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今年5月,一则关于安徽某男子深夜捕鱼被抓现行的新闻被各大媒体传播开来,并迅速引发热议。

“不就是钓个鱼吗”、“有鱼不钓,养着干嘛”,类似的声音如同多米诺骨牌接踵而至。难道真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小题大做吗?

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着多种鱼类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我国的第一长河和世界的第三长河,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水不在深,有鱼就行。这样一条闻名中外的世界长河,里面的鱼类自然也很多。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哺育着2种淡水鲸类,424种鱼类和浮游动植物1900多种,其中的白鱀豚、中华鲟等稀有鱼类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鱼类濒临灭绝,人类“功不可没”

然而,从2006年起,长江流域的生物开始出现灭绝的迹象。光是仅存的哺乳动物江豚就在短短10年间减少700余头。就连被称为淡水鱼中的“第一巨人”白鲟也在近16年来,无迹可寻。为什么会这样?一切都要归咎于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江沿岸的渔民大肆捕鱼,赚得盆满钵满。按理来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是人之常情。可惜渔民没有常识,为了获取暴利,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硬要将河里的鱼类赶尽杀绝。那么,“电毒炸”是什么,“绝户网”又是什么?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所谓的“电毒炸”,就是运用电力、毒气、爆竹等类似物品害鱼、捕鱼的行为。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会利用鱼饵引鱼上钩,之后再进行“杀害”。被害的鱼表面发黑,身材畸形,看起来惨不忍睹。

而且鱼在经历电击等摧残后,体内会出现血细胞变形和肌肉细胞膜破裂的情况,分泌的一些刺激性物质对人体有害。所以这种鱼一旦流通到市场,不但损害身体健康,还搞得鱼市乌烟瘴气。

有良心的渔民会使用“绝户网”捕鱼。这种网格外密集,网孔直径不到1厘米,以至于落网的鱼儿插翅难逃,甚至因为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尽管“绝户鱼”对人体无害,但这种毁灭性的捕鱼方式仍旧不该被提倡。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研究表明,长江生物完整指数已经达到最差的“无鱼”等级。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资源只会严重紧缺,生态只会严重失衡,渔民也会朝不保夕。所以实施禁渔,让长江休养生息,刻不容缓。

长江不堪重负,禁渔任重道远

2020年1月,国家出台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为什么是十年?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国第一次设置长江禁渔期。早在2003年,国家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要求必须保证长江流域每年3到4个月的禁渔期。正如前面所说,长江的渔业资源并未因短暂的休渔时间得到壮大。

因为禁渔期一过,渔民又会大肆捕捞。任凭鱼儿有多强的繁殖能力,也始终难以“添丁进口”。显然,在各项工作精准落实的前提下,时间才是最大的根源,索性延长至十年,给长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部署?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加大工作力度,排除各项隐患

第一,安抚退捕渔民。根据不完全数据显示,长江禁渔共涉及11.1万艘渔船和23.1万渔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国家明确表示,“退捕还鱼”,关键在渔民,难度在渔民。退捕后,渔民看似失去生活来源,实际上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各地要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其提供就业、医疗等方面的精准帮助,确保上岸“有利可图”。譬如,国家针对渔民特点,鼓励发展鱼稻工作等生态养殖技术。

所谓“鱼稻共作”,就是养鱼、种稻同步进行,达到一田两收的效果。这种综合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收益可观。要知道,我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高达30162.4千公顷,适合养鱼的就有15%。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所以鱼稻共生的土地面积高达6800万亩。一般情况下,种植一季水稻,收入仅为1500元左右,养鱼之后,总收入可达10000元,整整翻了6倍不止。这样难得的好事,估计没有人不愿意。

第二,妥善处理捕捞工具。总体来看,捕鱼工具可以分为渔船在内的传统工具和电鱼器在内的新型工具。由于伤害程度不同,所以国家的处理办法也存在差异。前者需要分类处置,后者却要及时销毁。一是因为危险,留下来会有安全隐患。二是因为好用,会给不法分子制造机会。

此外,严格打压非法捕鱼行为。首先要明确,哪些行为属于非法捕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电鱼器、“绝户网”等违禁渔具捕鱼或在禁渔期间,私自捕鱼都属于非法捕鱼行为。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情节较轻的,没收捕鱼工具,进行批评教育,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金。在此基础上,情节严重的,还要没收渔船,吊销捕捞许可证,甚至追加刑事责任。自十年禁渔实施以来,相关部门依法办事,取得显著治理成果。

2021年8月28日,某男子因口腹之欲,在长江支流嘉陵江捕捞5条野生鱼,被民警成功抓获,目前正在调查中。三天后,刘某为了“尝鲜”,在洪山闸水域投放“地笼子”捞鱼,被当地公安局依法拘禁。种种案例表明,国家对非法捕鱼行为绝不姑息,但这并不说明禁渔等于不钓鱼。

禁渔不等于不钓鱼,合理钓鱼不该被举报

我们经常会看到“禁止吸烟”、“禁止喧哗”的贴士,以至于看到“禁止”两个字就心头一颤。事实上,钓鱼本身无伤大雅,更不该成为禁渔期的红线。科学证明,合理的垂钓是一项健康向上的户外活动。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还可以愉悦身心。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钓鱼需要足够的耐心,可以使心态回归沉静。可怕的不是钓鱼,而是这背后的非法捕捞。那些讨厌钓鱼的人,以为抓到垂钓人的把柄,迫不及待地举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禁渔期的相关规定。

2020年8月,成都市规定禁渔期间,一人一杆,一线一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正常的垂钓娱乐活动,但严禁使用多杆、多线和多钩的捕鱼装备,从而避免对禁捕管理和资源保护造成干扰。

在此之前,农业部发布的《禁渔通告》要求对专项捕捞和休闲娱乐性质的垂钓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并未出现严禁、停止等词汇。如此看来,该不该被举报,取决于钓和捕。只要我们合理区分,就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垂钓。时至今日,十年禁渔已经过去一年,不知效果如何?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水质得到改善,宜昌段再现成群江豚

2020年3月,也就是禁渔初期,长江宜昌段惊现20头江豚。正如前面所说,江豚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但河流污染和人为捕捞,导致各种鱼类陆续减少。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江豚无处觅食,最终消失在大众视野。

此次回归,代表长江水质有所好转,生物资源也在增多。根据相关部门推算,如果能够一直治理下去,十年后的江豚数量可以达到2000头。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鱼类疯狂“养膘”,体重大幅提高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禁捕后的长江鱼类,体重增幅达到50%。更有甚者,被称为“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体重增幅竟超过250%,堪比吉尼斯纪录。醒目的数据证明,长江禁渔正确且有效。

当然,除了鱼类本身的变化,禁渔也带动了个别产业的发展。包括之前提到的“鱼稻共作”,还有类似的水产养殖业。总体来说,十年禁渔,渔民被迫上岸,看似损害其利益,实际上却为其做了长远打算。

因为长年累月的捕捞,长江即将被“掏空”,渔民也面临失业。这个时候禁渔,一方面可以重塑长江,提高鱼类数量。另一方面使渔民“见好就收”,及时止损。尽管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江渔民和“长江鲜”都将随着禁渔浪潮消逝不见,但换来的是一江之美和一国之兴。

长江禁渔十年,江内的鱼现在怎么样了?期间渔民如何解决生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长江   渔民   长江流域   电鱼   江豚   绝户   宜昌   不法分子   渔船   鱼类   长河   生计   工具   国家   数据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