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对于云南沧源翁丁老寨,我有深深的感情。多年之前,曾在沧源探访了很多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翁丁的历史研究资料,从申遗材料中知道了许多关于它的故事。其实翁丁在十几年之前,根本不是一个知名景区,完全是一个原生态的原始佤族村落。当时,和近些年来游客看到的翁丁村寨景区,完全感觉不同。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那时每天早上、中午、晚上村子里茅屋炊烟袅袅,在山坡的观景台上,可以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村里都是土著的佤族居民,老人和孩子比较多。《中国国家地理》评价翁丁是“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但其实在2006年翁丁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前,其实这个佤族山上村寨默默无闻,国内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翁丁大寨在国际上出名,可能比国内出名更早,很早就有西方人探险者进入云南,拍摄了翁丁村寨黑白照片,照片被在国际上公布,那些黑白照片里的原始社会村落场景,让人非常着迷,很难想象近代世界的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当时还引起了西方对于中国云南的很多误解。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再后来,翁丁寨出名了,成为了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原生态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了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入了景区化建设的快车道。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我曾走遍了翁丁村寨的各处地方,也曾经去了中缅边境沧源段的多个偏远村庄,探访了佤族村寨的很多不同形态,包括一些改信奉缅甸佛教的佤族村寨等。拍摄了很多各个村寨照片,研究了佤族村寨区域功能布局和演变,走访完一圈下来。对比发现,还是翁丁寨才是保留得最好的佤寨经典,堪称是原始村寨活化石,除了建筑之外,还有大量佤族民俗被保留下来。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十多年前,翁丁寨为了申遗成功,完成了当时房屋规模大规模改造。移除了公社时期建造的供销社、现代仓库、学校等,将与原始村寨风格格格不入的现代建筑都进行的去除。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那次改造,和最近这次村寨大火前的新村寨改造方案,有很大的区别,时代情况也是变化很大。其实对比两次改造,以及分析翁丁大载的历史黑白照片资料,就会发现。目前国内对于少数民族村寨改造,存在多个共性问题,普遍都是重视村寨外观样式,轻视内在少数民族的习俗,以及防火材料的改造。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最近这几年的改造,多是考虑村寨美观、旅游和商业功能,增加了房屋屋顶茅草的用量,搬迁走了大量原始村寨里的长期居民,将居民搬迁到山下的新建村寨里。佤族是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所以传统的佤族村寨多借山势而建。而新建的移民村子,建在了交通环境更好的山下,新建村寨条件比较好,多数老寨的人都迁移下去了,只有一些开民宿,做游客生意的村民还住在老寨里。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之前翁丁也发生过小火灾,都被及时发现扑灭了。但现在老寨里的常驻居民搬迁之后少了很多,发生火灾时,发现能力和扑救能力都严重下降,并不能指望外来的游客来能进行扑救,外来游客连救火水源都不知道在哪里,房子都是茅草、木头和竹子搭建的,火势蔓延极为迅速。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改造成景区的少数民族村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火灾的新闻,这不是天灾,更多是人祸,是一种“民族村寨改造之殇”。现代的用电、用火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时代,现代建筑的防火能力,和这种少数民族村寨完全不能同比。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云南的沧源地区本来就偏远,翁丁寨直到解放前,还一直处于原始社会,解放后一举过渡到了现代社会,留下了极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原始风貌。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佤族传统的寨子选址和规划非常讲究,村寨上方东方应有神林(神树林),而村寨的下方西方会有鬼林(墓地和原先活人祭祀的地方),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乱砍,树是保护寨子的神灵,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灵魂,伤害这些神灵会受到惩罚。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获取自然界的馈赠,需要有相应的祭祀和感恩,不同的情况祭祀选择的祭品大小会不同。早年为防止部落攻伐和复仇,佤族村寨往往有比较发达的防御体系,村寨里新建房屋也有很多位置上的讲究。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佤族的村寨的选择在山坡上,村寨都是木材、竹子和茅草所建,所以特别怕火,寨子周边保留茂密的树林,可以防风避火星被吹散。佤族妇女有抽烟斗的习俗,她们不管是在劳动中或在空余休闲时,都会拿出烟斗抽上几口。尤其是老年妇女,几乎是烟斗不离身,所以上翁丁村寨年老妇女多带有火镰、打火机等引火器物,不过当地村民防火意识非常好,并不会引起麻烦。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寨里的房子防火能力差,这里的孩子,从小进行严格的用火教育,小孩玩火碰火,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每当清晨和傍晚,整个村寨就会被袅袅炊烟所笼罩,非常原生态的自然生活场景。寨子里家家烧饭烹煮,都在特定的灰坑上引火,灰坑顶上不少都熏烤着腊肉,几乎不会发生意外。当代新闻里的很多民族村寨火灾,多是由大功率家用电器造成的,很少是传统烹煮坑引起火灾很少。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佤族有一夫多妻,指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会多娶,解放后现在已经没有),佤族提倡自由恋爱。