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小小的种子,大大的能量。种子素有农业“芯片”之称,对于国家而言,它不仅关乎粮食产量,还关乎国土安全。

尽管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但仍存在种子被卡脖子的问题。除了水稻位居世界第一,其他种子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国外。

如果洋种子的售价合理还好,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本来就是一种常态,以至于我国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人造种子的由来,对于农业的意义

什么是种子?从植物学意义上来讲,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提供养分。

而从生产意义上来说,种子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一部分人造种子,又名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顾名思义,体细胞胚是研制人造种子的起始原料,从而使其在结构方面与天然种子有所不同,包括体细胞胚、人工种皮和人工胚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造种子的问世,得益于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反作用于农业生产,为其带来诸多好处。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就像是一场克隆试验,科学家可以利用人造技术,将不易存储或紧缺稀有的植物进行“复制粘贴”,以此降低种植成本、维护农作物多样性。

而人造种子具有的固定杂种优势,使FI杂交种能够多代利用,加快育种速度,缩短种植年限。其次,人造种子作为播种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省粮食,譬如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此外,市面上的人造种子含有多种肥料,不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还能减少买化肥的钱。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但10个手指尚且不能一样长,何况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农业技术。面对严峻的农业形势,我国这些年做过哪些努力?种子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农业技术发展不同步,我国种子产业何去何从

1950年2月,国家出台最新的农业政策,号召“家家种地,户户留种”。通俗来说,就是本着就地选种,就地推广的原则,每家每户自己种地,自己留种。农户掌握自主权,务农积极性自然提高,农业也随之得到发展。

但碍于浓厚的邻里文化,人们走街串巷,交换种子,无意间培育出“新品种”,使作物质量大大降低。所以这种选种方式只适用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年代,如今已成为“古董”。

到了1958年,我国进入“大锅饭”时期,牲畜、地种均归集体所有,原有的种地选种方式理应被“四自一辅”取代,意思是以自繁、自选、自留、自用为主,以必要的调剂管控为辅,从而避免种子混杂,完成良种培育。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种子政策再次进行调整,实行“四化一供”,指的是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和以县为单位的统一供种。

从1978年到1994年,我国共成立各级种子公司5000多家,包括国家级2700家,省级30家,市级330家,县级2300家。

一时间,“供应商”如同大山一般,连绵不绝,良种供应量随之增加,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经销量高达10亿千克。那么问题来了,国内种子源源不断,为何还要花高价购买“洋种子”?一切还要从1980年说起。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这一年,我国实行“双轨”种子制度,取消管制非主要种子。所谓的非主要种子,就是指除农作物种子以外的其他植物种子,譬如油菜、洋葱等。

此项政策标志着我国形成以蔬菜种子为先导的种子产业,以至于对这类种子的基因要求比较高。无奈我国正处于爬坡阶段,科技、资金十分有限,所以不得不冒着断供的风险,引进“洋种子”。不曾想,这一引进就是40年,并逐步扩大到主要种子。

“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黑心外国人漫天要价

时至今日,“洋种子”不仅占据50%的市场份额,更是凭借着“物以稀为贵”,漫天要价。2015年,我国从日本购买10万粒西兰花种子,价格高达3500元/袋。按照市面上的包装含量,一袋20粒种子。也就是说,这批种子竟整整花费我国1750万元。不愧是“岛国”,小到见钱眼开,趁火打劫。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到了2016年,种子价格一路飙升,开口就是6500元/袋,一粒达到0.3元。截止到今年,一袋种子竟然2万元,比2015年增涨6倍,速度堪比吉尼斯纪录。借用他们的话来说,“没办法,只要你需要,不怕你不买。”

而反观近五年的国产种子,价格基本没什么变化。单拿西兰花为例,价格基本稳定在12到20元/克。辛酸的是,我们不论袋卖,反论克,甚至论斤。如此豪横的卖法,当然不是为了耍酷,而是真的不值钱。

就像人们按斤买虾米,却按只买螃蟹。难道是根据个头定买法?那么,“洋种子”究竟好在哪?国产种子真的没有翻盘机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洋种子”华而不实,尚有弊端亟待根除

事实上,“洋种子”并没有人们想象的神乎其神。它的优质部分仅在于徒有其表。以甜椒为例。西方育种家在原有辣椒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技术改进栽培,使其果实变厚、颜色变美、口感变甜,从而受到我国青睐。

然而,辣椒不辣,何来灵魂。换句话说,精明的“洋商家”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和视觉感受,以至于用心做“包装”,用脚做“产品”。

但不可否认的是,“洋种子”尚有优势存在,毕竟贵有贵的道理,我们也不会花钱打水漂。研究表明,“洋种子”的成活率高达90%,这一点是国产种子很难做到的。可想而知,国外研究机构在种子的身体健康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其次,相比“国货”,“洋种子”培育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保质期更长。以西红柿为例。乡下的娃娃会发现,儿时的西红柿皮薄肉厚,汁水饱满,咬上一口酸酸甜甜。

时过境迁,现在的“柿子”皮厚肉涩,吃起来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来种子的改良。这样也有好处,不但降低西红柿含糖量,满足更多人群食用,还能延长保质期,便于长途运输,从而减少损失。

此外,“洋种子”具有一致性。从幼苗到成品,相似度达到99%,比双胞胎的相似度还高,使蔬菜的商品率非常高。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国产种子快马加鞭,取得效果颇为显著

当然,即使“洋种子”千好万好,我们也不该妄自菲薄。近年来,国产种子在很多方面快马加鞭。

首先,提高国产种子原创度。尽管我国资源丰富,但仍旧存在稀有品种流失的问题。从2015年到2020年,湖北、湖南在内的多个省份,地方作物品种流失率高达71.8%。为此,国家研制出一系列新种子,包括明麦133等106个小麦品种和郑品玉577等43个玉米品种。其中明麦133属于春性中熟品种,产量高达500公斤/年。

其次,延长育种项目的时间周期。十年种树,百年育人。培育种子是一个长线工作,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且不停地申请项目,会错过种子发育的最佳时间,打乱研究节奏。针对于此,国家曾大力支持《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育种项目,准许研究团队用20年时间培育出亩产312.4千克的优质大豆,为我国打赢“种子战”作出贡献。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此外,扩大人才需求人数。技术指导实践,农业生物技术跟不上,拿什么谈育种。技术从哪来,自然是人才。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育种人才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每年招聘1人的情况。于是,我国决定在这方面进行调整,效果也很突出。2020年,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面向社会招聘科研人才,人数达到30名,整整翻了30倍。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国产种子在国内市场所占比重大幅提升。2010年,“洋玉米”、“洋白菜”等外来物种充斥着寿光市场,一度达到80%的市场份额。谁也没想到,10年后,国产种子凭实力碾压洋玩意儿。大家扔掉天价蔬菜,大力支持“国货”。

根据官方统计,我国近年来已成为全球蔬菜供应基地,每年要出口500吨蔬菜,进口量则仅有几十吨。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国产种子即将翻身,“洋种子”终要退出中国市场。

种子的阴谋!“洋种子”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种子产业将何去何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胚乳   种皮   种子   我国   体细胞   漫天要价   中国市场   农作物   西红柿   大豆   何去何从   阴谋   玉米   蔬菜   品种   产业   农业   国家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