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8月14日晚,河南省邓州市突现大量蜉蝣,又一夜之间全部死亡。面对来去匆匆的“飞蛾”,当地民众不自觉地联想到不久前的特大暴雨,唯恐天灾再次降临。好在相关部门及时辟谣,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蜉蝣。这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有翅昆虫,起源于石炭纪,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研究表明,最早的人类出现在400万年前,可见这种动物堪称活化石。

一般情况下,它体长3至27毫米,触角短,翅膀呈半透明状态,形似飞蛾,不仔细看,极难分辨。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所以我们会发现,蜉蝣袭卷陆地时,不少民众大呼“飞蛾”来了。那么话说回来,蜉蝣和飞蛾有何区别呢?

从生物学来说,前者和蜻蜓目可同分为古翅次纲,翅膀透明,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后者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生物,俗称“扑棱蛾子”,翅膀颜色相对暗淡,而且一碰就“掉渣”。

此外,二者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前者不喜灯光,所以才会在路灯底下乱飞一气。后者喜欢光亮,以至于“飞蛾扑火”的典故由来已久。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弄清楚蜉蝣和飞蛾的区别,我们再来研究大量蜉蝣来去匆匆的壮观场面。专家学者表示,这与蜉蝣的生长习性和不久前的极端天气密切关联。

一方面,蜉蝣的生长周期分为稚虫、成熟稚虫、亚成虫和成虫。稚虫期的蜉蝣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累积蜕皮20至240次,演变为成熟稚虫,而且周期较长,短则数月,长则1年。

成熟稚虫的“求生欲”很强,或匍匐于湍急水面,或依附于水边植物,待到养分充足,太阳落山,就可以羽化成为亚虫。

与前三个蜕变周期不同,亚成虫过渡到成虫只需24小时左右。成虫不进食,而且寿命较短,最长不过几天。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所以古人常将蜉蝣比作动物界的牵牛花,日出则开,日落则败,借以表达对时光飞逝,生命脆弱的惋惜之情。

同理,成虫毕生的使命就是在短暂的生命里,争分夺秒地繁殖下一代。因此才会出现蜉蝣抱团“造虫”,然后仓促离世的现象。

另一方面,特殊的生长习性,使蜉蝣对潮湿的自然环境格外敏感。不久前,河南发生的特大暴雨,一度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却给蜉蝣一类动物带来轻松舒适的繁殖场所。

河南特大暴雨后,突现大量蜉蝣,为何一夜之间全部消失?

因为暴雨过后,空气湿度较大,氧气越发充足,导致栖息在附近的蜉蝣快速蜕变,聚在一起庆祝繁殖的喜悦。

也正因如此,人们会利用蜉蝣喜欢氧气的生长习性,来鉴别一个区域的水质和污染程度。蜉蝣越多,水质越高,污染越轻,促进生物技术发展。

总而言之,蜉蝣是一种益虫,来去匆匆只是一种正常物种繁殖现象,并不会预示灾难发生和损害农作物生长。

本期视频到此结束,如果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蜉蝣   邓州市   暴雨   成虫   飞蛾   河南   习性   水质   昆虫   不久前   来去   周期   生长   翅膀   成熟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