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科学家王贻芳的建议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可是,下一步怎么走,人类却处在举棋不定的选择中。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发现一个物理现象,一条物理规律,而是整个理论的突破。现在急需一个新的理论物理学,用来指导科学的研究。

科学就是在质疑中前进的。有人不是也质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上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宇宙中有四个致密的河外类星体有时会抛出一两对射电星云,射电子源,好像是一次猛烈爆炸引起的,其中大约有半数出现超光速运动甚至达到光速的五倍到十倍。但后来研究表明,这些超光速运动现象只是“视超光速”想象,起因于类星体发出的与观测者视线方向夹角很小的亚光速喷流,实际上并没有超过光速。不过类星体的运动(红移)确实存在超光速的可能,但类星体存在于遥远的过去,它的运动已经要考虑空间结构的补偿,由于不携带能量和信息,宇宙的膨胀是不受光速限制的。(相对论只限制质量和信息的传递)。

有没有超光速粒子存在?疑似发现2011年9月23日,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学家们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现象:被送往732公里之外Gran Sasso实验室的中微子们比光速快了60纳秒到达。科学家们反复检验过数据和设备,没发现有什么错误,只好选择将这一结果公开。他们的数据早已足够坚实。为了检验μ中微子与τ中微子的转换,他们在三年的时间中总共进行了一万五千次中微子发射,而每一次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事实:这些中微子,就是要比光速快。2011年11月18日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反复证明中微子的飞行速度的确可以超过光速。

旅美物理学家张操在1986年就在国际会议中预言了中微子可能是一种超光速粒子。他指出:狭义相对论在一定范围内是个正确的理论,可是不能把它的结论无限推广。狭义相对论服从电磁相互作用的规律,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狭义相对论也适用于其它二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没有人测量过引力的速度;在弱相互作用中,中微子可能是一种超光速粒子。狭义相对论把光速规定为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这种“一刀切”是不妥当的。

最终确认位于意大利的大萨索山的一个叫做“伊卡洛斯”(ICARUS)的项目在2011年10月和11月间探测到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而且精度更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伊卡洛斯”项目发言人卡罗·鲁比亚(Carlo Rubbia)说:“我们的结果与爱因斯坦如果活着会给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他们的实验中,中微子的速度与光速接近,但并没有超过光速。2012年3月末物理学家们宣布,之前那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光速极限理论提出挑战的实验已经被确认存在错误。后续的验证实验已经证明,和所有其它事物一样,中微子同样遵循爱因斯坦指出的宇宙速度极限法则。这件事以爱因斯坦先生的定理获胜告终。

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牛顿研究的是引力的规律,爱因斯坦研究的是引力场规律。引力场震荡,时空弯曲。其实同样是引力规律。整个物理学最大的成就,就是电子(微电子),氢聚变。我们把量子力学也归纳为爱因斯坦理论中。在这个引力规律中,①,任何粒子量子都是有质量的。②,任何粒子量子都无法超越光速。在光速内运行。③,牛顿的引力规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学,只适用于物质世界的天体,从中微子到星系星云,各种物质现象运动。我们把它估且称为物理学第一原理。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有没有物理学第二原理?也就是牛顿,爱因斯坦物理学之后的第二个物理学原理。答案是,有。

这是因为,牛顿关于引力第一推动的疑惑,爱因斯坦关于"以太"的迷惑,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冲突,暗物质暗能量的谜团,宇宙无限膨胀疑问。这是物理学第一原理无法解决的几个迷茫问题,都需要物理学第二原理去解决。还有大量的迷茫现象无法解释,生物是怎样诞生的?地球经历五次生物大灭绝,为什么一次比一次高级?人类的意识是怎样起源的?这世界上有没有鬼神灵魂,超自然现象,人体特异功能,是一种什么现象?人类社会现象,宗教,气功,易经,用什么理论去解释?物理学第二原理,应该回答这些问题。

物理学第二原理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关于天体的物质世界是谁创造的?在物理学第一原理(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研究中,小到中微子,夸克,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大到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还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 、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等。这些东西未出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没有辐射也就没有光,没有光也就不存在光速。所以原始宇宙中,是有超光速存在的。

在没有物质的原始宇宙里,超光速的存在有两种,一种是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速度无限。另一种是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产生的热,这种热因为没有质量,同样速度无限。

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离心力做旋转运动,互相吸引,湮灭,转化。吸引力和离心力相遇时,立刻湮灭,同时互相转化,吸引力转化为离心力,离心力转化为吸引力。这种湮灭会产生一种热。

先解释一下热是什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热不是物质,热是一种运动形式。热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1905年爱因斯坦依据分子运动论的原理,提出布朗运动的理论与分子热运动理论。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不一样,与温度和粒子个数有关,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粒子越少,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布朗运动代表一种随机涨落现象。

热是这么定义的,热表示的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那么热与运动有着怎么样的联系?热的本质是红外光,是电磁波。热的产生是粒子内部振动向外传播电磁波。 温度反映了物体向外传播能量(电磁波)的强弱。 粒子运动越激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越高。以上是现代科学关于热的解释。

回到热的来源问题,在原子分子未产生前,宇宙大爆炸的瞬间,热是以亿计的温度来计算的。这些热哪里来的?也就是说在宇宙没有物质之前,没有物质运动,热是哪来的?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由此运动产生的热, 热是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 在瞬间湮灭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引力。

