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学时期,语文课本里没少给我们介绍一些古代求学励志的案例。譬如悬梁刺股的张敬,闻鸡起舞的祖逖,又或是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他们无不都是在艰苦条件下努力求学,最终改变命运之人。即便千百年过去,他们的精神对今人依然有着很好的“劝学”效果。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而众多“劝学”故事里,最经典也最被国人熟知的自然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从小酷爱读书,可惜祖上世代务农,家境贫苦。白天他只得帮家里干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偏偏那个年代没有电灯,而匡衡家又买不起蜡烛,晚上读书显然不太现实。

但匡衡并没有放弃,他见到富裕的邻居家里晚上一片灯火通明,便偷偷凿穿了两家的隔墙,靠着那微弱的亮光读尽诗书,最后竟成了西汉的宰相。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语文课本里,“凿壁偷光”的故事讲到这里戛然而止。而我们也仅只知道匡衡最后通过勤学苦读改变了命运,“劝学”的效果也达到了。至于他成为宰相后的人生轨迹,无从所知。

而对于后面这个问题,即便去问语文老师,也不一定会告诉你。因为,匡衡求学的故事虽然励志,可他之后的人生,却充满了悲剧和戏谑。后世对匡衡的评价,大家或许只知道“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殊不知,还有一句顺口溜,即“小时偷光,长大敛财,老来盗土”。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这句话倒不难理解,即成为宰相后的匡衡成了一个敛财盗土的巨贪。而当年如此励志的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堕落的,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在西汉那个没有科举制的年代,人才选拔唯一的方式便是“选贤举能”,即官员推荐后再进行考试,通过后顺利进入仕途。虽然靠着励志求学的美名,匡衡得到了地方官员的推荐,但他却对考试很不在行。接连参加了9次考试,他才勉强考中丙科,后补录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是个不入流的文职小官。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不过,考试不行的匡衡对《诗经》的研究却相当透彻,西汉无人能出其右。因此,匡衡虽只是个文职小官,但获得了不少经学家的推崇。同时,当年身为太子的汉元帝对《诗经》也很感兴趣,对匡衡自然颇有好感。

后来汉元帝上位,匡衡自然得到重用。汉元帝十分喜欢匡衡对《诗经》的理解,而对于他治国的建议,几乎全部采纳。所以,匡衡才能短短几年内,从文职小官晋升成了宰相。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起初,匡衡还算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经常劝诫汉元帝亲贤臣,远小人,在他的建议下,西汉政治生态一片清明。但随着权力的越来越大,匡衡也愈发变得膨胀起来。尤其在扳倒了权倾朝野的宦臣石显后,朝野之下无人再可与他抗衡。权力腐蚀人心,匡衡也是在这一时期迅速走向堕落。

他先是设计陷害了为西汉消灭匈奴的忠臣陈汤,理由竟是陈汤没有孝敬自己。底下官员见状,为了保命,纷纷拿出巨财献给他。而匡衡则照单全收,敛财无数,成了当时的第一贪官。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然而,即便这样他还不满足。晚年退休那会,汉元帝封他为安乐侯,还分封了31万亩土地给他。但匡衡利用地图的失误,多侵占了4万多亩国土。直到后来被人弹劾揭发,匡衡这才落马被贬为庶人。

当年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结局如何?老师绝不会告诉你

从一个励志求学的少年,最后嬗变成了敛财盗土的巨贪,匡衡的一生无不充满了遗憾和叹惋。而我们只需知道他早年求学有多刻苦就够了,而他腐朽的后半生,并不值得学习,老师不提也是理所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凿壁偷光   选贤举能   悬梁刺股   忠君爱国   安乐   文职   朝野   西汉   宰相   诗经   课本   官员   当年   结局   晚上   老师   故事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