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刘备虽然顶着个“刘皇叔”的名号,却是个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的穷小子。虽然刘备硬件实力差了点,但却是出了名的仁义爱民,在古代,一个好的名声足以占据道德制高点。在走投无路之际,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才能,上演了一场三顾茅庐的好戏,至今为人称道。见到诸葛亮后,两人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史称“隆中对”,《三国志》中详细的记载了此次对话的中重点。

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会谈开始后,刘备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也是他如今的困境,“汉室已经快没了,奸臣当道,我有心想匡扶汉室,却能力不够,这可咋办呐?”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虽然隐居多年,却对天下形势十分关注,在荆州素有贤明,还是刘表的外甥女婿,于是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大概意思就是:曹操现在太强了,惹不起;孙权虽然看上去弱了点,但人家在江南的势力盘根错节的,还是少惹为好;除了这两人还有就是刘表和刘璋,刘表占据荆州,是个肥肉,曹操、孙权将来肯定不会容忍他,咱们趁着他俩现在没空,近水楼台,先把荆州拿到手;刘璋有益州,但是他老爹给他留下的底子太烂,他肯定守不住益州。有了荆州和益州后,你刘备才有资格逐鹿群雄啊!除了这一点,诸葛亮还高瞻远瞩的提出了联合孙权和一些少数民族抗曹的计策,这点与当年乐毅联合五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合纵之策,如果不合纵,就会像秦王扫六合一样,各方势力被曹操一一剪除。等到时机成熟,刘备可兵分两路,一路从益州向西,一路从荆州向东,曹操必然首尾不能相顾,这样王图霸业可成矣。

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诸葛亮这一套操作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刘备。由于演义小说的渲染,刘备似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其实并非如此。刘备尊重诸葛亮,不代表他无条件服从诸葛亮。在刘表死后,曹操大军攻打荆州,刘宗决定投降,但刘备作为曹操的死对头肯定不能投降啊。于是诸葛亮建议他先取襄阳,小小的樊城肯定挡不住曹操的。糜竺却不同意,他觉得不如先跑为妙,向南退守江陵。他这样建议也不是没有根据,刘表曾经将荆州的军资储备囤积在后方的江陵。襄阳军事意义十分重要,四面八方都是山川河流,天然的屏障,即使敌人大军压境也无法依靠兵力优势取胜,樊城与襄阳一水之隔,两地能互为依托。当时如果刘备占据樊城和襄阳,封锁汉水,曹操此次南下并没有带战船,刘备只要紧守,曹操大军只能望洋兴叹。

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隆中对里襄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想从荆州向东,必然要掌握襄阳和汉水,否则连自保都难!而且襄阳是江陵的屏障,即使刘备去了江陵,也守不住,古代兵家的看法就是:保不住汉水流域就保不住荆楚大地。所以诸葛亮极力劝刘备先打襄阳,就算曹军先占据襄阳,但是襄阳城里那些荆州士族肯定不甘为人下,到时候里应外合就可以了。现在就是实现隆中对的绝佳时机,危机之下便是转机。

但是!刘备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卖鞋的做到如今,靠的就是仁义的招牌,现在刘表刚死,自己就打他的儿子,和自己的人设不符啊,要是被有心人宣传一下,刘备树立的政治形象一定会毁于一旦。所以他坚决不肯取襄阳。

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所以说,在刘备眼中人心和名誉比地盘财富重要的多,这也是他最后溃败的一大因素。哪怕后来刘备攻取益州,也是用张松之死做的借口,否则他根本不会轻易动兵。这对于一个政客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软实力固然能锦上添花,没有硬实力怎么行呢?

最后诸葛亮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和刘备一起前往江陵,期待日后再取襄阳。只是,他们二人没想到,这一去,襄阳就再也不属于蜀汉了,就算拼了关羽一条命,也夺不回襄阳和樊城。


刘备起点不如孙曹,又不肯听诸葛亮的,白瞎了隆中对这样的好计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益州   蜀汉   汉水   江陵   秦王   襄阳   向南   山川   荆州   汉室   计策   仁义   屏障   群雄   大军   实力   起点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