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2019年最后一个月,恐怕是SpaceX最繁忙的月份。

全年第12发刚刚在11天前(12月6日)发射,第13发就在今天打出,第14发已经瞄准12月30日释出。

这次貌似常态发射,实则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①首次尝试网捕双整流罩;②诞生第4枚一箭三飞火箭;③第47次成功回收火箭,第28次海上回收火箭;④首次部署一箭合体双星。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发射速览

发射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2月16日19:10,北京时间12月17日8:10。这次发射窗口期持续88分钟,第一时间点顺利升空。

发射地点:佛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40号发射位,这也是货运龙飞船的发射主场,SpaceX最近连续第5次使用该发射位。

运载火箭:一枚复用猎鹰9号B5火箭(芯级编号B1056.3),这是SpaceX第4枚一箭三飞火箭。

发射任务:JCSAT 18/Kacific 1,SpaceX首次部署一箭合体双星,33分钟快速插入次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发射过程

T+00:00——火箭升空

T+01:00——火箭达到1马赫

T+01:13——火箭达到Max Q(最大空气动压值)

T+02:35——一二级火箭分离

T+02:42——二级火箭首次点火

T+03:35——整流罩抛离

T+06:14——一级火箭发动机再入点火

T+08:11——二级火箭真空发动机关闭

T+08:30——一级火箭垂直着陆海上平台

T+27:21——二级火箭发动机再次点火

T+28:09——二级火箭发动机再次关闭

T+33:10——部署JCSAT 18/Kacific 1卫星

T+45:00——两艘网捕船开始尝试网捕一对整流罩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双整流罩首次尝试网捕,差点运气

这次发射一大亮点:首次尝试双船网捕一对整流罩,试图双网打尽,结果只差一点抓到,差一点运气吧。

不管怎样,不久的将来我们想必会一睹那一幕——首次双船网捕一对整流罩,双网打尽,大获全胜!貌似推开魔幻世界,成全历史性创举。

这是SpaceX第一次派出姊妹船一同出海,前期直播画面都频繁播出了,就等着上演双船双网拦截最帅一幕!就在距离大西洋海上平台OCISLY以东138公里海域,同时距离陆地789公里的大西洋海域。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今年第三季度,SpaceX迅速改造一艘回收船,为GO船队新添一艘整流罩网捕船,名叫首席女士Ms. Chief,作为树女士Ms. Tree的姊妹船。这艘新添的网捕船,与树女士大小尺寸、功能配置基本一样。

原定双十一发射首批1.0版星链任务时上演这一幕,但在发射前最后几小时放弃了。原因是考虑海浪增强,网捕难度过大。

不过,那次任务却是创下另一个复用里程碑:首次复用整流罩。那次使用的航天器「头盔」——直径5.2米、高度13.9米、重约2吨的整流罩,来自今年4月12日第二枚重鹰发射使用过的一对整流罩。

尽管不是利用网捕船空中网捕回收的,而是降落伞式海上溅落受控回收的,经过检查、翻新后,再次循环利用。这意味着:重复使用从海洋中打捞上来的完整无缺的整流罩,不仅可行,而且操作容易、成本更低。在回收、翻新、复用路上,SpaceX已经遥遥领先。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诞生第4枚一箭三飞火箭

这次任务动用的猎鹰9号B5火箭属于一箭三飞,即同一枚火箭第三次使用发射。

这枚芯级编号为B1056.3的猎鹰9号B5型火箭,曾在2019年5月4日、7月25日两次发射货运龙飞船(CRS-17、18),立下过汗马功劳。请记住:这枚火箭编号:B1056.3——未来会变成:B1056.4、B1056.5……现役猎鹰9号B5火箭最多可以使用10次。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迄今为止SpaceX已有4枚火箭实现一箭三飞(B1046.3、B1047.3、B1049.3、B1056.3);1枚火箭创造一箭四飞(B1048.4);17枚火箭达到一箭双飞


视频加载中...


第47次成功回收火箭

第28次海上回收火箭

SpaceX拿手绝活:独一无二的海上平台回收火箭再度上演——当火箭升空大约8分30秒,从天而降的一级火箭稳稳着陆在海上平台上,纯熟技术,没有悬念。

这枚箭高40米、重达约28吨的一级火箭,以5倍客机巡航速度降到客机巡航速度,再从高铁速度降至成人快走速度,这样一个圆柱体从天而降,最终稳稳降落在比标准足球场小一号的无人海上平台上——这种难度相当于让一支铅笔飞过帝国大厦头顶之后,再精准垂直落到只有鞋盒大小的着陆点,而且全程都是在全自动模式下完成的……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这次海上回收任务,大西洋海上平台OCISLY(当然我还爱着你)是在距离陆地651公里海域迎接一级火箭垂直着陆的。

之所以要跑这么远,是因为一级火箭要为二级火箭提供更高速度,以便快速插入次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大约200 x 20000公里)部署卫星,因此一级火箭回收落点相对较远。

迄今为止SpaceX最远一次回收,就是今年4月12日重鹰第二飞创下的970公里。6月25日重鹰第三飞挑战最远海上回收距离1240公里,不过最终失败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这一幕成为SpaceX第47次成功演绎火箭回收、第28次海上回收火箭、大西洋海上平台OCISLY(当然我还爱着你)第22次喜迎回收火箭。再一次不厌其烦地证明:在火箭回收与复用领域,SpaceX遥遥领先。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一箭合体双星

这次部署任务比较特殊,既是一箭双星,同时又是合体卫星,即两颗卫星共享一个底盘架构,因此标记为JCSAT 18/Kacific 1通讯卫星。

这款合体卫星由波音公司位于加州埃尔塞贡多BSS-702MP卫星平台制造,总重近7吨(净重6800公斤,满载推进剂6956公斤)。

这也是SpaceX首次部署一箭合体双星。部署轨道:次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较比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稍低,≈200 x ≈20000公里。最终轨道:东经150度的地球静止轨道(≈360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5年。


这款合体卫星由日本天空完美日星公司(Sky Perfect JSAT)和新加坡Kacific太平洋宽带卫星集团共同拥有。

JCSAT-18——日本Sky Perfect JSAT公司拥有的移动宽带通信卫星,利用56个点波束为亚太地区(尤其25个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提供宽带服务,该卫星能够提供最大带宽:70吉比特(Gbps),每个点波束最大带宽:1.25吉比特(Gbps)。

Kacific1——新加坡Kacific太平洋宽带卫星集团旗下的新一代高通量宽带互联网卫星,覆盖同样是东南亚、太平洋地区。主要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提供高速、廉价、自由接入的互联网服务。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发射刷新数据


太空叉第13发:首次尝试双船网捕、第4枚一箭三飞、第47次回收


本文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双星   波音   大西洋   波束   火箭发动机   猎鹰   太平洋   合体   海域   轨道   海上   太空   火箭   地球   速度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