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在隋文帝杨坚的努力下终于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时代,重新建立起一个大一统国家。杨坚死后,杨广上位,如果杨广好好做一个守成之君的话,迎接他的说不定也是一个盛世。可惜的是,杨广好大喜功,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强征赋税,最终不少人揭竿而起,隋朝四分五裂,走向灭亡。隋炀帝几次出征高丽都无功而返,这无疑加速了帝国的崩溃。在唐太宗安定天下后,高丽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他的眼前。

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唐太宗曾经对手下人说,“辽东自古就是中国的,从魏周时才分出去,隋朝几次出征,都铩羽而归,战争中死的中国子弟不计其数,朕日夜难安啊”,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当时的唐朝对这个外邦小国有多仇视,恨不得立刻报仇。后来唐太宗决定远征高丽,发布征兵榜文时,不少人愿意以私装从军,不求赏赐,只求收复辽东。大家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是有原因的。隋炀帝惨败后,高丽为了炫耀战功,将隋朝将士的尸骨累成“京观”,这是一种莫大的羞辱。每当寒风吹去尸骨上的尘土时,无数亡魂在等人复仇。所以唐太宗平定南北后,就想着为牺牲的中国子弟报仇。

贞观五年,李世民先派人去高丽将京观毁掉,收殓隋军将士尸骨。高丽收到这个消息后,知道唐朝没有忘记这个仇,一定会再来,于是当时的高丽国王命人修建了一条长城,约一千余里。一直到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灭了北方的高昌,才准备正式出兵。

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太宗特定先派人侦查高丽的地形气候,风土人情。高丽国王高建武也算的上是个枭雄,年轻时曾率领五百人杀退平壤的大军,对于唐朝的举动他知道的一清二楚,表面上派遣使者到唐朝互相交流,私下加紧进攻新罗和百济,企图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盟友全部歼灭。后来,高建武更是派太子入朝进献疆域地图。古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高丽这番动作,唐朝自然没理由去打他,何况当时唐朝良将如云,自己未必真的是对手。高建武想法不错,可惜一场宫廷政变打乱了他的计划。在这场政变中,高建武被杀,泉盖苏文上位,他联合百济狂打新罗,新罗不支,只能求救于唐朝。泉盖苏文面对唐朝使者十分狂傲,以东方之主自称。他一方面和漠北的一些国家打好交道,企图牵制在北方牵制唐军,一方面加固修建的长城,建立军事据点。

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唐朝对于高丽的挑衅终于忍无可忍,向全国征兵,召集了十万人。这次征兵完全是自愿原则,这就避免了破坏像隋炀帝强征一样破坏市场,军心不稳等问题。同时唐太宗吸收隋炀帝远征高丽后勤跟不上的教训,携带大量的牛羊随军,牛羊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运送物资。唐太宗御驾亲征,一开始也确实顺利,高丽节节败退,太宗改六山为驻跸山,并勒石记功。

一直到七月五日,唐太宗决定进攻安市城。安市城的守将名为杨万春,是一员猛将,而且安市城易守难攻,城内粮草也很充足。杨万春更是抱了死守的念头,坚决不与唐军发生正面冲突。唐太宗原本打算先打建安城,这样安市城就会孤城难守。但是李勣却认为这个时候分兵离辽东太远了,如果高丽将唐军的后路断了,情况就糟了。所以唐太宗最后决定留小部分军队继续围攻安市城,切断建安城与安市城的联系。李勣先是将高丽投降的那些人置于城下,企图劝降城内,但杨万春丝毫不为所动,继续坚守。李勣又向太宗进言等城破时,杀尽城中男子,以此威慑。城中人听说后,更加生气,坚决死守。

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这是,高丽降将高延寿提出建议:先打乌骨城,然后挥军南下,平壤就唾手可得。长孙无忌则极力阻止,认为先打乌骨城唐军一定会腹背受敌,他坚持认为先破安市城,再打建安,随后就能长驱直入平壤。这样的建议无疑让唐军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就算唐军将这些“钉子”拔了,又有多少兵力能进攻平壤呢?

总而言之,远程作战最忌讳的就是持久战,唐军兵力不足,无法分兵而行。如果能兵分几路,又何至于被安市城拖垮呢?


战争天才唐太宗远征高丽,准备充分为何还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定南   新罗   平壤   辽东   贞观   建安   隋朝   长城   尸骨   上位   将士   兵力   城内   唐朝   中国   天才   战争   高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