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美学”在乡镇落地生根

  当前中国乡村小镇的改造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万乡一貌”“千村一面”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美学的多样化参与进去。由于国内特色小镇的建设尚未把审美提到应有的高度,因此,作为乡镇的规划者、建设者,如何建立必要的审美感受力,同时具备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意识,就成为当前的急需。

让“生活美学”在乡镇落地生根

  未来中国的乡镇建设,应该是软硬兼施的:“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的是硬件的改造,“美好乡村”建设注重的是经济建设,只有到了“美学乡村”建设阶段,才真正地注意到了内在文化的复兴与外在设计的重构及其统一。实际上,“美学”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生活美学”是中国人在追求好生活基础上对美生活的延伸,而美生活恰恰可以让好生活得以升华。

  乡镇建设应形成繁星满天的格局

  当前乡村小镇的改造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地方以工业化思维进行改造开发,将城市生活模式照搬到乡镇,破坏了原有的生活习惯、聚落形态和自然风貌,甚至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以文旅开发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容易出现以商业文化驱逐本地文化的问题。大型建筑拔地而起,景观设计突兀生硬,原住民被驱赶出原来的生活空间,只留下旅游商品的空间。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小镇的规划者、建设者缺乏必要的审美感受力,对于何为美、何为特色没有准确的认识。

  种种因素导致当下中国一些特色小镇几乎毫无生气,既没有本地人的居住,也没有外地人去旅游。因此,要解决当下所谓的“千城一面”“万乡一貌”“千村一样”的窘境,就需要美学的多样化参与进去。

  我曾经发起和担任过“小镇美学榜样评选”活动的总评委,如今这个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的活动已经评选到了第三届。首届确立了“既小且美”的评选原则,第二届的主题为“小而精,健康美”,第三届的主题则是“美,是为了共同富裕”。这个评选活动并没有区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与田园综合体,我们是在广义上使用“小镇”一词的,目的是在如今“千城一面”的窘境之下,预防在乡村振兴的热潮当中出现“千镇一面”“万村一面”的消极后果。与其他任何评选明显不同,“小镇美学榜样评选”是让“生活美学”在乡村小镇得以落地的大事。我们试图逐步建立小镇美学考评体系,推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 “小而美”,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从而以“生活美学”确立“中国小镇美学”的考评标准。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很早就提出,中国乡镇应该像繁星一样,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局面,而不是以城市为中心,一个恒星吸纳了其他的星。因此,中国美学小镇应以“生活美学”为导向,重点在于突破城乡融合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生活美学”作为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的美学,尤其和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文化包括美学在内一定能够促进中国乡村的极大发展,美学在里面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设标准:文化保存与现代性转化

  “小镇美学榜样评选”活动的初衷是,我们想为中国小镇树立一个生活美学的标准,涉及我们怎么为乡村塑美形,如何为生活铸美魂等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农民,包括来到农村的城市人,他们共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小镇美学榜样”征集发布的提出,是中国人理想乡居生活落地实现的重要方式,为国际提供一个农耕文明的美学标准,一个中国人独特美学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美学   乡镇   感受力   建设者   农耕   窘境   繁星   中国   榜样   小镇   乡村   特色   美丽   标准   文化   落地生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