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编者按:我在调研中国EUV光刻机和光源的时候,偶尔发现一篇质疑“中国牌晶体”幕后惊人学术不端事件的论文。这篇1997年发表在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署名5位作者:3位顶级院士,其中包括中科院院长、中科院分院党委书记,和一位不知名的人士。那么这篇论文讲的又是谁的故事呢?

大事记

1976年:陈创天发表“阴离子基团理论”。

1979年:陈长章发表中国首篇“中国牌晶体”BBO论文。

1986年:陈创天凭借BBO晶体项目获得中科院特等奖第一获奖人。

1997年:卢嘉锡院士领衔陈长章等共同发表论文,披露BBO的发现历史,指出BBO晶体的发明与陈创天的理论毫无关系。

2001年:卢嘉锡院士去世。

2003年:陈创天当选中科院院士。

2008年:陈长章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资料里。

第一章 中科院第三任院长卢嘉锡亲自挂帅出征

1997年3月,《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惊天动地的论文:

低温相偏硼酸钡 ( BBO )的发现及其对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启示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我们看看这篇论文的作者:

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第三任院长,卢嘉锡。

第二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涛,物理化学家。

第四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敬魁,物理化学家。

第五作者: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所长程文旦,物理化学家。

那么是什么样的惊涛骇浪,让彼时已经85岁的卢嘉锡院士亲自出马?并携带上如此多的重量级科学家?

而这位陈长章又是何人?为何得以第三作者名列其中?

第二章 寻找陈长章

我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搜索到了洪茂椿院士主页里有两项陈长章信息,是一篇专利的英文版和中文版,中文题目是:

掺杂的低温相偏硼酸钡单晶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变频器件

什么是低温相偏硼酸钡呢?它就是卢嘉锡院士领衔的论文中,指出BBO晶体。而BBO晶体正是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中国牌晶体”最早的一个。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搜索到了洪茂椿院士主页里有两项陈长章信息

我找到了这篇美国专利的详细资料,其中注明了申请日期是2008年10月8日。这是我能够找到的最后的陈长章先生的公开资料。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陈长章2008年发表的专利详情

除了这两篇专利信息外,我竟然无法在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搜索到任何陈长章先生的资料。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百度学术上陈长章主页

我在百度学术上,看到了一个陈长章的主页,其中显示了成果数45,并且在1997年的论文数达到10篇。不过仔细一看,1997年那10篇是错误的数字,仅仅是因为卢嘉锡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被统计了7次!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百度学术主页上陈长章的论文数统计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百度学术主页上重复统计的1997年这篇论文

我搜遍了全网,唯一可以找到的信息,便是有一位陈长章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信息。而这一切,又恰恰定格在了1997年。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陈长章唯一的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

然而,某一篇论文的引用部分,我似乎找到了源头:

陈长章, 高冬寿, 陈创天.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探索—硼氧环化合物[ C] .第五次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 苏州, 1979 , B44

这是一篇发表于1979年在苏州举办的学术会议,第一作者陈长章,其论文是硼氧环化合物,正是BBO的前身。

难道这位陈长章才是真正的中国牌晶体之父吗?

第三章 “中国牌晶体”

而位列1979年中国首篇BBO晶体论文第三作者的,便是日后被誉为“中国牌晶体之父”的陈创天。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陈创天(中)与卢嘉锡院士(右)讨论学术问题

陈创天,1937年2月18日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市。1956年8月,陈创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陈创天毕业后前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卢嘉锡的指导下开始为期3年的化学学习。1976年发表“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2003年,陈创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陈创天1976年发表的第一篇理论计算论文

陈创天是从事的理论物理化学工作,1977年-1978年,连续发表4篇所谓的“阴离子基团理论”。他并没有一点的实验经验,并且这4篇论文和BBO没有一点点的关系,写的都是BaTiO3以及其他美国已经制造出来、公开报道的晶体结构!

然而,1986年,中科院特等奖颁发时,陈创天成了第一发明人。而1991年,福建物构所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时,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锂(LiB3O3)的第一发明人,也变成了陈创天。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1986年,陈创天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1991年,陈创天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为何1979年第一篇实验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已经杳无音信,而作为一位做理论计算的学者拿到了所有的荣誉?

