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宇宙和航天的普通人,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太空组织

理论派和器材党

科学爱好者中很少有对宇宙和天文学不感兴趣的。

对宇宙和天文学感兴趣的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为理论派,一派为器材党。

理论派,主要是没有经常使用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星空。当然,不少人可能觉得没啥好看的,CCD上面和国家宇航局公布的彩色照片完全不一样,就是黑色背景里面几个模糊的光点,单调的很。

喜爱宇宙和航天的普通人,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太空组织

紫金山天文台

作为理论派,主要是逛贴吧为主。又主要集中在宇宙吧。

作为器材党,其一般也自称为“镜子党”或者“赤道仪剁手党”,主要逛三个地方。第一个,逛贴吧中的天文吧。天文吧的定位就是器材。第二个,逛论坛天之文。天之文是上海天文学会秘书长汤海明创立的(这个是他亲口对我说的)。第三个,逛论坛牧夫。牧夫的“逼格”最高,头条很多“优质科学作者”就是从牧夫那儿出来的,其中有的人曾经是牧夫的版主。

其实,爱好理论的人也有不少渴望成为器材党。但局限于经济实力,一般也就买一个“玩具”级别的玩一玩。而真正的资深器材党,在家里一玩耍就动辄耗资十几万几十万,也确实不是我辈普通家庭可以承担的。我曾经认识一个器材党大神,当时还是一名高中生,在自己屋顶添置了价值50万元的器材。

但不管是理论派或者是器材党,玩到一定境界,肯定想有个升华,就是“找组织”,加入某一个可以与专业大神交流的群体。既然是天文爱好者或者宇宙学爱好者,当然都想加入这方面的组织。可是很少有人告诉他们,哪些组织适合他们。请允许我对此稍加阐述,分别叙述一下国外和国内的面向大众开放的资深太空或天文组织。

先说国外的太空或天文组织

美国国家空间协会

独立机构,资金来源于草根基金会。工作内容:发布论文、出版《星际探索》季刊,主办各种天文学年度会议,游说国会拨款用于太空探索。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美国行星学会

独立教育组织。工作内容:发布论文、出版天文学季刊,制作视频《行星广播》。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火星学会

该学会的目标是,促进人类加速探索火星,并最终在火星建立起永久城市。工作内容:主办年度会议,出版期刊,在全球组织各类活动,募集建造飞船的资金,运营着两个火星环境模拟科研基地。科研基地,一个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一个在北极地区。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火星协会在中国也有分会。很多中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台科研人员就加入了火星协会。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套零基金会

工作内容:资助科学家发布技术论文,参与与星际探索、能源技术有关的各种年度学术会议,为太空航行研究的突破性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拨款。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太空基金会

该基金会由上百家航天界企业组成,其中有来自于中国境内的民营航天企业。工作内容:每年主办一届名为“太空专题研讨会”的年度会议,在总部则举办新太空技术展览会。成员资格并不对所有人开放,只有企业或者天文学团体可以提出加入的申请。

喜爱宇宙和航天的普通人,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太空组织

“太空移民”的狂热信徒:埃隆·马斯克

国际太空大学

这可是非常正规的教育机构,在国际上也是被承认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士开设太空课程。普通人不太容易申请加入,因为其入学门槛比较高。一般要求你具有学士学位,而且是相关的工作从业者。有很多宇航员都入读了这个大学。如果是航空航天专业的专业人士,或者是相关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以考虑申请加入。

英国行星协会

这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太空探索和教育培训的机构。工作内容: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也经常到中小学演讲,主办各种主题活动,向英国政府游说投资太空项目,出版《航天》月刊。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太空前沿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的性质和美国国家空间协会类似,积极支持人类探索太空,呼吁各国政府共释前嫌,放弃战争行为,把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投入到太空探索中去,尽快实现人类定居外星球的目标。工作内容:游说政府增加对航天事业的拨款,主办与太空相关的主题活动,出版月刊。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

简称为SETI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搜索地外文明。有很多中国志愿者加入其中。之前由于经费问题,研究工作停滞。后来得到了马斯克和其他企业家的拨款,现在已经重新工作。迄今为止,还没有搜索到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但志愿者热情不减。该研究所发布的资源可以免费使用,不需要会员加入。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喜爱宇宙和航天的普通人,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太空组织

