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被任凤银当成毕生追求。他带领中科钛领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构建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区运营为主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期用科技创新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以顶尖科技为产业赋能,这是我们的使命。”任凤银说。


“三大痛点”


掣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此时,我们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任凤银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一般包括三种角色:科技成果的供给端、市场需求端和链接供需双方的平台端。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较于发达国家,转化率还较低,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供给端。长期以来,科研院所和高校是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的集中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以中科院为例,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定位是“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种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以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为主,不完全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从市场的结果反馈看,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获得结题后被“锁在柜子里”,这种科技成果的闲置,往往造成了科技人才和资本的双重浪费。又因大多数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研发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够、对技术的产品化和商品化的复合能力欠缺等,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较少,转化过程中又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技术供给端能够马上转化落地的项目供给不足。


其次,对于技术的需求方——企业来说,企业的创新发展固然重要,但是风险性高,投入大,企业会面临“不创新会死,但是创新方向错了,死得更快”的两难境地,所以,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研发队伍,主要是与科研院所和高校采取联合技术研发的方式来进行科技创新,但是,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不足,又缺乏科技成果获取的有效渠道,于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多的持观望或谨慎的态度,大多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于“微创新”,即对现有产品和工艺路线的“小修小补”,很难形成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第三,平台的精准服务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主要是通过各类中介平台来完成。整体来看,这些平台专业水平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仅以建立平台为主,只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项目的深度服务和对需求的精准挖掘、匹配不够专业。一方面实验室技术落地为实用技术链条往往比较长,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和商业谈判;另一方面,行业内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凤毛麟角,制约了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任凤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事业,国家、各高校院所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实施细则和突破性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如何探索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然是行业需要共同破解的难题。


“三化模式”让成果转化更高效


2015年至今,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瓶颈和关键环节,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继修订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三部曲,将科技成果转化上升到顶层设计层面,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任凤银表示,2015年后,科技成果转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4%,2020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超过2.8万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享比例列为十四五专项重点专项规划。


科技事业发展的顶层规划也从 “三个面向”转向了“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重大科技战略部署。


政策和市场的持续利好,让在中科院工作多年的任凤银为之一振,多年的职业生涯让他深刻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行业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市场痛点一直存在,不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真实的市场需求,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一定会诞生出一批优秀的企业。2017年,趁着这股东风,由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市场化改革中发起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中科钛领(Ti-link)正式成立,任凤银担任董事长。公司成立时就率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构建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区运营为主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地方政府及各类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公司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线,致力于以顶尖科技为产业赋能,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品牌。2018年5月公司获江苏阳光集团2000万元A轮融资。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职业化的‘技术经纪人’,如同地产中介一样,他们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平台能够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二是有大量的房产经纪人,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细致周到和专业的服务”。任凤银表示,目前来说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主要有两种:官办技术转移机构和民办技术转移机构,前者例如各类技术转移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处,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他们囿于机制,对于深度服务的积极性受限;后者对资源获取和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因此两种模式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中科钛领创立之初,在总结行业问题的基础上,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4.0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的1.0时代,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各类项目对接会、洽谈会的形式出现,这种“拉郎配”式的对接效果差,不可持续;2.0时代,即科学家办企业,鼓励科研院所办企业、鼓励科学家变企业家,但是由于科学家的局限性,科学家很难变成成功的企业家。3.0时代,即技术、资本、市场融合。发挥三者作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模式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这是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单一要素驱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打造一个集“政产学研金介”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下,聚集各种创新要素,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打造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提供标准化的科技创新服务,通过技术转移生态体系的搭建,为在平台上的技术供需双方提供技术转移的“土壤”和“阳光雨露”,这就是技术转移的4.0模式。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任凤银介绍,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的搭建,中科钛领的基础业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存量绿色化。利用中科院的技术与地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式”创新,对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在传统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转型升级或二次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


增量高端化。结合各地方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帮助推动一批科研院所的高成长、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在地方落地,围绕主导产业对这些项目进行孵化以及加速。


科技生态化。集合各种科技服务资源,搭建一个集科技服务,金融投资、孵化加速、交易展示、政策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中科钛领希望在平台聚集这些要素,为地方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为广大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一揽子的专业服务。


2019年,中科钛领助力河北省万企转型计划,为河北乃至全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树立新标杆。这一转型计划以中国科学院国内顶尖的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依托,建设河北省“万企转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运营体系,吸引千名以上科研及管理人才对口担任“企业医生”,建立百家工业诊所 ,服务万家具备转型升级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构建这种“工业医院”“工业诊所”“企业医生”三级诊疗体系,为河北企业开展“把脉问诊、精准治疗”。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了2500余位专家,为3909家工业企业出具了体检报告和转型升级规划。该项目得到了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极大好评。


截止目前,中科钛领已经与国内15个省份30多个城市开展了多层次合作,以中科创新园为品牌,在国内落地22个创新综合体,运营面积达50多万平米,累计孵化项目600多家,深度服务科学家4000名以上,服务企业突破10000家。同时,公司还在北京,莫斯科设立国际协同创新中心,充分整合俄罗斯、德国、日韩、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等国际创新资源,面向国内转移转化。中科钛领已经成为中科院体系内一支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力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打造科技成果转化4.0模式


中科钛领经过多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的科技服务模式。不仅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专业、全面及垂直的保障服务,而且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会员式”服务。任凤银表示,伴随着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十分缓慢,企业的困境与企业家的困惑也一直如影随形,“不转等死”,稍不留神又会陷入“转型找死”的境地。基于此,中科钛领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手打造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会员产品即“中国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工程”,针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协同顶尖科技资源,提供“会员式”服务。包括科技赋能、企业体检、科技对接等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切实的科技赋能资源,为其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注:本文转自“秋凡科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模式   科技   科技成果   科研院所   中小企业   生态   体系   产业   项目   国家   专业   资源   平台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