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这十个字用来形容小草最合适。然而,中国有一种巨草,高度可达7米左右,颠覆我们对草类植物的认知。这就是巨菌草。技术指导实践,没有菌草技术,何来菌草。那么,菌草技术是什么?为何国家几代人潜心研究?

伐木种菇,破坏森林

下雨了,大树脚下就爱长蘑菇。传统印象里的蘑菇都喜欢在木头上生长。这是为什么呢?单拿香菇为例。

这种蘑菇属于腐生性真菌,只能从现成的营养基质中吸收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进行生长发育。其中的碳源又包含单糖和多糖,主要来自木屑中的纤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一种有树就有蘑菇的惯有思维。蘑菇好吃,所以人们就伐木种菇。但是,这不环保。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幅员辽阔,但树木资源十分有限。总面积约为1.246亿公顷,人均面积仅有0.107公顷,远远不到世界人均面积的13%。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种植蘑菇、建造房屋等方面都与木材密切相关,以至于全国每年超限额砍伐森林林木86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木材限额产量的1.79倍。加上肆意垦荒、随意放牧,有些木材已经“绝种”,情况好一些的也是濒临灭绝。这就需要及时止损,节约木材。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及时止损,引进“菌草”

上世纪80年代,非洲兴起的食用菌种植技术,让迷茫的中国眼前一亮。“能否以草代木?”这是林占熺教授苦思冥想的问题。

1983年,我国成功引进食用菌,作为样本。尽管我国与原产地非洲的气候条件存在差异,但为了摆脱木材,造福百姓,林教授一直带领研究团队在福建一带辛苦工作。

万事开头难。“食用菌喜欢什么样的生长条件”、“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这些问题如同大山一样,摆在研究队面前。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林教授带领下,研究队克服重重阻碍,于1987年培育出适合中国气候的菌草,巨菌草。自此之后,菌草技术在我国落地生根。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巨菌草的生长习性和应用领域

就像是一株挺拔的甘蔗,这是人们对巨菌草外形的描述。的确,巨菌草翠绿的外衣和50多个结,都不得不让人将其与甜甜的甘蔗联系到一起,只怕小孩子嘴馋,一不小心偷吃。

由于这种草的光合与蒸腾值比较低,所以不但需要足够的阳光照射,还需要土壤水分充足。通常情况下,喜热又喜湿的植物一定耐旱又耐涝。可矫情的巨菌草却不耐涝,从而为土壤选择和浇水施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壤要深厚湿润,且坡度达到25度以上,为的就是在雨水到来之时,避免倒灌。栽培完成,浇水要视情况而定,但一律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既然种植庄稼,就免不了施肥。根据植株长度,巨菌草每年要接受三次施肥,分别是20厘米、70厘米和150厘米。由于第一次施肥处于生长初期,幼苗比较脆弱,需要含氮较高的肥料,于是尿素就成为耕种者首选。

为什么选择尿素?研究表明,尿素,又称脲、碳酰胺,包括碳、氮、氧、氢等成分,颜色纯白,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还是某些鱼类和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含氮终产物。

当然,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土壤和植物来说,也格外受用。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它含氮量最高,容易保存、使用方便,而且相比其他肥料,破坏力极小。因此在农业方面得到大力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巨菌草不但是一种“以草代木”的环保植物,还是一种优质牧草。原因很简单。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巨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都很高,而且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很符合牲畜的身体发展。

其次,巨菌草的口感与甘蔗颇为相似,每个茎秆都饱含汁水,咬上一口,好吃解渴,所以受到牲畜的喜爱。

此外,巨菌草的寿命较长,产量极高。一次播种,15年受益。正如前面所说,种植一次巨菌草只需要中间进行几次施肥,这无疑大大降低种植成本。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自然可观。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占熺教授的默默付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十年后,他再次被委以重任。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闵宁草”落地生根,成为福建重点扶贫项目

1996年,我国号召对口帮扶。在这种环境下,福建成立对口帮扶宁夏的领导小组,特色菌草被列为闽宁重点帮扶项目,发明人林教授成为直接负责人,随后带领工作人员和菌种奔赴宁夏。

与福建的气候条件截然不同,宁夏深居内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从而使灾难频发成为一种常态。

所以要用“外来物种”发家致富,难度堪比上青天。特殊的地理位置将菌草技术“打回原形”,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半年后,林教授克服重重阻碍,成功研制出采用秸秆种植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随着食用菌的大规模推广,种植蘑菇的木材被严重限制。没有木材,何来木屑做基料。这种种植方式将富含有机物的秸秆代替传统木屑,提高基质的营养成分,降低肥料的使用。

不但环保节约,还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从而有利于发展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为此,第一批27个示范户平均收入超过2000元,相当于今天的20000元不止,几乎是农户一年的收入。

如果你认为食用菌的经济价值仅限于此,那就大错特错。要知道,其中小岔沟村一示范户仅用50平方米的平菇收入碾压27亩小麦的收入。这是什么概念,等于用一个一室一厅换来整个小区。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之后,菌草技术扶贫项目在宁夏站稳脚跟,成为闽宁对口扶贫的重点产业之一。百姓们靠着“一棵草”脱离贫穷,陆续开启幸福之路。为了表达感谢,他们自发编制顺口溜:“菌草,菌草,闽宁草,要想幸福少不了。”“闽宁草”就得名于此。

就这样,林教授凭借着菌草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可见这项技术对于国家扶贫致富的重要性。而我国是一个负责人的大国,本着有福同享的态度,注定要将菌草技术推广到世界各地。

“幸福草”走向国际,彰显大国风范

“闽宁草”,“幸福草”。中国的幸福,世界的幸福。这是所有“菌草人”的共同心声。因为满怀民族情感,所以菌草造福中国;因为兼顾世界各国,所以菌草走向国际。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1997年,菌草技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示范推广成功,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之为“中国草”。时至今日,“中国草”已走进当地20多年,种植户累计达到700多,并将其与旱稻摆在同等位置,作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和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谁也没想到,一棵“不起眼”的菌草,竟成就中国同巴新的一段佳话,从而使同心一体的中国、菌草美名远扬,增强国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菌草技术还陆续走进斐济、莱索托、卢旺达等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就业、保护环境、增进人民福祉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斐济,由于高效、环保、产量高,人们称“中国草”为“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人们得益于菌草的低投入,高回报,称其为“快钱”。在卢旺达,3500农户参与菌草生产,以至于“翻身农奴把歌唱”,称其为“救命神草”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引进菌草技术30余年。时间并未冲淡我国对这“青青小草”的偏爱之情以及对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关心。

2021年9月2日,我国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着重强调,国际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菌草技术引向有需要的国家,是其中的重要一条。

总而言之,这种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在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几代人付出心血。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菌草技术名利双收,传统技术销声匿迹

相比之下,传统种植技术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人工砍伐效率低,就要动用机器帮忙。所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很低。

更何况树木本身生长周期较长,从发芽到生殖,大约10到20年。如果有人为了保护环境,自己种树养菇,恐怕要做好心理准备。

不单要考虑花在施肥、注水的金钱成本,还要考虑等待幼苗茁壮成长的时间成本。显然,怎样做都不能两全其美。

相信,在我国几代人的努力下,菌草技术终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草”,传统种植菌类植物被取代必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神草”巨菌草:亩产30吨,能否取代传统种植的菌类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卢旺达   斐济   中国   亩产   菌类   木屑   宁夏   福建   食用菌   肥料   蘑菇   木材   生长   教授   植物   传统   我国   幸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