早年的时候,同姓不能婚配,同姓结婚就要被驱逐出寨子,村民会用石头扔,轰出寨子。被赶出了寨子的人,会另立新寨。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传统的佤族的茅草屋,建筑规模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屋顶很矮的单层椭圆型屋,一种是上下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是牲畜居住饲养区域。单身成人、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会住第一种房子;另一种就普通家庭住的房子。新婚的夫妻是要住单层的草房,不管多么有富有,都必须住满3年以后才能搬到两层楼的房子里。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这种传统的房屋管理制度,保证了寨子扩张的速度,以及房屋内居民的数量规定。看历史黑白老照片,会发现历史上寨子房屋密度不高,各房屋分开的距离远,没有2~3个房子连片在一起的情况。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翁丁之外,中缅边境东段的嘎多月亮古寨,以及边境西段的芒黑小寨,这些村寨完全未经开发,虽然村寨里有些现代材质建造的房屋,但村寨中民风更为淳朴,虽然没有翁丁大规模茅屋好看,但也是难得的老寨原址。其实翁丁几十年以前,和这些村寨情况差不多,不少房屋也已经不是茅屋屋顶,最后全寨村都重新改了茅草屋顶回来。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从屋子的屋檐底部观察,屋顶是由大量捆扎的木头和茅草构成,木头还有斜向的木条固定,屋子的底部也有可以错位的基座设计,佤族传统房屋是可以抗高烈度地震的,附近是有地震带的,传统房屋结构可以错位来抵消地震影响,房屋顶部材料很轻,茅草木头不会砸伤人,属于抗震建筑形式产物。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现在村寨里的房屋密度已经太高,如果要改造,其实不是只要改造屋顶,而是需要减少房屋的数量,还有解决连片房屋的问题。当代,村寨分家建屋的习俗已经被破坏,子女会在父母家旁边的地方继续盖新房,所以造成了村寨房屋数量的实际增加,也减少了房屋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石墙和空地,从历史村寨地图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最早的翁丁村寨布局,是民居几户房子合在一个区域,四周有宽阔道路间隔,具有一定防火隔断作用,通路也是在村中心汇聚,可以从村中间快速到达各方向。佤族的妇女非常勤劳,在村寨里时常可以见到晒谷劳作、用头背搬运饲料、用传统腰机和纺锤织布纺线的妇女,以前村寨每个房屋前后都有妇女在劳作,所以每个屋子都有人看着,不太会空屋时间太久。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看似好像历史老传统不合时宜,年轻一代开始颠覆老的传统习俗和规定,但也恰恰是如此,潜移默化的将原来的村寨建筑平衡体系打破了。因为村寨高密度房屋化后,茅草为主的落后的建筑材料方式,其实也需要一起改变,否则火灾发生损害必定会远超历史以往。翁丁的房子看起来都是茅草房,但在10几年前的那次改造,特别关注了防火问题,多数房子经过了改良,茅草底下铺有石棉瓦,房屋内部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地板和墙上铺有竹席。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除了几个重要建筑的屋顶茅草比较丰厚外,村寨里多数房屋都是简单盖了一些用茅草,茅草数量并不多,房屋看起来屋顶比较稀疏,多数房子茅草仅仅是象征性装饰,并没有复原原始村寨时期的屋顶茅草数量。早期这种改造,将防火能力放在首位,美观性是次要的。稀疏的屋顶茅草救火会比较容易,下面的石棉瓦阻燃,火势不会很快蔓延,其实当时考虑的就很平衡,改造规划的水平其实比最近改造的设想要好。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翁丁大寨村子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年均降雨量1000mm,年均气温20℃,建筑屋子的茅草,以前会被采集放置一段时间,经过夏季的雨淋之后,茅草会变得不容易被引燃,比干净干燥的新茅草要防火功能要好。可是最新这次新改造,用的是洁净干燥,没有土和淋过雨的新茅草,而且一次性改造了全寨全部房屋,并没有做房屋的密度改变,可以说是犯了大忌讳,急功急利。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佤族的图腾是牛,从进入村寨开始,就可以在木桩上、神树上、重要的建筑墙上,看到挂着的硕大牛头骨。佤族的传统建筑是干栏式的,下部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面才是居住的茅草屋,屋顶上会开有天窗。在屋子底部养牲畜,虽然气味比较大,也容易生虫,不过也有其特殊的作用。房子底部养牲畜,屋底都是湿泥地,具有良好的防火效果,如果遇到火灾,牲畜会第一时间开始躁动和叫唤,牲畜可以提醒人们遇到危险,就算房子里人不在,走遍的邻居也可以根据牲畜的躁动来查看异常。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佤族村寨里有专门的木鼓房,遇到危险,村民可以敲击木鼓来召集人手,周边农田劳作的村民听到鼓声,就马上会赶回来,众人合力将危险消灭在萌芽阶段。不过现在改造成旅游区的茅草屋,底部已经不再养牲畜了,村民也不集中在周边农田劳作了,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防护功能,现在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翁丁的茅草屋怕火,人人都知道,在每个屋子里都可以看到配备有消防器材,不过配备的数量只能扑灭小火苗,如果茅草顶开始燃烧,简易消防器材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历史上,在没有现代灭火器之前,当地村民是用巨大的巨龙竹来做灭火设备,有专门的村寨水渠网络、水槽、水缸等蓄水设施,但目前这种传统消防体系已经无法发挥作用了。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看似这场翁丁牛年春节的大火是偶然发生的,但其实也是多重原因人祸的积累,需要反思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教训太深刻了,民族村寨的景区改造思路必须要好好改变了。最近的改造方案考虑太简单,忽略了翁丁村寨防火的诸多历史教训和故事。

心痛太可惜,追忆那个堪称是“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云南翁丁大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佤族   原始   茅草屋   大寨   寨子   村寨   茅草   云南   牲畜   景区   火灾   中国   屋顶   村民   心痛   可惜   房子   传统   房屋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