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农村晚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和你说说二十多年前农村人的晚上生活吧。

一:热的要死。没风扇、更没空调。不要信什么以前晚上凉快的鬼话,说这种话的人不是笨就是坏或者兼而有之。一人一把扇子有力无气的扇着,聊着没这没那的天。且半夜也不闲着,你可别忘歪的地方想。开始是半夜的时候趁水多去耕田、后来是插秧完了就半夜去看水、再后来稻米差不多成熟了就去赶老鼠、灭虫(指半夜才出现的专门挖水渠的虫子),说敢说有诗意我喂他两担猪粪。

二:半夜得经常起夜下楼,看看牛还在不在。可不要说我骗人,那时候经常有人半夜偷牛。半夜睡着睡着“一者野呼,乱者四应”那就是有人偷牛了,赶紧起床抄起一根扁担四处捉贼。运气好的追上牛还在,小偷跑了。运气差的牛和小偷都跑了。

三:冷得要命。前面是一堆人围着小火堆烤火,脚热后背凉,后半夜睡着躺床上,背热脚凉。不要想有厚棉被,就这棉被还是祖传的(真的是祖传),又黑又硬,保暖效果基本上心理效果等于物理效果或者大于。再加上棉被上加一层秸秆、毯子下加一层秸秆就是全部过冬的装备。好不容易暖点,得,又下楼看看牛还在不在。

还有烤火也要考被冻伤的手脚,那时候一到冬天基本人人手脚冻裂。这是我找到的网图,手比网图的还严重,和脚差不多一样手指都是裂缝。至于脚则和图片一样,经常深可见骨。那时候也没什么治疗办法,最多贴个万通筋骨贴,是的,不是创可贴。早上去给牛割草的时候,草、雪都往裂缝里钻,疼的撕心裂肺,让人直流泪。但是也得咬着牙忍,到家双手都是冻僵的。解放鞋的脚几乎没有知觉,冰凉冰凉的。

还有对冬天的印象就是被割伤了特别难好,割草被镰刀或者砍柴被柴刀割到的伤,特别难愈合。最后伤口的两边的肉直接变硬了,而最中间没有,总是流血。最后直接转化为冻裂的伤,等开春了才好。

二十多年农村晚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四:穷极无聊。真的是无聊到只能平躺睡大觉。没电视、没手机、没书。谜语讲来讲去就那么几个,村里的八卦说来说去也就那么一回事,各种各样的故事包括鬼故事都讲烂了。总之很无聊,无聊透顶,只能发呆打发时间。五:黑的要命。真的是黑的要命,那种黑真的可以形容为漆黑,漆黑一片。开始是煤油灯,那玩意的光本来就弱,还经不住那时候穷,烛心就舍得挑出来那么一点点,勉强算是有那么点光亮。后来有电了,但也架不住穷啊,买个最低瓦的灯泡,那个淡黄色的光跟那个啥似的,但好在聊胜于无。(这点我是说室内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总得和我杠有月亮,你家是没房顶还是没墙壁?)六:熏的要死。晚上做饭做菜都在家里,用木柴火那种烟啊真的是浓烟滚滚滚,熏的狗都蹭蹭往外面跑、熏的蚊子都不想飞进来,熏的人直掉眼泪,恨不得趴在地上躲避烟雾。现在我的眼睛特别爱干涩,就是那时候熏得太厉害了。七、晚上蚊子多的要命。别说蚊香了,蚊帐都没有。对抗蚊子就靠一身皮,皮越厚睡的越好。像咱们这种皮薄馅大的,经常半夜在床上坐着发呆。原因无他,被蚊子叮的怀疑人生。八、吃的不咋地。过年过节有肉,平时水煮青菜,油都没几滴。饭也不管够,种的粮基本不够吃,经常得去乡里讨救济粮,讨来的也顶不住。好在快顶不住的时候,田里的也熟了。至于说喝酒,酒有米酒、红薯酒两种。饭都不够吃,所以米酒很少。红薯好养活产量大,一般红薯酒为主。但也经不住天天喝,同过年过节吃肉一样,一般是过年过节喝酒。九、哭。真的哭,很多人家经常到晚上就哭。感于生存艰难,以泪洗面。上面老人病的要死,没钱治。下面刚出去的小婴儿病的要死,没钱治,唯一能做的就是哭,家里有只鸡的还可以请个巫师过来跳大神驱邪(我爸就是巫师)。米快吃完了,救济粮也快吃完了,明天不知道去哪家借米,只好流泪。现在想想,还是有很深的感触,第一次听《父亲写的散文诗》时,听到那句“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的时候,真的泪眼也跟着流下来了,太深刻了。十、怀疑人生。晚上有空大家一起聊天时,大人们都会叹息,为什么勤勤劳劳一年又一年,却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那么苦?其他的懒得说了,20年前的条件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古代了。至于其他回答说赏月、登楼远望之类的调调,那是老爷们的生活,与我这样的屁民无关,懒得计较。




很多人对于农村的美好印象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干过重活。完整的一天是这样的:首先

先看看大概的环境:

二十多年农村晚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早点五点左右起床,天蒙蒙亮吃一点点早餐。我们这边的早餐就是茶水拌饭,吃完挑一担发酵之后的猪牛粪便上山肥田或者肥地。发酵只和猪牛粪不是很重,大概五十斤左右。肥田或者肥地之后,在山上割一两担青草,这一担青草怎么说也得六十斤左右。两担青草一担拿去池塘里喂鱼,一担挑回家喂牛。回家到大概十点左右,休息一下就去挑水。挑水就比青草和猪牛粪重了,一担大概得八九十斤,至少得来回两趟。这时候也差不多到十二点,开始吃午饭。午饭结束之后可以午休会儿,也可以发呆。下午是比较轻松了,下午一般是去砍柴,割杂草。包括田边的上下坡、杉树林的蕨草。那时候的人勤快,田上下的上坡都清理的干干净净。杉树林下面也被割的整整齐齐。做这些活结束之后,砍一担柴火回家,有轻有重,主要看收获。如果不砍柴,那可以去割红薯枝叶回家喂猪,这一担也不是很重,大概六十斤。这样下来一天的生活基本结束了,晚上洗澡吃饭,休息,如果是农忙晚上还得趁水多或者趁下雨去耕田。也就是说,不说农忙,就是平常的作息,平时做的最多的就是挑担子。农村每家每户一楼最多的就是一条条扁担。人因为长期的挑担生活,也变得特别矮,过生生给压矮了。一个人的价值就是被无休止的压榨,生活的压力就像碾茶油一样,把里面的油全部碾出来了,碾的干巴巴的才罢休。没有任何的诗意,再漂亮的姑娘也得去厕所里掏粪水装桶里挑上山浇菜。这也是为什么,建国之后某伟人那么急切的想改造农村。因为真的太苦太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风调雨顺仅够温饱,稍微有点风浪就是家破人亡。所谓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只是老爷们闲暇之余的生活情调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割草   林下   救济粮   晚上   农村   肥田   杉树   扁担   米酒   牛粪   红薯   棉被   青草   蚊子   半夜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