难道真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才做出来的吗?

第四章 陈创天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便有了文章开始,卢嘉锡院士领衔发表的1997年的论文!论文里明确指出:

1979年陈长章等人根据卢嘉锡提出的探索新型非线性材料应注意的一些基本要求,同时参考了前苏联晶体化学家的综述性论文,发现了B3O6环形阴离子,并在几十次的失败试验失败之后,获得成功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1997年卢嘉锡论文截图

而对于理论计算者陈创先的所谓“贡献”,卢嘉锡的论文中明确指出:

1984年初BBO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并于同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晶体结构测定和性能测试完成的基础上,陈创天等人于1985年用阴离子基团模型计算了BBO的倍频系数,通过马德隆常数的调节才得到与实验基本符合的结果。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1997年卢嘉锡等发布的论文指出陈创天是在实验发表之后、实验数据确认之后做的理论计算

更有甚者,1997年卢嘉锡院士的论文中明确指出:陈创天1985年完成的理论计算工作绝不可能指导1979年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探索!

陈创天1976-1977年发表的理论计算论文与BBO毫无关系!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1997年卢嘉锡等发表的路老牛湾指出陈创天的理论与BBO毫无关系

打个比方,这个意思就是:鸡已经下了蛋,陈创天却用他的“阴离子基团”理论通过数据操控来证明了鸡是母的

然而就是这样,不妨碍陈创天继续做他的中国牌晶体之父:1998年,在这篇论文出世的第二年,陈创天调离福建物构所,去了中科院理化所。不久后,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再不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创天是如何瞒天过海,把福建物构所十几年、几十人的辛苦实验培养出来的晶体,全部打包成了他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指导下合成出来的产物的呢?

我在陈创天2010年发表的自述论文中清清楚楚地看到:

于是从1979年5月开始 ,我们研究组就集中力量在硼酸盐系列中探索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很快 就发现低温相偏硼酸钡(β-BaB2O4 , 简称 BBO)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候选者[8]。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2010年,陈创天自述论文,其中引文8,便是陈长章1979年那篇开创性的实验论文

而陈创天自述论文提到1979年5月开始的BBO研究,其中引文8,便是陈长章1979年那篇开创性的实验论文!但是在陈创天的论文里,全部变成了“我们研究组”。

于是乎,一代人的成就,这一切,都成了一人理论之下的产物。

荒天下之大谬。

第五章 后记

1997年,卢嘉锡院士,联同前福建物构所副所长吴新涛院士,物构所所长梁敬魁院士,现物构所党委书记程文旦教授等五人,联名在中国最高学术刊物之一的《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郑重指出:

BBO新晶体的发现与(陈创天的)阴离子基团理论无关,这当然是无疑的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该文章由一位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一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一位中国科学院院长,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物构所党委书记,五位作者全都是“重量级”教授。

是什么样的愤怒,才会让一位85高龄、德高望重的中科院院长,对自己曾经的爱徒,发出这样的怒吼!

然而即便是这样,此文刊登之后,毫无波澜地沉入大海,再无声息。

我看了那篇原福建物构所所长发表的公开举报资料,我无法公布一切,这里的截图内容,似乎回答了一切。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原福建物构所所长发表公开举报资料

真正的BBO晶体发明人不知所踪,杳无声息。

而1997年这篇论文的英文版,已经被sci-hub收录。

1997年惊天动地的“中国牌晶体”论文:5位作者里3位顶级院士

sci-hub收录1997年卢嘉锡等发布的论文英文版

参考资料:

1997年卢嘉锡院士领衔发表论文英文版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2882747

1997年卢嘉锡院士领衔发表论文中文版链接:https://www.docin.com/p-1481812411.html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洪茂椿院士主页里有两项陈长章信息:http://www.fjirsm.cas.cn/research/R1/hmc/yjcg/

陈长章百度学术主页:http://a.xueshu.baidu.com/scholarID/CN-BO75UK6J

陈创天2010年发表自述文章:http://ipc.cas.cn/zt/cct/hyjn/201812/P020181217645177891194.pdf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晶体   院士   中国   中国科学院   基团   硼酸   作者   阴离子   化学家   论文   特等奖   福建   中科院   惊天动地   学术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