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 如果不是韩国申遗端午,很多人还以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起源
  • 在很多的中文民俗介绍书上,关于“端午节”的由来,都会说是古代为了纪念投江的楚国诗人屈原,而诞生了“端午”这个节日。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从来没有质疑或怀疑过,貌似这是一个“铁定”了的事实,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直到韩国将“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端午节起源,原来并不那么简单。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韩国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遗产成功,该韩国民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端午在韩国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另外的版本,韩国申遗材料也说,“端午祭”的传统是来源于中国。但在韩国,这种古老端午传统,被保留得比国内更为原始,非常接近千年之前原始的端午习俗。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对于韩国申遗“端午”这件事,其实完全不用去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反而应该充分认真地阅读韩国申遗材料,然后其实你会发现,这件事可能还要感谢韩国所做的文化传承、保留和发扬,韩国可能真的做了一件好事。在韩国“端午祭”的举行时间,于中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韩国一些地区相当普遍。据韩国文献记载,“端午祭”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江陵端午祭至少已经在韩国流传了一千年以上。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韩国申遗中国起源的“端午”成功,倒逼我们开始重视,平时习以为常的传统民俗节日的研究。通过全国性的端午节民俗传统研究,我们发现了很多教科书上没有涉及的知识内容,其实端午节并不只是一个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活动,我们的教科书以点带面来介绍民俗,忽略了全国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差别,也忽略了很多还没有最终研究定论的线索。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按照韩国端午祭的表述,韩国端午祭起源来自于中国。记载中国的端午节起源,是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与水有关。每年农历5月正是涨水的季节,所以农业社会地区,为了祈求大水不把田地淹没,祈求不要洪水泛滥伤害人畜,每年农历5月都要祭神,而且是相关的水神。如此延续下来,就形成了端午这个祭奠节日,最原始的端午祭起源,真的和屈原没有关系,后来才因为发生时间重合,逐渐习俗和民间信仰融合在了一起。这就像4月1日愚人节长期一直存在,而现在的4月1日却又增添了纪念张国荣的内容一样。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我国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关于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内容被淡化了,增加了全国各地新端午文化的民俗内容。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我国端午节申遗内容,表述内容标签为“节日、传说中的人(Legendary creatures)、船”,而韩国的端午申遗内容主要标签是“节日,舞蹈、演出”。在我国湖北和湖南,端午节祭奠的是屈原,而在江苏苏州的端午节祭奠主角却是是伍子胥。在中国各地端午节习俗之中,以及一些古文献记载之中,端午除了纪念伍子胥以外,还有纪念曹娥、勾践、周处、春秋介子推等人的内容,屈原并不是端午祭奠的唯一历史主角。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中国端午节申遗的次要标签“饮料、酿造、日历、服饰、驱魔、民间艺术、食物、器乐、歌剧 、诗人、繁荣仪式、宗教信仰 、祭祀、体育比赛、声乐”,韩国的次要标签是“酿造、佛教、儒学、服饰、戏剧、手工艺品、器乐、市场、面具、诗歌、宗教融合、仪式用品、仪式、原始宗教、体育比赛”。中国端午重视的是对屈原的纪念、粽子、龙舟,还比如挂菖蒲、艾叶,薰苍术,喝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等。而韩国重视的是宗教融合、节日市场、面具,具体有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韩国还会在端午祭的五月初一到初十,举办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的市集活动。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韩国和楚国有很多相似地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韩国东部的江原道,这里有江陵、襄阳、洞庭湖等地名,江原道有周围群山围绕保护,所以这里遗留下来的古代文化遗书很多,当地韩国人也深以为傲。历史上每逢中国遇到的战乱,战败一国的遗民就会北迁或南迁,殷商灭亡后、秦灭六国后、汉灭楚之后,文献都有记载败国贵族和遗民流落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文化传统的流传也验证,证明这种传说的事实存在,所以韩国保留下的一些中国历史传统习俗,其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揣摩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韩国保留下的端午祭,对于反过来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具有很好的扩展参考。我们会发现,可能几千年的时间,已经让端午节的内容改变了不少,也许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会真的是更为原始纯粹的中国历史习俗活化石。我们的悠久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也是需要向周边邻国去取经学习分析的,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 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在世界文化共享传播之下,这种情况其实不需要奇怪。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就像佛教从印度发源,时间发展到了今日,中国、日本保留下来的佛教经书和文化,反而又重新复兴了原始印度佛教的一部分。用放开的心态,学习邻国古老传承的文化知识,用来反证和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起源,其实没有什么坏处,这是值得肯定去做的事。如此的分析说来,你下次听到韩国申遗中国端午习俗,就不会忿忿不平的要跳起来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坏事呢,是益事。

    人们其实错怪韩国了,韩国申遗中国的“端午祭”,其实是件益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韩国   端午   江陵   楚国   中国   屈原   佛教   端午节   习俗   起源   民俗   节日   传统   内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