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与不俗”无需争

【系辩杂谈】

导言:正常情况下,任何人说的任何话都有一定原因和道理,但可能都有片面性,直至极端。系统辩证哲学一讲事物的全部构成要素,二讲全部要素的辩证关系。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事物的全部构成要素,尽可能多地明确全部要素的辩证关系,才可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才可能更接近真理。

俗与不俗无需争

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之间的“俗与不俗”之争不断发酵,难解难分。用系统辩证哲学一看,答案清清楚楚,俗与不俗无需争。

一、“俗与不俗”的内涵无需争。“俗”的内涵非指超出法律道德底线的违法乱纪类言行,而是指广大百姓日常生活普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笑料”。百姓日常生活属于“俗”,日常生活中的“笑料”更属于“俗”。相声的本质特征就是“俗”,因此不可说主流相声不俗!

二、“俗与不俗”的外延无需争。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都“俗”,只是非主流相声被指责“过俗”,特别是在一些伦理道德方面。“俗与不俗”肯定有个度,但较难掌握,是否“过俗”,自有法律道德底线,自有广大听众判断,自有时代发展检验。不合理的存在自会减弱消失,合理的存在自会演化壮大,不必“杞人忧天”!

三、“俗与不俗”的原因无需争。尽人皆知,主流相声属于“体制相声”,必须严格遵守政治思想要求,也无生存压力。而非主流相声属于“市场相声,生存压力大,追求财富的动力也大,全部重心在于获得市场效益,因此只要能打擦边球,便尽可能多地使用“笑料”。

四、“俗与不俗”的效果无需争。长期以来,主流相声越来越来越“不俗”,却越来越不受待见;而非主流相声重新还“俗”,重被广大百姓喜欢追捧,成为市场当红,充分说明被广大百姓喜闻乐见才是硬道理,尽管不能充分说明被百姓喜闻乐见内容肯定正确,却能充分说明不被百姓喜闻乐见艺术肯定不正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效果才是评价标准,其他只是相关问题。

五、“俗与不俗”的作用无需争。任何表达都对他人有一定的影响,任何社会对此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法律法规,从思想道德方面有所要求也无可厚非。但艺术类形式与教育类形式有区别,通常是潜在的,不可以是直接的,否则就不是艺术。而在艺术类形式中,也有严肃(不俗)与非严肃(俗)性质以及程度的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品和相声看似一类,也有很大不同:小品可以不严肃,但也可以严肃,而相声总体上必须不严肃,几句一个笑料,如果直白地进行严肃教育,甚至笑料不多,都会导致失败。必须承认,相声是所有艺术类形式中最可以不严肃、只以笑料为内容的形式,如果去掉这种本质,就不是相声,或者成为现在大家所说的主流相声。所以,说相声就起让听众开心的作用没有错,虽然存在对听众有思想影响的问题,那只能是“副作用”,可以进行干预调节,但不可以改变相声的性质。

六、“俗与不俗”的方向无需争。在明确以上几点的前提下,首先,相声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俗”。 有人说得好:“没有郭,相声早黄了;有了郭,相声更‘黄’了” 。前句表明相声如果不俗,那就不是相声,就没有人买账,多少年来的相声便是此状态;后句表明郭的相声还俗于民,虽然路子正确,但需注意对度的把握。概括为两句忠告送给主流相声和非主流相声以利双方的发展进步:“主流相声不够俗,非主流相声别过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不俗   喜闻乐见   笑料   听众   底线   艺术类   要素   相声   小品   严肃   事物   形式   主流   百姓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