SETI的搜索设备

太空探索开发学生组织

这是一个学生自治的组织,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工作内容:帮助对太空探索感兴趣的各国大学生参加和出席各种国际上的太空学术会议,主要是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但文科生也可以申请加入。成员资格向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所有大学生开放。中国也有太空探索开发学生组织的分支机构。

太空研究所

工作内容: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深空移民,支持各种与太空技术有关的课题研究,目前阶段集中在如何开发月球资源和太空城市建设的具体技术科研上面。

尤里之夜

这是一家活跃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宣传太空知识,每年都主办全球性的专题活动,活动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举办,邀请各国的航天企业负责人、宇航员出席,与各国的普通成员共同庆贺太空成就,呼吁各国加强太空合作。会员资格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得,一切活动都是免费的。

伊卡洛斯星际计划

这是一家致力于太空殖民和扩张的会员组织。在中国宇宙学或者天文爱好者中有一定的名气。工作内容:为了减轻对地球过度榨取资源的人类活动,呼吁尽快向太阳系进行探索和移民,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主办年度主题会议,出版发行各种研究论文,支持加强星际旅行和太空殖民的各种教育。在各国的一些知名大学里面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

再说国内的太空或天文组织

以上是国际上的太空或天文组织,只有极少数国人加入,主要是专业机构的博士生或者从业人员,与我们中国人关系不大。作为中国人,尤其是绝大多数人英文水平不行,加入国际上的太空或天文组织有点困难,所以还是尽可能找国内的。那么国内的群众性的太空或天文组织有哪些呢?

首先,自然是各省市的天文学会和天文爱好者协会。

各个省,各个市县,一般都会有天文学会。都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群众性正规组织,一般由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会所设立在当地的天文台或者高校。天文学会的领导和组织者本身就是职业天文学家。会员的水平普遍较高,一般都会有十几年以上的爱好经历,有的会员获得过国际或者国家级的天文奥赛高名次,其中不少会员出书出教材,指导天文爱好者如何观测星星。一般来说,市一级或以上的天文学会都会有自己的内部刊物,比如上海市天文学会有《都市星空》期刊。会员资格一般需要推荐,或者是专业层次人士,所以成员数量不多。

天文爱好者协会则稍微在档次上比前者降一个级别,在各省、各市、各高校、各大型国企都可能存在。组织体系比较松散,主要是面向学生群体和普通市民。当然,天文协会也是有不少大神的。定期组织线下交流活动,遇见重要的天文现象会集体出动观测和记录。会员资格面向所有人开放。

如果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要找组织,当然应该首先去找上面的学会或者协会。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的天文爱好者聚集的团体。他们没有太严格的组织体系,甚至不能称之为“组织”,称之为“兴趣爱好小组”或者“天文爱好者部落”更恰当。一般来说就是建立一个网站,几个公众号,再设立几个专业性的群,定期组织一些线下活动,也没有任何身份标志。有些高级一点的,还会弄一个App,当然都是自己掏腰包,因为在中国爱好天文学的绝对是小众和冷门,赚不到什么钱的。而维护App每年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

喜爱宇宙和航天的普通人,可以考虑加入这些太空组织

大名鼎鼎的“创生之柱”

我知道有个“部落”就比较典型,那就是博科园

博科园,也可以算是一个科学媒体品牌,最初就是一些科学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创始人是李进忠,曾经担任过宇宙吧的吧主。

据与李进忠在论坛共事过的英国华裔朋友的小道消息,李进忠是一个超级富二代。但是他从来不肯承认。据他自述,他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富二代,而是普通人。这些年,他自费建设博科园这个品牌,每天投入六七个小时来细心打理。还自费创建了一款同名的App。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盈利。所有的管理员,也都是义务工作。这些管理员都是普通人,大体以学生为主。自贴吧时代开始,他们就跟着李进忠干,那时候他们还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有个二三十个人样子。后来就坚持下来了,一晃就七八年了。现在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出国读博士,还有的踏入了社会。但是他们一直不曾离开博科园。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天文学。

虽然喜欢这种知识并不能获得什么经济回报,但是这不重要。喜欢,就足够了。


作者:怀疑探索者

(本文由“怀疑探索者”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太空   火星   组织   天文学   基金会   中国   天文   普通人   航天   宇宙   爱好者   所有人   喜爱   成员   器材   资格   协会   内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