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任重而道远

作者 | 杨崇艺 美国国泰资本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 | 华尔街俱乐部

赴美上市,任重而道远

从2020年初因瑞幸咖啡引起的“中概股做空潮”,到之后特朗普政府提出《外国企业问责法案》直至今年正式签署,再到近期中国政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提出事前审批,业界不禁质疑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时代是否落幕吗?

这个问题最终答案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首先中概股赴美上市这件事,中概股有没有受益;其次,中国有没有受益;最后美国有没有受益。

如果中概股赴美上市企业没有受益,则未来自然没有企业会选择美股;如果危害到国家安全,中国政府自然会出台限制政策;如果仅是喂肥华尔街,那中国政府也自然会心存芥蒂。

本文想从近期大家对中概股赴美上市,提出的种种质疑,谈谈一己之见。

1)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是充当美元超发的“接盘侠”吗?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是一种股权融资行为,上市融资意味着企业通过出售股权的方式,获取全球投资人现金。虽然美元超发可能会影响美元整体的价值(表现为汇率下跌、美元指数下降),但依旧是实打实的信用货币,每一美元的价值都有等值的购买力,怎么会当“接盘侠”呢?

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投资。的确,投资是目前最好的办法,用钱生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资产不被稀释。

在通胀期间,投资者更希望投资抗通胀的标的。于是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股票。从疫情开始,美国股市就一直在逆市上涨,很多人纷纷入市。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股市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融资额上升到了历史最高。这一点表现出大家相信股票是抗通胀的优秀资产,对投资股票的意愿及热情极高。而这正是中国企业赴美融资、股票增发的好机会,上市融资要比其它任何时期更为畅通。

2)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是巩固美元霸权地位和繁荣美国吗?

现在有坊间说法,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会导致增加对美元的需求,从而巩固美元霸权地位,进而繁荣美国经济”。这个逻辑是显然有问题的,中概股去美国上市对华尔街而言肯定是有益处的,但同时中国企业也获得融资,获得市场知名度,到底谁益处更大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再说巩固美元霸权地位,中概股赴美上市与美元霸权地位实在太牵强,美元之所以有现在的霸权地位,主要是因为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需要和美国发生贸易来往。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达4.06万亿人民币,以当时汇率来算,相当于5867.21亿美元,其中中国净出口总额达到4518.13亿美元。而美国资本市场2020年全年IPO募资总额1670亿美元,中概股则募资122.6亿美金。相比之下可能和美国做生意更助长“美元霸权”吧。

3)《外国公司问责法》执行,受害者是谁?美国会让中概股强行退市吗?

之所以会引发美国让中概股强行退市的担忧主要是源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问责法案中对没有使用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注册审计的外国企业予以退市处理。不过我们认为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在当时法案的提出主要是特朗普政府为了转移民众对他抗疫无能的视线,将矛盾转移至中国所作出的举措。

首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已经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没有实质影响。法案要求外国公司需要由有PCAOB资质的审计公司审计。目前中概股公司合作的审计机构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要求。可以说即使法案提出也对已经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构不成威胁,而网上谣传的中概股都要“回家”也自然不成立。此前,中国证监会曾回应,中方一直高度重视中美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合作,2017年协助PCAOB对一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试点检查,2019年以来又多次向PCAOB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联合检查的具体方案建议。可以看出在中概股企业审计这一方面,中国是极力配合。

目前纵观全球经济,疫情之下,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达到了经济的正向增长,中国市场成为了全球资本青睐的对象。而中概股企业作为华尔街投资中国最重要的渠道,一系列有害于美国大资本利益的政策法案的出台必然会被华尔街坚决抵制。与此同时,今年美股上市的中概股融资额度破了近5年的新高,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可见,该法案的提出对将要美股上市的企业构不成威胁。如果美国当局强行让中概股退市,其后果必然是美国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所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并不用过多担忧。因为每增加一家中概股赴美上市,美国投资者可能需要承担的退市成本甚至亏损的数额也越大,中国企业谈判的筹码也越多,所以最后一定是美国政府对华尔街作出妥协。

