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1644年的春天,庄严的京城一片兵荒马乱,李自成率军攻进了紫禁城,崇祯亲自敲钟,却没有一个大臣来上朝,绝望的他带着一个心腹随从爬上了北边的万岁山,在一棵树上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伴随着他的逝世,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朱氏王朝就此结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都要从十七年前说起。

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十七年年,崇祯帝朱由检只是一个藩王。当朝天子是他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天启皇帝。这位小朱同志的父亲就是死于"红丸案"的明光宗。光宗由于从小就不受父亲待见,活得是十分窝囊,每天兢兢业业的,生怕哪天就见了先祖爷。所以光宗对儿子的教导也不是很上心,而且小朱同志有个特殊爱好,那就是做木活。如果不是在那年被群臣拥立成了皇帝,他一定是个好木匠。可惜天意弄人,小天启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天子,关键是,当了天子后,他依然醉心木匠手艺,朝政大事都交给宦官魏忠贤,后宫的事儿就交给了自己的奶妈客氏。每天清晨,天启早早的就起床了,但不是为了上朝,而是做木工,乒乒乓乓的声音有时会一直持续到后半夜。国家大事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贪腐之事在当时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过了几年,天启就病了,由于一直痴迷当木匠,他后宫都不怎么去,所以没有子嗣,于是就把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召过了,死之前还信誓旦旦的说他一定能做个千古名君。

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于是,半路出家的朱由检从一个藩王变成了皇帝,那时他才16岁。刚进宫那几天,崇祯过得提心吊胆,每天剑不离身,吃东西只吃自己从王府带的干粮。当上皇帝后,他对魏忠贤依然礼遇有加,魏忠贤送来的美丽女子,他照收不误。但是,私底下,他正在想着怎么除掉这个奸佞。魏忠贤见小皇帝对自己还是很信任,一颗提着的心就落下了,他以为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借着皇帝的信任作威作福。出人意料的是,崇祯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早就计划好了。有一个大臣上奏魏忠贤贪污枉法,崇祯趁此机会勒令魏忠贤辞职,后来又在魏忠贤回家的路上命其自杀。小小年纪就能有这样的城府,实在令人钦佩。

从这件事来看,崇祯确实有当贤君的底子。大臣们对他也是极尽全力的阿谀奉承,崇祯还是太年轻,被底下人夸两句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圣主了,在行事方面有些刚愎自用。而且崇祯有一个非常坏的毛病,就是喜欢给自己的错找借口,那些倒霉的大臣就成了他的替罪羊。长此以往,就没有大臣敢提出真心意见了。

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1644年,李自成称帝,建立大顺,他第一个目标就是打北京城。北京城一片风声鹤唳,75公里的城墙根本挡不住农民军。当时就有人提出迁都南京,南京是朱元璋设立的帝都,官员设置、皇宫院落都是现成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北方不仅有农民军,还有清军,迁都南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遭到大臣强烈反对,甚至有人提出要杀了说出这个建议的人稳住人心。崇祯没法子,想着组建军队又没钱。那些大臣一个个都富得流油,崇祯就想着让他们捐点钱当军饷,但是大臣们都在哭穷,后来清军入关,那些大臣们家里搜出几十万白银的大有人在。于是现在就剩了最后一个办法--调吴三桂的军队入关勤王。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北京城外就是山海关,吴三桂如果入关,清军就会长驱直入。崇祯就召集大臣商议,希望有人能提出调军入关的建议,自己好骑驴下坡。

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那些大臣都知道崇祯的脾气,现在提出这个建议是好的,但是事后崇祯一定会找个替罪羊承担失了山海关的责任。还有捐钱,如果现在捐钱给皇帝,不就说明自己是个贪官么?等皇帝逃过此劫,一定会来个大清算。至于迁都,"天子守国门",老祖宗留下的遗训,谁敢不从?崇祯迁都之后,必然找个人为自己"有违祖训"的行为背锅。所以,大敌当前,没有人真的给他提出建议,都是能混就混,天下不性朱,换一个主子也行。

最后,李自成还是打进了北京,崇祯无奈,杀了妻子女儿后,和太监王承恩登上那座孤山,自缢而亡,也算践行了"天子守国门",气节可嘉。


天子守国门?崇祯为何宁愿自杀也不迁都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崇祯   南京   国门   天子   山海关   大顺   北京城   天启   替罪羊   木匠   后宫   大臣   北京   皇帝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