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之王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原来的1亿摄氏度运行20秒纪录延长5倍。新纪录进一步证明了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是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之王

——简谈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科技之新能源之王:可控核聚变

文/陈思进

我在《石墨烯:未来极具潜力的新材料》(《科普时报》2021年07月02日第02版首发:https://www.toutiao.com/i6980269002119528964/ )一文中,简谈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科技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此文中,再来谈一下新能源之王:可控核聚变。

我曾在《漫谈“卡尔达肖夫文明指数”(上)》(《科普时报》2020年04月17日第03版首发)的文章中提及,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认为,宇宙中的一些文明可能比我们领先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1964年,在观测了类星体CTA-102之后,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量级,他提出了卡尔达肖夫指数(Kardashev Scale)——一种量度文明层次及技术先进程度的假说。

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之王

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卡尔达肖夫认为:从整体来看,一个文明主要取决于两样东西:能源和科技。能源是发展科技的前提,一个文明产生的能源越多,他们的科技就越发达,所有的文明发展都需要利用能源。

而根据能源消耗,可以用来假设和衡量潜在的文明水平。据此,卡尔达肖夫最初提出用能量级把文明分成三个量级:I型、II型和III型(之后,科学家根据这个模型,将其扩充到七级),即卡尔达肖夫指数,其中,I型文明使用在它的故乡行星所有可用的能量,一般认为目前人类正处于这个文明阶段;II型文明(或称行星文明)可以使用和存储所在行星上的所有可用资源,巧妙地驾驭整个世界的能量输出,要达到这一级的文明,至少要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

先来简述一下人类研究核聚变的历史吧。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核能主要有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形式。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比如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巨大能量来源。一千克铀-235,能够产生2万兆瓦小时能量,相当于燃烧2000吨煤所释放的能量。但是核裂变有很大的劣势,比如原料稀有、产生放射性难以弱化的核废料,而且还可能产生核泄漏,如切尔诺贝利。

与其相反,如果是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则称为核聚变。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核聚变,为大自然带来最普遍的能量来源。

1920年,亚瑟·爱丁顿提出氢氦聚变可能是恒星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卢瑟福的核嬗变实验基础上,马克·奥利芬特于1932年完成了氢同位素的实验室聚变。1930年代,汉斯·贝特提出了恒星核聚变主循环的理论。1940年代初,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聚变开始被研究。1951年,在核试验中完成了核聚变。1952年11月1日,在常春藤麦克氢弹试验中首次进行了大规模核聚变。

之后,科学家发现了这种核聚变能具有很多优点,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理想的无限的清洁安全能源,便开始研究用于民用目的的受控核聚变。

言归正传。核聚变是指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以及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在此核聚变过程中,物质并没有守恒,而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 = mc²,一部分正在聚变的原子核的物质,被转化为巨大能量的释放。

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之王

视觉中国供图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聚变反应的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好理解:将氘和氚的混合气体加热到等离子态,即温度高的能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让氘原子核和氚原子核自由运动,并发生直接接触,便能产生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就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了,核聚变的温度已足够使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将氦原子核和中子及时排除,输入新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不断地持续下去,将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其他大部分就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了。

在地球上,核聚变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因为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水之中的氘和氚。据估算,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300升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如果能将海洋中的数量多达45万亿吨的氘元素,全部应用于核聚变的话,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此外,氘和氚反应的生成物是氦气,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无害。而一旦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熄灭,聚变反应就会终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的运行都比较安全。

这么优质的能源如何才能被人类获取并加以利用?

对此,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地球上建造一套核聚变装置,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这种大科学装置俗称“人造太阳”。随后,利用这种装置产生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然而,要真正实现核聚变发电并不容易,根据科研人员的介绍,想实现聚变反应,首先温度要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使聚变燃料完全电离,并在保证等离子体密度的前提下,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不泄露不逃逸,才可能释放出足够多的能量。为攻克这两大难关,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

未来,如果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将彻底改写人类的能源版图。目前来看,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地球寻找聚变能源出路的希望。

我们期待早日掌握和利用核聚变,人类早日进入卡尔达肖夫的行星文明!

2021年07月09日写于多伦多安大略湖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之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新能源   卡尔   可控   核裂变   原子核   等离子体   聚变   摄氏度   行星   科学家   能量   装置   人类   能源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