热为什么会凝聚在一起?吸引力和离心力湮灭后产生的热并不是散落在空间,如果空间到处都是热,也就没有天体的诞生了。这种热以某种形式聚集起来。它转化为引力,也就是吸引力。在吸引力与离心力,每100万个单位中,产生一个热引力。由于不断的积累,产生两个热引力,产生三个热引力,直到产生六个热引力。最后,每100万个单位中,吸引力比离心力多六个单位,这个"6",是含有热的引力,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吸引力了,而是含有"6"个热的引力,这个热的自旋团,此时没有质量,没有辐射,没有弱相互作用。尚不是物质,不是粒子,量子。但是正如我们以后讲到的,这种不是物质的热的自旋团,是客观存在的。正是人类要寻找的暗物质。它符合暗物质的一切条件。

含有“6”个热的那个引力,就是杨振宁所说的"自旋体",这种自旋体达到"6"个热的积累时,这种量积累已经饱和,它要向高级形式转化,它要辐射。于是宇宙天体发生了第一次大爆炸,吸引力向费米子方向转化,离心力向玻色子方向转化。含热的自旋团"6",开始向外辐射,出现"荷"“电"之类,释放能量,同时又接收“荷""电"能量,实现了交换,开始出现弱作用力,中微子就这样诞生了。中微子有了质量成为能量,天体的物质世界从此也就诞生了。中微子→凝聚成夸克→凝聚成中子质子→凝聚成原子→凝聚成分子。于是有了星云,星系,恒星,有了今天的天体。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每种夸克有三种色,还有以上所述夸克的反夸克),3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τ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

从对热的来源分析中,有力的证明了,今天的天体物质世界,就是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运动的结果,就是由这种运动产生的热,最后转化为能量的结果。这种引力及引力场,正是牛顿爱因斯坦研究的对象。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以及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家,都对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物理学还要研究下去。这就是重点要转到研究物理学第二定理上来。那就是原始吸引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引力及引力场运动学,创造天体的一切,摆在那里。但并不影响,物理学第二定理发挥作用。物理学第二定理同物理学第一定理一样,一开始都是支撑这个宇宙天体运行的重要规律。

给大科学家王贻芳的建议书

在研究结果粒子物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成物质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了6种夸克(上、下、奇、粲、底、顶,每种夸克有三种色,还有以上所述夸克的反夸克),3种带电轻子(电子、μ子和τ子)和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中微子是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为了解释β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而提出的,1933年正式命名为中微子,1956年才被观测到。构成物质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皆由那个带热的"6"气旋团转化而来,最初这个气旋发出微弱的红外光,电磁波等,从而出现吸引力向费米子系列转化,离心力向玻色子方向转化。这是吸引力和离心力的规律决定的。阴阳变化,同性排斥,异性吸引,互相转化。12种基本粒子都是互相转化的。在费米子系列中,有质量的物质中,一定会有这样的规律,有引力同时也有斥力,同时也有南极,北极,从中微子,夸克,直到星球,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当物质诞生后,一百万单位的吸引力和离心力,同时也钻进了物质中。但这并不影响那个物质平衡的"6"的引力。他们是同时存在的。一百万个单位的吸引力和离心力,为什么吸引湮灭转化?并产生热。它是在创造物质质料,为物质世界的诞生提供质料。热虽然不是物质,但他是准物质,是暗物质。没有这种热的自旋团,哪有以后的天体物质世界?

从那个“6”热引力自旋团,到出现有质量的中微子,"荷""电"之类的粒子,是天体最重大的革命, 在发射,吸收,交换的过程中,中微子接受"荷""电"之类吸收,产生了中微子和反中微子,"荷""电",接受中微子吸收时,产生了"荷、电"和反"荷电″,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经过剧烈的斗争,在100万个单位湮灭后,产生新的六个中微子,荷电和反荷电剧烈斗争中,在一百万个单位湮灭后产生六个荷电。这就是否定之否定。那个“6"自旋团热引力,已经不再是温度,而是作为有质量的物质了。作为能量储存在里面了。

在一百万个单位中,物质和反物质现象,是宇宙物质诞生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热变成中微子,夸克,变成电子光子。这是需要否定之否定的。一百万个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斗争中,诞生六个新的中微子,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中微子,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有质量的中微子,已经把热储存在物质中。热变成了能量。这中间的现象及规律我们尚不明确。但一点可以肯定,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适用于宇宙自然一切,是事物成熟必不可少的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经过否定之否定的阶段,方能走向成熟。物理学第二定律,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四大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无限的广阔前途。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家对中国辩证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应当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我们很痛心的是,我们那么多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天体科学家,物理科学家,由于不重视辩证法思维,抱住西方的思维不放,苦苦攻关,结果浪费了自己的才气和青春,学术没有成果。把辩证唯物主义当做世界观的方法论,这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且毫不影响你的还原论,求真思想,只能相得益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王贻芳发现过新的中微子,为我国物理学的声誉做过贡献。科学梦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梦,而是一个民族的梦。因为我们的民族曾经吃过亏,所以现在更重视科学。作为掌门人,愿王贻方教授为我国的科学,特别是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夸克   爱因斯坦   中微子   离心力   建议书   天体   光速   引力   粒子   物理学   吸引力   科学家   能量   宇宙   规律   物质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