4)中概股回归A股和港股,需要消耗巨量的外汇储备

坊间还有人认为随着中美之间的交锋逐渐频繁,“中概股回归潮”已提上日程。

不过“中概股回归潮”成本巨大,因为中概股回归A股会令中国的外汇储备承受巨大的缩减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有386家,约2.2万亿美元的市值。中概股与国家外汇储备相关联是这样的:企业在美国上市后募集获得的外汇资金,调回国内结汇卖给银行、银行再转售给国家,与此相应的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反之,中概股退市,企业要拿出大笔外汇资金来善后、来收买美国投资者手中的股票,于是它向银行购汇,银行转而向国家购汇,相应的是国家外汇储备减少。

以全部中概股约2万亿美元的市值,即便按40%的私有化金额计算,国家也要拿出8000亿到1万亿美元来了结。

尤为关键的是,目前在美上市的大部分中概股,很多属于没有外汇收入的国内企业、网络销售平台。它们回归国内,不仅将原来的对外融资渠道与功能丧失,还要花国家巨额外汇进行私有化,这么一增一减,可是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一个极大伤害。而雄厚的国家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在对外交往战略和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5)短期内香港股市还难以取代纳斯达克,两地上市是最佳选择

此外,还有人会问同样是境外融资,中概股都去香港上市不是更好吗,还可以减少对美国方面的支出。

可是港股目前还代替不了纳斯达克,一方面美股依旧有准入门槛低、上市费用低的优势,另一方面港股投资者并不像美国的投资者这么熟悉高新技术,对医药生物、互联网科技、等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估值相对偏低,而往往这一类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度更高,未来的市场回报率也更巨大。

除此之外,港股相较于纳斯达克来说融资能力还存在劣势,截止目前,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为6.87万亿,纳斯达克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20.87万亿美元,是港交所的3倍多。就IPO来说,今年第一季度有87只新股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301.85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港交所有32只新股上市,融资204.3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因快手科技、百度集团、哔哩哔哩等大型新股上市或二次上市,助推了今年融资额)

相对而言港股的资金“池子”还是太小,难以完全容纳诸如滴滴、阿里这样的“巨鲸”。所以充分鼓励巨型企业两地上市,“先美国上市再去香港二次上市”是最佳选择,让这类企业在两地获得充分融资。

6)在当前中美对峙竞争格局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中国经济链接世界资本市场重要桥梁,而绝非是充当“人质”

中概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与形象,其引导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概股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连的一个纽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地采取引进资本,还有对外投资,走出去的“一带一路”战略。当年加入WTO以后,中国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格局。现在尽管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但是绝不能此引导中概股回国而割裂了与世界经济的联通。

改革开放、引进外国的资金与技术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商投资中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商直接投资,也就是外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设厂;第二种形式是间接投资,就是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企业的股票,他们持股享受分红,并关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能一概而论哪种好。让外商以间接的方式投资,对我们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因为企业经营权在我们手中,企业的资产也在国内。

在现在的中美关系背景下,美国政府鼓励美资企业撤离中国,如果中国再将由美国投资者参与的中资企业退出美国证券市场,那可真是反向而行分道扬镳了。

鼓励开放中概股赴美上市,吸引美国机构投资中概股,与华尔街利益紧密捆绑。中概股的角色不仅仅是去美国上市的中国私有企业,也是充当两大阵营对话的桥梁,还是新世纪的中美关系上“乒乓外交”,更是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桥头炮”。

7)国家加强数据安全,有利于中概股赴美健康发展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简称《意见》),轰动了整个证券行业。

《意见》中针对中概股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二是加强中概股监管。第一点表明了政府的立场和底线,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利益和股东利益,都要让道给国家利益。同时第二点补充,国内有关监管部门也会在境内加强对中概股境内实体的监管,对于美国方面无法监管的部分,作为补充国内有关监管部门也会出手监管和应对,达到保护广大投资人的目的。

短期内,证监会可能会加强对中概股企业境内实体的审查,这可能加大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隐含风险的担忧。

长期来看,国内监管的介入会加强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对中概股仍将是长期利好的。

所以现在来看中概股的本轮下跌,是投资人对较为优秀的中概股进行建仓机会,中概股依旧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眼下,中概股忍辱负重,使命艰巨,任重而道远!

【思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转发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纳斯达克   华尔街   任重而道远   霸权   中国企业   法案   美国   中国   外汇储备   融资   投资者   外国   美元   国家   国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