边境   边界   中国   勇气   地区   东方大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